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4日,病故于漠河。李金镛为人性情坦荡,待人和蔼,不畏强俄,作风质朴,深受矿工们爱戴。袁大化接任总办清理矿局账目时发现,1887、1888两年,李金镛没在矿局里支取薪水。“病卒公所,禀内阁大学士,予漠河建嗣。”
袁大化“力持危局,规划井然”。又建立了嘉荫县的观音山分厂,这样漠河金矿上下达两千千米之遥。也使漠河金矿发展到鼎盛时期,全矿年采金不下6万两。除陆续归还借款、矿丁分成及局用股利、花红等项外,截至1895年,上缴黑龙江将军饷银53万两,北洋军饷银9千多两,黑龙江赈灾银8.9万两,北洋赈灾银6。7万两,这在全国金矿当中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提饷过多,也严重影响了漠河金矿的发展。袁大化本人因他人诬告而被革职,其中罪名之一“未将余利多济饷需”。
1886年3月,湖南候补知府周冕接替袁大化的职务。首先将矿局从漠河迁到瑷珲。周冕能力、威望皆不能服众,“坐视大局堕坏转致军饷无着”。1899年,漠河产金量已下降到6 800两。然而这位败家子,却在官场上春风得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对漠河金矿早就垂涎三尺的沙俄,乘机血洗漠河以后,立即强占了漠河金矿,掠夺了大量的黄金资源。清政府经长期交涉,1906年才用巨款赎回,因清政府腐败,积弊丛生,虽耗资巨大,遭受催残的漠河金矿,却没有中兴。1911年,漠河矿务局又遭抢劫,局长、总卡官等在内均遭“绑票”。事件平息后,清政府已无力经营,只好交给黑龙江地方经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仍由黑龙江自办,在漠河设立了总局,这种官办的金矿局实际是经济和政权的合一,决无发展矿业之心。“未尝拨付巨细款额,以资开发。”漠河金矿将原来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全部废除,仍沿袭“踩金”、“揭毛”、“按碃”、“拉溜”等传统的采掘办法。当时一吨矿沙,仅能出3到5分,而同期江对岸的金矿用机器生产,每吨可出金8分。他们为了维持所需,只有把矿工作为榨取的对象,采取了设卡局、征收货税、低价收取沙金,立条规收费罚款等办法。金矿由于经营不善,入不敷出,难以维持。他们又将金矿转交给了黑龙江官办的广信公司。广信公司对矿工的剥削更为严重,手段更黑。矿工对广信公司的行为恨之入骨,为了生存,只好揭竿而起,逃离山林,改从它业,致使金矿日益衰落,黄金之梦也就此告吹。
新年了,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