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血帝国传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深夜变故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晚,张瑜被急促的拍门声叫醒,大门外有马的嘶鸣和狗的狂吠。

    此时王掌柜突然闯了进来,急切切说道:“张义士,请快救吾弟,官府来抓人,请背我弟从后面地道离开此地。”

    张瑜见如此急切,也认为他并不是坏人,一遍急忙穿上衣服一面点头答应。

    王掌柜将一个挎包交给张瑜挎上,之后扶王冬上张瑜身,急匆匆离开医馆客房,于后面柴房很隐蔽的地方。其实也不是什么地道,官兵只是封住前后门,而这个门正好才房侧离民巷很近的地方,张瑜迅速离开,发现没人,钻进民巷阴暗角落。

    一阵嘈杂声持续很久,张瑜顾不得许多,背着王冬往民巷深处跑。

    王冬此时说话了:“张老弟,咱们过了这条巷子就是外国公馆驻地了,我知道有个去处,是英国教堂,我们去那里。”

    张瑜在王冬的指引下来到一座教堂,其实并不大,白色的外墙,顶尖上立着一个十字架。

    王冬说:“兄弟,我认识这里的神甫,我们进去。”

    也应了王冬所说,神父安置了两人。

    张瑜放下心来,王冬见神父离开,对张瑜缓缓说道:“张兄救我两次,真是无以报答,我也以诚相待,其实我叔父是

    李金镛李大人的助手,我和兄都曾在日本留学,他学医,我学的是矿业。叔父光绪十六年被李大人选中去东北漠河开采金矿,是主任工程师,本来无事,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深谷勘察时发现一条巨大金脉,蕴藏量难以估计, 正当叔父准备将此消息告诉金镛之时,李鸿章的特使突然到来,劝说大人将金子走私到日本,日本将拥立金镛为吉林总督。被金镛言辞拒绝,之后李金镛大人次年就离奇身亡,叔父见情况危险,果断逃离,而之后朝廷迅速控制厂办,并将每个人抓起来拷打,询问金脉所在,而金脉所在也是十分隐蔽,旁人根本无人会发觉,更何况茫茫大山,如何寻找,那特使居然让我叔父吞噬毒药,为缓释毒剂,估计是日本人发明,大家都吃了。而叔父在一次假意寻金脉的时候跳入深谷,大难不死,费劲千辛万苦,秘密回到天津卫。但不久叔父毒发身亡,我一家人隐姓埋名,避开朝廷的追查,时间一长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这十几年来相安无事,可不知为何,这些天突然风声又紧,家兄说此地也并非久留之地,于是我本来走准投我福建舅舅处暂避。”

    王冬顿了顿,咽了口口水,接着说道:“没想到我的两个随从居然贪图我口袋中的钱财,准备杀我,我奋力反抗,说实话,我从小学过武,有些能耐,此二人皆被我杀,我也负了伤。”下意识摸了摸伤口。

    王冬再说到:“兄弟,这个你拿去。”

    张瑜接过来一看:是一根玉棒,玉质一般。

    王冬拿过玉棒在自己伤口处沾了沾自己流出的血,在他手上滚动了一圈,将手伸向张瑜。

    张瑜看到有几条波纹和一个圆点,一时不明白其中道理。

    王冬解释道:“这是金脉所在的地图,是我叔父凭记忆刻在上面,只要对照漠河地图会很快找到,兄弟是个重情义之人,希望有朝一日兄弟能利用此财富造福百姓,而我是做不到了。”说完眼色十分黯然。

    突然王冬眼睛闪出一丝光芒,拉着张瑜的手说道:“兄弟,这包袱中有我和家兄毕生积蓄,每张一千两,50张,我父曾是洋务运动中办面粉厂的老板,留下这点家底,可是……

    你把我留在这里吧,我走不动了,就在上帝的脚下安息吧,这些拿去。”

    张瑜身份差异,王冬只是受了刀伤,似然很重,但已经妥善处理,已无大碍,可就在张瑜接触其额头之时,高烧已经伴随其短暂的休克症状,王冬急需注射消炎药。张瑜急忙前去找神父询问从何处能得到消炎药,而只有城东西医诊所贝克医生处有。

    张瑜当即起身,按神父告知的路径与方位前去寻找,可一道冰冷的你无论如何敲打都无人应答的大门让张瑜心灰,张瑜似乎能亲身感受到此时王冬的病痛,听到无药可医垂死的呻吟,可一切只有夜的冰冷和月的冷凝。张瑜试图强行进入寻药,而洋人的警卫队却适时地赶来,而仅仅几句警告之后就不分青红皂白开始向张瑜射击,毕竟当年的义和团运动将暴民乱党的印记牢牢地可在洋人心上。

    无功而返,回到教堂,推开大门之时,张瑜呆站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什么,王冬静静地趴在那里一动不动,而神父正在起身旁坐着祷告。

    王冬没有了呼吸与心跳,张瑜证实了自己心中那必然却又不想面对的现实。

    背景介绍

    1890年,日本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我国在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一些军用和民用企业应适兴起,办得较为成功的,首推漠河金矿。

    1886年清朝军队用武力驱逐沙俄在漠河盗采之人,割除了“‘极吐尔加’共和国”这个长在中国肌肤上的毒瘤后,为了“开利源而杜边患”,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与黑龙江将军恭镗联手操办,对筹建漠河金矿做了具体筹划。1887年恭镗上奏清廷:“漠河金厂亟应举办并拟调派吉林道员候补知府李金镛会办。”光绪帝即批复给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令其选派熟悉矿物人员,速往黑龙江随同恭镗认真勘办,并令其转饬吉林将军希元,饬派李金镛赴黑龙江会办。

    李金镛奉旨于1887年农历4月来黑龙江面见恭镗,5月带员弁数十人,由墨尔根(嫩江)入山,穿密林,爬高山,过急流,战猛兽,历尽干辛万苦,行走30余日到达漠河。在漠河伐木、盖房、查看矿脉、试挖矿苗。农历9月,李金镛乘俄轮经瑷珲,返回齐齐哈尔,面见恭镗,详细分析了开办漠河金矿的利弊条件和措施,提出了《漠河矿务开办章程》,交李鸿章转奏清廷批准。

    漠河金矿名为官督商办,实为官商合办。经两年创办,漠河金矿初具规模,并在洛古河、奇乾河等处建立了分厂,初为手工采金,方法为“引水抛毛”、“开暗槽”等。1890年开始,使用仿制俄木制机器,每日上沙1 000多车,得金14~20两,150人可抵2 500人。年产金10000多两,最多达到20000两。李金镛乘势先后又建立了呼玛县的洼希利沟分厂、瑷珲的达义河分厂。正当矿务日渐起色时,李金镛却积劳成疾,于1890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