返回

伪素质教育的批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领袖素质教育思想的异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所学,岂不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DENGXIAOPING的教育理论,具有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特色。以JIANGZEMIN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提出了“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在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JIANGZEMIN特别强调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他号召新时期广大青年要坚持学习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四个统一”极大地丰富了MAOZEDONG、DENGXIAOPING关于青年学生要坚持又红又专、走实践中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的思想。

    纵观MAOZEDONG、DENGXIAOPING和JIANGZEMIN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教育方针,都有着共同的、科学的思想基础,这就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什么时候脱离了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阶段,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它必将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着力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教育目标涉及教育的发展和服务方向、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教育只有始终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才能体现出正确的服务方向。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MAOZEDONG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目标,应是“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这一教育目标,既承认了教育的社会本位,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的人;又承认教育的人本位,由愚昧、贫穷的人变成文明、幸福的人。其根本是肯定和保证占人类绝大多数的工农劳苦群众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MAOZEDONG认为,革命根据地的文化、经济建设需要大批领导者和组织者,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系到根据地建设的成败。他提出,“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需要有很大数量的工作干部。这不是几十几百人的事,而是要有几千人几万人,要把他们组织起来,训练起来,送到经济建设的阵地上去。”抗日战争时期,MAOZEDONG提出了大量培养干部人才的要求:要自觉造就成千上万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已经培养了分布在军事、政治、文化、党务、民运等各方面的许多领导人才。在提出造就大批领导干部的基础上,MAOZEDONG进一步提出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思想和建设形成宏大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培养目标。在延安,中央创办了举世闻名的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女子大学、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大学、青年干部学校等各种干部学校,先后培养了10万多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战和全国胜利以及后来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领导和骨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MAOZEDONG认为“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这个任务,应当在今后十年至十五年内基本上解决。”MAOZEDONG还引用了中国古代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名言,既强调了造就形成这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长期性、艰巨性,又强调了紧迫性。

    1985年5月,DENGXIAOPING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再次重申教育对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1986年11月,DENGXIAOPING在会见外宾时谈到:“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没有理想和纪律,建设四化是不可能的。”他认为,要培养人民成为“四有”人民,培养青年成为“四有”青年,“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JIANGZEMIN在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些论述,无不反映了教育文化必须着力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服务方向上充分体现了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青年乃国家之精华,民族之至宝,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MAOZEDONG一贯主张对青年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使青年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他在提出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同时,始终强调要坚持学校教育的政治方向,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水平。他曾在抗日军政大学三周年纪念文章中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1937年,MAOZEDONG在为陕北公学成立与开学纪念题词中,着重提出要造就一大批具有政治远见、胸怀坦白、不怕困难、富于实践精神的革命先锋分子。虽然这都是MAOZEDONG对根据地学校教育提出的具体方针,但是这对整个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在我国教育转为社会主义性质后,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并认为,不少青年人正是由于缺少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因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主张我们“培养革命后代,一让要让他们到实际斗争中去锻炼。 ”

    在拨乱反正、清除“文化大革命”极左影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