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雍正养成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礼俗——婚丧嫁娶第(5/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次去叩见太后、皇帝、皇后等,谓之“朝见     礼”。     婚礼后的第9天行“归宁礼”(民间俗称“回门”)。皇子偕福晋至福     晋家拜望福晋父母;福晋家则设宴款待一对新人。一般于午时(中午12点)     以前宴毕,皇子偕福晋还宫。至此,皇子婚礼结束。     4.公主出降     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公主出嫁又称“出降”、“下嫁”或“厘降”;额     驸娶公主则称“尚”某公主。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夫(额驸)     要高。     公主婚礼主要由指婚、纳彩、出降、合卺、归宁等礼仪组成。     指婚之日,宗人府管理大臣将所选额驸带至乾清门东阶下,宣旨:“今     以某公主择配某人。”额驸跪拜接旨。指婚后,额驸家择吉日向皇家行纳采     礼(又称“一九礼”)。届时额驸送彩礼至午门外恭进。据《大清会典事例》     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以前,彩礼为“驮一、马八”;后改为“羊九     只”。纳采次日,皇帝于中和殿、保和殿悬彩设宴,款待额驸及其男性族人。     额驸等先至慈宁宫外向太后行礼,再至保和殿向皇帝行礼,然后入宴。席间     演奏吉祥乐曲。宴毕,额驸等还要到皇外向皇后行礼。同日,太后在慈     宁宫宴请额驸族中女眷,皇后率皇贵妃、妃嫔等与宴。     出降前一日,内务府官员率銮仪校抬送公主嫁妆至额驸家,额驸要率族     人于乾清门外行三跪九叩礼迎接。嫁妆送到后,由内务府管领命妇负责陈     设。随同嫁妆送至额驸家的还有一名“试婚格格”(格格,满语小姐之意)。     试婚格格由皇太后或皇后于宫女中选择精明貌美者充当,任务是在公主出降     前先行与额驸同床试婚,以查验额驸有无隐疾和性生活情况等;试婚后即遣     人将查验结果回报宫中。如无异常,公主出降便按期举行;反之,则另议。     试婚格格在公主出降后一般留作额驸的侧室,少数也有做公主女侍的。试婚     之仪是清宫特有的习俗。此举仅限于皇家公主下嫁,其他王公贵族禁行。     公主出降这天,额驸家将准备好的“九九礼”抬至午门恭纳。礼品为鞍     马18匹、甲胄18副、马21匹、驮6匹、宴桌90席、羊81只、乳酒和黄     酒45瓶。受礼后,皇帝、皇太后分别于太和殿和慈宁宫宴请额驸家男女族     人。但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起,出降日的九九礼及筵宴均被废止。     准备出降的公主身穿吉服;吉时到,先至皇太后、皇帝、皇后前依次行     告别礼;如系妃嫔所出,再向生身妃嫔行礼。然后,公主在命妇引导下升舆     出宫,赴额驸府邸。公主乘舆由内务府校尉抬行。其前有仪仗开道;其后,     送亲福晋、夫人、命妇等乘舆随行;最后是护送的骑马军校。送亲队伍浩浩     荡荡。至额驸府邸后,额驸父礼男宾于外厅,额驸母礼女宾于中堂,公主与     额驸于洞房行合卺礼。礼毕众退。     归宁是婚礼的最后一项仪式。婚后第9日,公主偕额驸入宫拜见太后、     皇帝、皇后等,依次行谢恩礼。其日宫中少不得还要大张筵宴,热闹一番。     (三)清代民间丧葬习俗     民间对死亡的重视不亚于对诞生、成年、婚姻的重视程度。它的重要性     不仅表现在它是人生历程的终结,而且更表现在它是人的信仰意念中新生的     开始。死亡不过是的终结,人的灵魂是永生的,灵魂离开了旧有的,     寻求新的生命载体。这一载体或许是物,或许是新生婴儿,或许是鬼,或许     是天上的精灵,所以,为了使灵魂重获新生,人们对丧葬投注了更隆重的礼     仪,更神圣的祈祷,更奇异的爱。     清代,流行的主要丧葬方式为土葬,因此土葬礼仪习俗更具代表性。     1.丧葬俗制     清代民间丧葬习俗已十分繁缛,并形成了相应的礼节。整个程序包括:候夜、送终、落地、报丧、戴孝、落材、封材、立孝堂、做道场、做七、出殡、安葬、点主等等。各地区又因地而有些差异,但大体内容基本一致。在这里,我们选择较有代表性的浙江杭州地区流行的丧葬习俗做一详细描述①:     ①参见《浙江风俗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9~91页。     (1)候夜     当长辈病情加重时,他的子女都要守在床边,以尽子女最后孝心。这谓之“候夜”。假使某家长辈病重,而无子女守候于身边的,其子女就会被邻里视为不孝子女。     (2)送终     当病人即将咽气时,其家中无论大小,都必须聚集在病人的床前,眼看着病人咽气。当病人一断气,全家大小立刻要嚎啕大哭,同时还要烧一些纸绽、锡箔之类的东西,称做“烧落地纸”。富人家还要烧包袱、雨伞等等,还要请和尚念“开路经”、“往生咒”,边念边给死者换衣服。死者所换衣,要改成明代服饰。除外,家人还要拿三枚铜钱,分别放在死者的两手心和口中,俗称“含口钱”。     (3)落地     当为死者更换好衣服后,马上把尸体从床上移至门板上,俗称“落地”。落地后要将其抬至堂左侧摆好,再在死者脸上盖上一张纸,尸体覆盖被单。尸体旁边要点盏油灯,摆上香碗,碗中烧一大把香。有的地方还供一碗饭,饭上放两只剥了壳的鸡蛋,插几柱香。死者睡过的席子、稻草,这时都必须拿到村外烧掉。     (4)报丧     人死后,要立刻派人到亲友家报信,有的要送“报丧帖”。报丧人要拿一把伞,到了亲友家,将雨伞头朝下,柄朝上竖在堂前,主人一看,就知道该人是来报丧的,于是,马上给报丧者做些茶点吃,同时,为死者准备“纸火”(即蜡烛香纸一类东西)。     (5)戴孝     死者为长辈的话,其全家大小都要戴孝。孝服分为5种:第1种名为“斩衰”,用最粗的麻布做成,不缝边,以示无饰。一般死父之子女,死夫之妻要穿“斩衰”,服制三年。第2种名为“齐衰”,用粗麻布做成,缝边,一般死妻之夫,死祖父母之孙都穿“齐衰”,服制一年。第3种名为“大功”,也叫“布衰”,用熟麻布

    -->>(第5/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