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听说弟妹生了个孩子,你怎么不在家伺候她?”
林中则苦笑了一声:“伺候?二哥又不是不知道,咱们这种家,一天不干活一天就没饭吃,即使成天干,也没必能填饱肚子,唉!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头。”
“唉!”刘二也叹了一口气:“多少年了,世世代代都这样,靠给地主扛活挣钱糊口,在这里算是幸运的了,在我们老家若能有口饭吃,我就不用逃到这里了。”
“这里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林中则叹道。
刘二停住了脚,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没走,林中则这不好意思走,只有陪着他继续说下去,小耀辉瞪着大眼睛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林中则,仿佛很有趣,又有一丝陌生,老老实实的倚在父亲的腿上。
林中则实在忍不住了:“二哥这是要干什么去?”
“本来想去集市换几斤白面,给弟妹下汤米,后来一想,还有好几日,干脆就捡省事的,背一袋子小米。应该早些来,谁知龙骥硬将我拉了去,错过了吃上弟妹的喜面,就来晚了,兄弟别见怪。”说完将小米递给了林中则。
满满的一袋子小米,足有一百多斤
一百斤小米,不是小米,是救了一家人的命。
林中则激动地只想给刘二跪下,他从没想过刘二会是雪中送碳的人。
林中则的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流在嘴里、
刘二放下米:“兄弟,我回去了,这些日子有些疲倦,回去睡一觉。”说完打了个哈欠:“好了,你也别去干活了,回去好好伺候伺候月子人。”说完领着孩子转身走了。
千言万语,就算用所有的语言也无法形容林中则此时的心情。天地间似乎都充满了光亮,一片明朗。
久不动烟火的烟筒终于又冒出袅袅炊烟,那么清晰,直上青天。
宫凤英搂着孩子还在鼾睡,幸好,孩子还没醒。
米香顺着门缝钻进了屋子,钻进了宫凤英,孩子的鼻子。
睡梦中的宫凤英梦到了一个幸福,童话一般的世界,那里没有剥削,人人都丰衣足食,从不会为吃饭发愁,吃的即使想都想不到,都是白面馒头,白如雪,大如碗,
咬上一口,说不出的舒服,喝的是浓香的米粥,不稀不浆。就像甘泉一样滋进她干涸的身体。
米香越来越浓,她终于从睡梦中醒了过来,梦,多美的梦,她宁愿就这样一直的做下去,永远别再醒来,可惜再好的梦也有醒的时候,醒来的时候心情绝对难受。她舔了舔干的发涩欲裂的嘴唇,咽了口唾沫,嘴干的要命。
米香却越来越浓,宫凤英使劲的嗅了嗅,发觉米香越来越浓,林中则走进了屋子,他的手里端着一碗金黄色米粥,白的碗,金色的粥,那样香,那样耀眼。
是不是还在做梦,林中则笑吟吟的看着她,将粥放在她嘴边。
不是做梦,林中则笑的那样真,宫凤英坐了起来,接过粥。香气顿时充满屋子,也充满了她整个人。
“哪来的米?”宫凤英轻声道,睡了片刻,觉得全身都有些力量,尤其是看到了米之后。
林中则也一笑:“你永远也想不到,是刘二哥给送来一大袋子米,有一百多斤,够你吃的。”
“刘二?没想到救济我们的竟然是他?”宫凤英长出了一口气:“记得分米时还人家。”
“那是肯定的,”林中则叹了一口气:“南霸天自己挥霍无度,对我们并不大方,我想今年也未必会给我们多少。”
宫凤英也长叹了一口气,默默的喝下了碗里的粥。
平静的日子劳累而单调,冬去春来,只要看到渐渐长大的孩子,才知道岁月的流失,过去的永远不再回来。
刘二还是和以前一样,见到林中则就像没事一样。
漫长劳累燥热的秋天终于过去了,天渐渐的冷了,收完漫山遍野的庄稼,直到将所有的粮食都打进了仓里,才休息了几天。
冬天,所有的长活都聚在村东头的粪坑里,这里集中了全村人的屎,就像地主的粮仓里装满了全村人的粮食一样。
直到腊月才陆陆续续将粪送完。
要过年了,地主分给了每个长活一年的只够半年的粮食和几斤白面,家家户户都准备着要过年。
这一天,天气很好,林中则和宫凤英抱着孩子扛着一袋子米去了刘二家。几个月了,宫凤英还是第一次出门,刘二很很热情将几个人让进了屋。
“二哥,我是来还米的,多亏了你的米,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林中则道。
“邻里乡村的谁用不找谁,不就是一袋子米吗,值得你说的那么严重?”刘二的妻子李平说道。说完抱过宫凤英怀里的孩子:“这小女娃很漂亮,长的和你一样,将来也是个美人坯子。”
“什么美人坯子,唉!生在咱们这种家庭的孩子,真是倒霉了。”宫凤英叹道。
李平又一笑:“还不都是这样,勉强填饱肚子就算不错了,既然来到了这个世上就得活着,要活着,就得想着活下去的办法。”说完逗着孩子玩:“这孩子叫什么名?”
“我给她起的名叫‘玉娇’。”林中则道。
“林玉娇,很好听。”李平笑道。
“兄弟,二哥给你的米是给弟妹下汤米的,不是借的,你不用还,何况你今年的粮食也不宽裕,这些米你一会扛回去,今天中午就在我这里吃,虽然在一村住着,却难得来串个门。”
见丈夫这么说,李平放下孩子去炒菜。
林中则和宫凤英起身就要走,刘二连拖带拽将三人留下,时间不长,李平就炒好了菜,还烫上了几盅酒:“酒是自己酿的,我们山西人都会酿酒和醋,只是这里缺东西,醋酿不成,酒倒勉强。”
几杯酒下肚,刘二,林中则的话就多了起来,刘二便说起山西的风土人情,每件事林中则听起来都很新鲜。
李平和宫凤英也都喝了几杯,说了些家长里短。
“兄弟,我觉得你们这里的人就是死脑筋,缺少变化,你那么大院子闲着太浪费了,明年你将院子翻成地,我送你些谷子你自己也种些,这样就不愁青黄不接的时候没饭吃了。”刘二道。
“二哥真是好人,”林中则笑的:“那可多谢二哥了,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好了。”
“感谢什么,一个村住着,邻里邻居的,有什么困难,都该互相帮助才对。”李平道。
“妈妈!我困了。”小耀辉打着哈欠,揉了揉眼睛,坐在李平的怀里。
“这孩子,这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