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雍正养成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礼俗——婚丧嫁娶第(3/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57年)以后,虽然将在京八旗勋旧世家子孙也列为宗室格格(满     语,小姐之意)指选额驸的人选范围,但皇帝指婚时仍要优先考虑蒙古贵族     子弟。即使在年龄条件不甚般配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如《大清会典事例》载,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颙琰见当年指选的额驸均为在京八旗子弟,十分     不满,下旨曰:“我朝国初创建定制,近派及岁宗室之女,将年岁相当之蒙     古世族子嗣选指额驸。此次以蒙古内无年岁相当之子,备选额驸均未报出,     殊失结亲本意。凡指额驸著不必拘泥同岁,或年长三、四岁,年幼三、四岁     均可选指。嗣后每遇指选额驸,著将年长五岁、年幼五岁蒙古子嗣拣选报部。     倘有及岁隐匿不报者,一经查出,定行治罪。”可见满蒙联姻是一项带有强     制性的制度。     皇家及近支男性宗室则娶在京八旗勋旧世家的女子为妻。其方法:一是     由宫廷每三年在八旗中统一选一次“秀女”(即少女),选八旗官员之女年     13至16岁,面目姣好、身体健康者,以备皇帝选妃或为皇子、皇孙、亲郡     王及其子孙等近支宗室指婚;一是由近支宗室与八旗人家议定婚事,报皇帝     批准后再行结婚。     由于最初满洲汉人多为战俘、奴隶,地位极其低下,满清立国之初禁止     满汉通婚。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二人,共娶过27位后妃,均为     满蒙女姓。满族入关后,由于其统治地域的扩大和笼络汉族的需要,很快便     改变了禁止满汉通婚的规定。《清实录·太宗实录》载,清世祖福临于顺治     五年(1648年)下谕:“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赤子,**其各相亲睦,     莫如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连姻者听之。”福临本人所娶19位嫔妃     中也有4位属汉族。到康熙时,玄烨所娶39名妃嫔中汉族女性更增至13名,     但居中宫主位的皇后仍必须由满蒙女性担任。即使在清末,官民满汉通婚已     十分普遍的情况下,皇室婚姻以满蒙为主、汉族为辅仍是不可动摇的家法。     (3)收继婚的废止与婚礼的汉化     清初,皇室婚姻中还保留有满族早期婚嫁不论辈份,“父死子妻其母”     和“兄亡弟妻其嫂”的收继婚旧俗。如皇太极既娶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的哲哲(孝端皇后),又娶其侄女布木布泰(孝庄皇后)和海兰珠(宸妃);     睿亲王多尔衮在迫死其侄肃亲王豪格后,将其妃纳为己有。与之相应,当时     的婚娶礼仪亦较简朴,主要有奉迎礼和婚宴。所谓“奉迎”即民间的“接亲”,     是新郎及亲友去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努尔哈赤娶后妃和其子代善、莽古尔     泰、皇太极等成婚时,均举行了奉迎礼。据《清实录·太祖实录》卷九载,     天命十年(1625年)皇太极娶蒙古科尔沁塞桑贝勒之女布木布泰时,亲至沈     阳北岗奉迎并设筵宴款待;努尔哈赤亦率诸贝勒、后妃等出沈阳城10里迎     接,并再次设宴款待,然后成其婚事。其后,皇太极在汉族封建伦理的影响     下,于崇德元年(1636年)明令取缔了收继婚的陋俗。《清太宗实录稿本》     载其令曰:“……既生为人,若娶族中妇女,与禽兽何异,……自今以后,     凡娶继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妇,永行禁止。凡女人若丧夫,……若**     改嫁者,本家无人看管,任族中兄弟聘于异族之人。若不遵法,族中相娶者,     与奸银y一例问罪”。     满族入关后,受汉族婚俗影响更大,同姓不婚、讲求伦常的婚俗渐成定     制。又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几朝的不断厘定,清宫最终形成了一套     以汉族“六礼”为基础的婚嫁礼仪制度。原先奉迎礼中皇帝、皇子亲迎新娘     的习俗也改为由皇帝派使者奉迎,以此体现皇家至高无上的地位。     2.皇帝大婚     皇帝结婚称“大婚”。清制,皇帝大婚的前后礼仪程序主要有议婚、纳     采、大征、册迎、合卺、庆贺及赐宴等。     (1)议婚     清代皇帝娶谁为后,大都是由其母皇太后指定,或由皇太后与辅政大臣     商议而定,故称“议婚”。皇后人选确定后,由皇太后下慈谕,命皇帝娶某     女为后。     议婚后由内阁(后改为翰林院)撰写册文、宝文,礼部监制金册、金宝,     内务府准备彩礼诸事。再由钦天监选定纳采以下诸礼的吉日,按吉期行纳采     以下诸礼。     (2)纳采礼     纳采礼即聘礼,是皇帝选定皇后之后首次向其家颁赐定婚礼品的礼仪。     清制规定,皇帝大婚纳采礼品为:鞍辔具全的文马10匹、甲胄10副、缎100     匹、布200匹。行纳采礼的当天早晨,内务府官员将装载礼品的文马、龙亭     牵抬至太和殿前,于丹陛上下左右陈列;由皇帝指定的负责纳采的正副使在     丹墀左等候。吉时到,由宣制官向正副使宣读皇帝制书,曰:“皇帝钦奉皇     太后懿旨,纳某氏某女为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礼”。读毕,正使受节,然     后率副使前行,内务府官员率禁中校尉抬龙亭、牵文马跟随于后。至皇后府     邸,皇后之父跪迎,正使向后父宣读制书并授礼,后父跪受。礼毕,正副使     回宫复命,内务府官员等皆退,后父跪送于大门外。同日,皇家在皇后府邸     设纳采宴,宴请皇后家人。特命公主和大臣命妇宴后母于内堂;命大臣、侍     卫、八旗公侯以下、满汉二品以上官员宴后父于外厅。     (3)大征礼     大征即“六礼”中的“纳征”,是皇帝与皇后正式定婚后,由皇帝颁赐     给皇后父母礼品的仪式。这次的礼品比纳采的数量要多,规格也更高。有:     黄金200两、白银1万两、金茶器1具、银茶器2具、银盆2个、缎1000     匹、具鞍辔文马20匹,冬夏朝服、朝衣两套,貂裘两件。又有甲胄、弓箭     等。皇后的兄弟、姐妹也均

    -->>(第3/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