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梅花+还珠)贫贱夫妻百事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76第 76 章第(4/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桂嬷嬷的话没讲全,太后却知道她的意思:帝后失和,总好过她与皇帝有心结吧。

    主仆俩彼此心照不宣。太后颇为感叹的看着桂嬷嬷:“阿桂,还是你最懂哀家心意,说起来,你跟着哀家也有四十年了吧。”

    桂嬷嬷毕恭毕敬垂首肃立回话:“承蒙老佛爷的恩典,老奴是皇上出生那年到您身边侍候的,若算上出府那几年,应该四十八年有余了。”

    桂嬷嬷被挑到太后身边侍候时尚是稚龄,那时候的太后也不像现在威风八面,虽然诞下小阿哥,可因为身份太低(格格)又不得宠,并不能自己抚养。桂嬷嬷在她身边侍候了几年,到了配人的年龄便求的恩典出府自行婚嫁。可惜其夫是个没福的,不到几年就抛下了她们孤儿寡母撒手人寰。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桂嬷嬷狠一狠心,将年幼的儿女托付给年迈的公婆,又举债疏通了雍王府的一个小管事,进府求了当时已升为侧福晋的太后。也幸好桂嬷嬷当年到尚是格格的钮祜禄氏身边侍候时年纪小,尚未学会那些奉高踩低看人下菜的习性,做事极为用心,太后对其印象颇佳,便让其回来侍候。刚开始时不过在外围打杂,但桂嬷嬷为人精细做事谨慎且忠心耿耿,很快便成了太后心腹。后来先帝潜龙出渊,太后倒也曾动过放桂嬷嬷回家与儿女团聚的念头,但桂嬷嬷却说抛不下多年的主仆之情,便也跟着进了宫。

    太后许也想起过往,更是感概。“一眨眼都这么多年了。当年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如今都成了满脸褶子的老货了。”心头大患即将得解,太后心情颇佳,竟打趣起了桂嬷嬷。

    话说当年太后一举得男,但根基浅薄,身边的人不是当时的福晋升孝敬宪皇后安排的,就是李氏年氏甚至于看上懦弱无能的耿氏安□来的眼线耳目,她是谁也不能信谁也不敢信,最后只好挑了刚进府、跟府内人无甚瓜葛的桂嬷嬷充数。

    桂嬷嬷便笑着道:“老奴都是六十一了,哪能不老。倒是老佛爷您的风华却反更胜当年。”这话也不完全是在奉承太后。太后容貌忠厚,年轻时便算不美人。且当年的太后因为身份低,为自保凡事谨言慎行,却也透露出股唯唯诺诺的小家子气。倒是如今虽然年近七旬,但保养得好,看上去只有五十许,年青时不讨喜的容貌如今看起来却是慈眉善目福气十足。且居养体移养气,这些年的养尊处优高高在上,硬是养出了一身气度。

    太后却指着桂嬷嬷笑骂:“尽知道哄哀家高兴,哀家尚长你几岁呢。如你所说,哀家成了那老妖怪不成。”

    桂嬷嬷连道不敢,谄笑道:“……连皇上都说您是老佛爷了,那可是金口玉言阿。要老奴说,您阿,准是那观音菩萨降世,才能容颜不老。”

    主仆俩忆古追昔,桂嬷嬷慢慢松下口气,冷不妨又听太后似不经意道:“要在百姓人家,你也该是含饴弄孙饴养天年的年纪了。哀家听说你儿子现在官也当得不错,偏你这老货好好的老封君不去做,非要留在宫里跟着哀家混过日子。”

    桂嬷嬷眼皮一跳,立时又笑得见牙不见眼,道:“承蒙老佛爷您的恩典,他才能有今日。老奴想趁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再多侍候您几年,虽不足以报答您的恩典之万一,也不过略尽心意。再说老奴都侍候老佛爷您几十年了,这一回家虽说儿子媳妇都孝顺,可老奴就是混身都不自在,只想着快快回宫侍候老佛爷您。”

    桂嬷嬷的儿子远在江南为官,这京中的宅子原是太后赐给桂嬷嬷养老的,她常年在宫中侍候太后,基本上没去住过。她儿子三年一次回京叙职便住了那里,桂嬷嬷也会求了太后恩典出宫去与儿女团聚几,享一享天伦之乐。

    “你阿,就是一个有福不会享的。”

    “谁说老奴有福不会享了?”桂嬷嬷故意一顿,太后不妨想桂嬷嬷会回嘴,一怔,又听桂嬷嬷道:“老佛爷您就是天底下最有福气的人,老奴能在您身边侍候,那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此言一出,果然将太后逗笑。桂嬷嬷见太后心情愉悦,不由暗松口气。其实她又何尝不想那儿孙饶膝的天伦之乐呢?只她从前帮着太后做了不少见不得光的事,也知道自己只有留在宫里太后才会放心。为了家人的安全儿女的前程,桂嬷嬷也只有断了出宫团聚的念头。好在她的牺牲也不是没有回报的。因着她是太后眼前的红人,她儿子也得了恩荫补了实缺知县,虽然因为性子老实,这些年做来做去都只是个七品官儿,但去的地方却都是实打实的油水丰厚。她女儿被指给某满洲大族旁支偏房的庶子为嫡妻,连那些贵女出身的妯娌对她也客气三分,分家时也是从优从厚。就算此生终老宫中,桂嬷嬷也了无遗憾了。

    主仆俩都觉得以皇后性狭冲动,旁边还有个比她更莽撞无谋的容嬷嬷撺唆,定不会错失这个落井下石的“良机”。可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皇后听了兰馨的劝,并未如太后所愿朝魏氏下手,太后以为皇后又犯了倔性,死抱着那套规矩礼仪不放——在宫中生活二十几年,似乎也没让皇后学会什么叫变通——也只能在心中暗骂皇后是个不争气的糊涂东西,难怪屡屡在魏氏手下败北。

    太后纵是尊贵,可算计皇后在前,又是一惯的仁慈宽和,此时也不好明火执仗去遣责皇后。只这样放过魏氏或者过段时日再收拾魏氏……

    那怎么行!

    有句话叫打蛇不死反成仇。虽说魏氏现下被禁足见不到皇帝,可魏氏在宫中经营多年,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人脉。她不必见到皇帝,只要把话通过某些渠道透给皇帝就行了。据太后所知,十四阿哥生病固是意外,但拖了那么久以致险些没命,最后成功的“惊动”她跟皇帝,这其中可离不开魏氏的功劳。

    太后这大半辈子都呆在宫中,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不管是有儿子的、得宠的还是心计深沉的,争起宠来那个叫花样百出手段无所极其不用。可像像魏氏这样能狠得下心拿着儿子的身体状况为她博得一线机会的女人毕竟还是不多。

    当然,这并不是说魏氏就枉顾十四阿哥的生死。相反的,太后觉得她应该是极其在意十四阿哥的安危——别看十四阿哥现在是交给愉妃抚养,可毕竟玉碟没改,有道是生恩难断,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不是以孝治国(起码口头上是这样标榜),这要谁敢不孝顺生母,不用等天下人的唾沫星子淹死他,当皇帝的为了名声着想,第一个就饶不了他——那不仅是魏氏的护身符保命丹,也是魏氏复宠的最大希望所在。毕竟在这宫里

    -->>(第4/11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