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缘慈之永乐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雌兔眼迷离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洪武元年,慧昙奉诏住持大天界寺,得赐“演梵善世利国崇教大禅师”,秩视从二品;三年,奉诏出使西域各国,因院事空缺,寺内撤善世院;四年,因病圆寂于西域合剌国,同年宗泐应诏天界寺主持寺务,天界寺改称善世禅院,次年称善世法门。     慧昙主持天界寺期间,朱元璋对其礼遇有加,史书形容“每设法会,昙必升座,举宣秘要,车驾亲临,恩数优洽。远迩学徒,闻风奔赴,堂筵至无所容”,及至宗泐接任其职,虽未授予慧昙之高位,但朱元璋对其恩宠有增无减,史书称“荣遇为一时之冠”,“时见临幸,日有赐膳,尝和其诗,称为泐翁”。     从洪武八年七月初抵应天,道衍已然在善事法门待了月余,结识了不少高僧,尤其同宗泐、溥洽和道成交好。那宗泐,因其年长、佛法高深,又是当朝红人,道衍自是有理由对他推崇备至,并自动忽略了其与藏传佛教的极深渊源,至于“多封众建、因俗以治”等刻薄评语更是再无提及。溥洽尚处而立,但因博究教典并通儒书,与道衍甚是投契,一月之中竟受邀前往陌柳庄数回。对道成,道衍称其“性灵”,爱护小辈之情尤甚。     由于广结善缘,道衍的名声逐渐大了起来,在高僧云集的善世法门逐渐有了自己的威望,使他对救世抱负的实现充满了信心。八月初的一个傍晚,夜溢坐在凉亭内探究星象,老远就听见他神采飞扬边走边喊:“干女儿,今儿个早些睡,明日我带你去善世法门瞧瞧!”     待他走近,看夜溢仍像傻了一般盯着天上,头也不回、动也不动,只好沉重地叹了口气,转身要走,这时一个慵懒的声音幽幽响起:“哪个时辰?您干女儿是个懒东西,早上难起。”     自那日被训,一贯半死不活的夜溢仿若醍醐灌顶,第二天起得比鸡还早。道衍吓了一跳,以为心思素来沉重的干女儿忧虑成疾,忙给她把脉,又看不出状况,大热天急出了一光头汗。夜溢见他这种样子,头脑中跑马灯般浮现种种幸福画面,心里生出前所未有的平和满足,颓废尽扫。不过,她是遭到天谴半死不活了几十辈子的人,非要经历生命里的重创,方才知道人究竟为什么活、应该怎样活,嗑药其实是没用的,听来的道理也永远治标不治本。     在她的坚持下,道衍终于还是带恒月公子出了陌柳庄。在去善世法门的路上,师父一步三回头看着徒儿,生怕她半路傻了晕了或被男人女人揩油,一路拖拖拉拉,及至善世法门,已是午时了。     据道衍自己说,他原是想让干女儿多听些佛法,对治疗她的心理问题有帮助,但其实他撒谎了。那些似是而非、故弄玄虚的佛法要真管用,他自己当年就不会想自杀,他不过是非常希望自己今日的风光能□女儿牢记心里,回头好和山上那老家伙说说,让他自惭形秽——这就是高僧,然而,他又比有史以来任何一位高僧都伟大,至少在大明王朝的凭吊者眼里。     午时没有讲经,道衍让夜溢在他禅房稍候,自己去弄些斋饭。不安分的夜溢左等右等不见他回来,倍觉憋闷,索性出了屋子到处走。善世法门是明代佛教统领机构,处处透着佛法庄严及皇家气派。福建的灵源寺已然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远近闻名的大寺,但同善世法门相比,实是小巫见大巫。时值正午又是夏季,应天四处如临炭火,而善世法门广植参天古木,无论禅房内还是庭院中,竟一丝灼热都无。夜溢在一片清凉之下边走边瞧,直道有钱有权真好,可想想又笑了,心说钱哪能和权比,抄家软着路自古有之,上下五千年,哪朝哪代莫不如此。     走了半柱香的工夫,她来到一个池子,看着清冽池水,亲切感油然而生。夜溢自小喜欢水,一是因为已知的两世都生在长江边,二来据张定边说,她之所以名字带水,亦是和其命里需有水助有关,然而水火既济听起来是一好卦,乃阴阳和谐之象、上下相通之意,但初吉终乱。     浑然不晓厄运的夜溢在池边坐下,彼时,太阳透过头顶的樟树洒下些碎碎的光斑,风儿轻轻吹过,万籁俱寂,美好得一如当年。     “谢过三位王爷,还请王爷们转告皇后娘娘,宗泐代善世法门及天下苍生谢娘娘恩典。”     “大师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大师,时辰不早,朱棡要回宫中复命,先行告辞了。”     夜溢躲在池边的樟树后,心脏都要跳了出来。昨晚她还以为自己从此可活得潇洒不羁,结果只隔一日就被打回原形,但见不到十步之外,一位老僧及两位皇子谈笑风生,其中一个是传闻中曾与她青梅竹马的橚哥哥,另一个则是那一度威逼利诱她留下的魔鬼四殿下。     事到临头,夜溢很后悔没事蹿到这里,随机占一卜,见少年自北方来,得山水蒙,再合物之数与方卦之数以及时数,得动爻为初爻,变卦为山泽损。蒙者,昏而无所见也,山泽损,又有山高水深各得其所之象,这让她松了口气,却又惆怅起来,忽觉颈间一阵麻痒,似有东西在爬。她一惊,踩断了一根树枝。     “见过两位王爷,见过大师,草民原是随师父前来听禅,无意间迷了路,见这池边树下甚为凉爽,本打算坐下休息片刻,不料一觉睡到方才。草民打扰了王爷们同大师论佛,实在罪该万死!”     知道躲不过,夜溢落落大方从树后转出,落落大方朝眼前三人行礼,又落落大方吐出这些句子,举止声音皆不卑不亢。     “你叫什么名字?你师父又是何人?”半晌,朱棣久违的嗓音幽幽响起。     夜溢起先只觉几年不见,这孩子果然又老了,但当无意间扫到人家越发漂亮的鼻尖,脸上忽感一阵酥麻。那日在马车里,他俩“告别”以前,她的面部神经一直过度敏感,都是被这鼻尖擦的。     “草民姓姚,名恒月,是道衍师父收的俗家弟子。”     “原来是恒月。盛传斯道身旁有个俗家弟子名恒月,其人小小年纪却资质聪颖、佛性清净,老衲日前还说想见,今日竟在此得遇。”     宗泐本就一副慈眉善目的高僧样板形象,如今看向夜溢的目光更是慈爱加赞赏,让后者心头一暖。     “大师过奖。蒙师父不弃,恒月只比常人多了些机会听禅。大师佛法高深,恒月今日有幸得见,甚感殊荣,日后定当同师父一并拜会,还请大师到时不吝赐教。”     见宗泐和善,夜溢顺竿爬,话中隐有脚底抹油之意,偷看朱橚的眼神却依依不舍。     “恒月公子的名声,本王也有听说。”     朱棣再次开口,还未说出下文,立刻收回目光的夜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