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素质教育思想的异同及其特征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MAOZEDONG、DENGXIAOPING、JIANGZEMIN对素质教育进行了理论思考与实践。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背景,面对着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在素质教育观上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既有相互继承,又有发展和创新;既有共性的东西,又有个性的东西。其主要表现是: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教育原理。它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个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而片面发展的人“只有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的人。”[13]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只有把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和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并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在《综合技术教育》一文中提出了教育目标两 方面的重点:一是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上成为共产主义者;二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综合技术教育的眼界和包括工农业原理在内的基本(初步)的知识。后来,前苏联的教育家们在各自的著作(如凯洛夫的《教育学》)中又把“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概括为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五个方面。MAOZEDONG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学说中关于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中国教育的实际。他首次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P,340)MAOZEDONG关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DENGXIAOPING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阐明了培育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性,并对人才的标准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特别重申和强调了MAOZEDONG提出的教育方针的正确性。他说:“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MAOZEDONG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P,103)后来DENGXIAOPING又提出培养“三个面向”和“四有”新人的目标,并反复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说:“MAOZEDONG同志是尊重人才的……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P,50)提出要创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这不仅恢复了MAOZEDONG一贯倡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同时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JIANGZEMIN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JIANGZEMIN在“七一 ”讲话中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P,179)由此可见,MAOZEDONG、DENGXIAOPING、JIANGZEMIN关于素质教育思想在理论体系上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人才的目标或教育方针,是基于对教育的本质和社会职能的科学认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而确立的。MAOZEDONG根据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在总结学习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这些方针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相继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决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总方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个方针离不开当时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际,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反帝反封建和为人民大众的阶级性,另一方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1956年后在我国剥削制度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了,社会主义已经建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也应该转到这方面来。所以,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MAOZEDONG提出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尽管在教育大革命中有以劳代教单纯参加劳动等与其精神实质相违背的失误,但仍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产生了许多积极作用。不幸的是,他晚年由于脱离了实际,违背了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而过分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学校看成是阶级斗争表现最尖锐的战场之一。
实事求是是MAOZEDONG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DENGXIAOPING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气概,摒弃了“文化大革命”中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的错误做法,恢复了MAOZEDONG在教育方面的一些正确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他说:“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的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