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注八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奇怪老者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应云刚出管城的城门,就发现前面路边的白杨树下驻着两匹马,一匹是枣红马,一匹是大青马。枣红马坐一人,着黑衣,微胖,身体精壮;大青马坐一人,着白衣,干瘦。两人都腰上跨着鬼头大刀,绾着发髻,以大铁簪子插在上面。     两人看见应去马上的牌子,催马过来。冲应云一抱拳,说道:“奉令主之命,特来此地等候公子。”     应云吓了一跳,不知两人何意。只见两人从怀里各掏出来一个牌子,大小与应云马前所挂一致,只是黑衣人的牌子是个笑脸,那白衣人的牌子则是一副哭丧脸。应云了解到,这两人都是小角色,专门给人跑个腿,压个货之类的活,令主是见不到的。只是听到传令的吩咐让他们在这里等一位骑白马挂一等令牌的人。应云还想问得细一点,他们都不说,说是令主吩咐过的,不能随便说话。     两人告诉应云,黑衣的叫鱼线,白衣的叫鱼勾,是奉命送应云到洛阳去。并且,令主已经给了他们各发了一千钱。应云想这两个名字未必是真名,也不去计较。管城到洛阳,虽然不算太远,还有一两天的路程。应云是花钱惯了的主,对他们说:“不用你们花钱,就算我的吧。”两个人一听,登时欢喜无限。     一路上,碰见什么大点的饭店,几个人就下马狂吃海喝一通。然后就跨马疾行。这中原地带与应云的家乡颇有不同,道路很少起伏,马很容易就跑得飞快。那两个汉子在应云的马前开路,应云在后边跟随。应云还从来没有这种派头,走了一段后很快就惯了,索性派头耍得十足。     第二日走到偃师地界,离洛阳已经很近了。应云听说过:“周武王伐纣,回师息戎,因名偃师。”偃师市井繁华,人流涌动。不由放慢了马速。这时,应云看见路边有人赶辆牛车,把一个挑担的给撞倒了,撞得满脸是血,却径直走了。哭笑二使只当没看见,拍马而过,应云不忍,随后扔了几十个铜钱给那个挑担的人。那挑担的脸上满是血污,但见到钱来,手上动作却不慢,竟然一抓之间,将那本来四散开来的铜钱全都抓在了手上。     应云扔了这一把铜钱,也没往后看,径直往前催马。哭笑二使却回头看了看那挑夫,俱是打了个寒战,然后停下马来等应云,嘱咐道:“令主有吩咐,不要节外生枝,不要管别人闲事。他们相撞不关我们的事,我们只是过路人,赶紧走就是,管他干什么?那个超车的和那个挑担的分明是一伙的,故意在那里装模作样,管他就是引火上身。”     应云压根不信,也懒得和他们二人争辩,一拍马,蹿了有一箭之地。那二人见应云不听,也只得不再多口,催马跟来。     转眼出了偃师。洛阳郊外,一片旷野,一眼望去,目光如脱笼之虎,应云只觉目荡神驰。原野上阡陌纵横,其间有农人往来不绝。应云一路奔驰,胸怀大畅。     前面有条小道深入田间,小道旁种着高耸的白杨。刚刚长出鲜嫩的叶子,一片片随风舞动,应云看着太阳,还没有过了晌午。也是少年心兴,应云以马鞭向前点指对这两人说道:“进去看一看。”那两人一听,把两匹马一圈,拦在应云的前边,说道:“这个万万不可,洛阳周边的田地都是有主的,稍有不慎就会惹麻烦上身,还是不要去了。”应云本来看他们都挂着刀,挺有劲头,没想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由心中有些不爽利。说道,那好,你们头前走。     那两个刚走过去,应云就将马头一转,就沿着那条小路跑下去了。应云只觉得下面的土地松软而平整,马蹄踏在上面,声音轻碎而悦耳。那哭笑二使无奈,也跟着下来。     应云纵马跑了一阵,觉得有些累了,翻身下马,拉马而行。     这时,只听见远处有人在叫喊:“甜李子,甜李子,不甜不要钱。”     应云心想,现在已经到了春季,这时竟然还有卖李子的,微微感觉有些奇怪。只见有人蹲在道旁,穿一身青灰色的布衫,二十余岁的年龄,长得清清瘦瘦,两只眼睛咕噜乱转,但显得很有精神。在一个白杨树下高声叫卖。应云觉得这人与身后的环境浑然一体,让人心情愉快。     应云走过来,还没走到,就可以闻到一阵甜甜的味道从筐里散发出来。走近前,可以看到满满一筐都是李子,一个个红红的,溜圆饱满。     “多少钱?”应云问道。     那人伸出一个手指头。     “一文钱一个,那倒不贵。”应云笑道。     那人把头摇得像波浪鼓:“不是,一百钱一个。”     应云吃了一惊。说道:“我在家乡,秋季成熟时,一钱可以买上十多个,现在纵然贵上一些,哪有这样价钱,莫非是金子做得不成?”     那人摆摆手,说道:“看你的样子,只怕是个读书人吧,我们这一行的规矩你不懂,还是往前走走。前面还有一千钱的。”     那哭笑二使互相使了个眼色,由哭使下去买了三个,递一个给应云。应云不接,说道:“你们吃吧。”那二人对应云说道:“问了价格就要买,要不就不要问。”     应云想那个什么令主怎么派了这么两个宝货,他的李子卖不出去,关我什么事。跨上马继续往前。走了一箭地,路边又有一个卖李子的,年龄比前面那位稍微大上一些,约有三十出头的样子,也稍胖一点,那筐里的李子却只有半筐了。李子的个头,比前面那一百文一个的要大上一号。     应云跳下马去,问道:“你这李子卖吗?”那人笑道:“放了这么大一筐在这里,可不是要卖嘛。”     应云道:“多少钱?”     那人也伸出了一个手指头,应云有点思想准备了,但不敢问,只觉得心在砰砰跳。     那人道:“不贵,才一千钱一个。”     应云觉得这里边恐怕有别的事情,就问道:“你的李子,有什么名堂,要一千钱。钱我有,但我不明白。”     那人侧着眼睛看着他,似乎觉得奇怪的是应云,说道:“吃了李子的好处当然多了,一是解渴,一是生津,三还是以使身心愉悦。看来你不是买李子的人,你还是走吧。”     那哭笑二使道:“公子,我们兜里的钱不够买他的李子,要不我们回去吧。”     应云说道:“哪有强迫买卖的,我偏不买。”     哭笑二使驻马商量了半天,还是跟了下来。     就在这时,身边有两匹马,似风般地从身边过去了,应云只听见一人道:“这李子虽然贵点,却绝对合算。”另一人道:“是啊,那一千钱一个的显然不能买,吃着不好吃嘛。”两人一起哈哈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