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伪素质教育的批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个性发展和创造教育思想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工具的能力,认为青年学生要想将来有大成就,于社会有大贡献,求学时代便应该注重“工具”的能力培养。在一次对中学校长谈话时,他表示不赞成中学课程太繁琐,而应该突出“工具”的训练。第一种工具无疑是语言文字,他告诫青年,在青年时期没有把语言文字这一关过好,以后势必会遇到学问上事业上的大障碍,过了青年时期,就很难学好并掌握外国语。第二种工具是科学的基本知识,他告诫学生“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钥匙,如果不能把这个重要的钥匙——数学,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矿物学、植物学等,在中学时期学好,则不能求得新的知识。所以中学时期最重要,是把这些基本知识弄好。”(《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在胡适看来,凡是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的知识进而获取新的能力的东西,都具有“工具”的意义。他劝告学生一方面必须学会熟练运用各种基本工具,另一方面,在每一学习领域中,都要善于从工具的角度来看待所学的课程,看待学习的内容,提高兴趣,加深领会的程度。这无疑是引导学生步入自觉的求知境界的有效手段,这可贵的教育经验是历久而弥鲜的。

    3、胡适不提倡死读书,反对注入式。

    胡适明确指出:“多读书,然后可以专读一书。”对此,胡适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无论读什么书总要多配几副好眼镜。”即“博”是“精”的前提,胡适进而把“精”而不“博”的人形象地比喻为“一根旗杆”,把“博”而不“精”的人比喻为“一张很大薄纸”,并且正确地指出:“两种人都是没有什么大影响,为个人计,也很少有乐趣。”

    一是学生养成主动求索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关于人才培养和学校具体的读书求知,他要求学生既要“博”又要“精”,所谓“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他认为旧教育的那种“注入式的教授,自不容于当代的新潮流”。他教导学生养成主动求索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盲从,不受欺骗,不用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用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用别人的头脑当自己的头脑”。他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四种手段:一、注重自修。教员在讲堂上只作必要的解释补充与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等等。二、讨论和竞赛。学生自己预备,自己操作,教员稍后指导。三、讲演和辩论。因为“演说辩论最能帮助学生养成有条理系统的思想能力”。四、比较和批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内容的比较与表现形态的比较(外国的与中国的、古代的与现代的),让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选择与学问批评。胡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与创造性,引导学生自觉投入教学过程,这种教育思想与手段无疑有较大的进步意义,在今天仍不失参考价值。

    4、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训练,而这种训练越早进行越好,越严格越好。

    良好习惯既包括人格修养的习惯,也包括读书求学的习惯。所谓培养即是指品性学养两方面的陶冶与训练。1929年,胡适给在苏州读书的只有十岁的长子写的信中,反映出这种陶冶与训练的原则与方法。他告诫儿子,做人一要“独立”:“自己能照应自己,服事自己,这是独立生活。……最要紧的是做事要自己负责任。”二要“合群”:“人同人相处,这是合群的生活。你要做自己的事,但不可妨害别人。能帮助别人,须要尽力帮助人,但不可帮助别人做坏事。……合群有一条基本规则,就是时时要替别人想想。”三要“有志气”:“你要知道,世上比你聪明的人多的很,你若不用功,成绩一定落后。”因此要有志气,“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但志气要放在心里,要放在功夫里,千万不要放在嘴上,千万不可摆在脸上。”四要“谦虚”:“无论你志气怎样高,对人切不可骄傲。无论你的成绩怎么好,待人总要谦虚和气,你越谦虚和气,人家越敬你爱你;你越骄傲,人家越恨你,越瞧不起你。”关于读书求学的习惯,胡适创造性地并多次反复强调“勤、谨、和、缓”四个字。这四个字胡适分别作了说明,第一,勤。即是不偷懒,眼、耳、手脚都要勤。第二,谨。就是不苟且,不拆滥污。谨可以说是恭敬的“敬”,即郑重做事;也可以说是“小心求证”的“小心”二字。“所以,谨就是把事情看得严谨,神圣。”第三,和。就是虚心,不武断,对待学问要心平气和,虚怀冷静。胡适引用赫胥黎的话:“科学好象教训我们:你最好站在事实的面前,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要愿意抛弃一切先人的成见,要谦虚的跟着事实走,不管它带你到什么危险的境地去。”这就是和。第四,缓。就是不急躁,凡是证据不充分或不满意的时候,不要轻易下结论,而是去找新材料。胡适认为“缓字很重要。如果不能缓,也就不肯谨,不肯勤,不肯和了。”(《治学方法》)这个读书治学良好习惯的四字诀,胡适终生宣扬不遣余力,于今仍使人受益不浅。

    胡适一贯重视知识、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他对于学生素养的期望值很高。胡适的教育理论包括认识观念与实践提倡,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局限,许多是行不通的。但他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审慎思考以及实际上做出的历史贡献,仍有其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

    以上分析表明,胡适教育思想的基本要义是:教育是超功利的。胡适这些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仍然是我们今天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在批判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小心地实践。

    三、徐特立的教育科学思想

    1、科学为国力之灵魂。

    推行素质教育,实质是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的文化科学技术。因为科学技术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人民文化和物质生活现代化的关键。徐特立提出,“科学和技术是国力主要因素之一。它具体表现在国防上、经济建设上,同时对于政权能否集中也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为指示器。因此,我们怎样来把握科学也就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个因素。”“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这里所说的“社会发展标志”是什么呢?显然是指“生产力”而言,意即科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这与邓小平讲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具有的教育科学观。

    徐特立的教育思想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