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寻一颗宁静的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人类对爱的无限渴求(三)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节 宽容彰显大爱

    我们该怎样做才算是爱他人?很多人选择了利他主义的道德准则,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只想论及一二。首先,我们不能粗暴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对别人的个性要采取尊重和容忍的态度,这是我们表达爱的最好方式。世界上有过形形**的帝国主义,而我要谈到这种人虽不是国际政治上所说的帝国主义(因为他们并不侵犯别人财产和领土),但却是人际关系问題上的帝国主义者。他们强迫最亲近的人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听从他们专横的命令。

    比如,父亲强迫富有艺术天赋的儿子去经商,母亲则要求女儿忠诚地伺候,让其过着悲惨的生活,不给她属于自己的独立发展空间。与这些家庭中的极权主义者相反,我们应该对最亲近的人怀有真正的爱,尊重他们的个性,而不是要求他们必须服从自己的意志。我们更不应该戴着爱的面具,假借爱之名义,要求我们的妻子和兄弟为我们做无条件的牺牲。

    宗教是这样看待生命的:上帝造就的每一个人都是神圣的、独特的,有其独特的气质、独特的需要、独特的愿望和独特的梦想。我们赞成宗教的这些观点,我们不仅要允许各种观点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承认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唯有如此,我们对人类才可能怀有真正的爱。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多元化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沒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看來上帝并不钟情于单一、枯燥的世界,早在创世之初,他就已经让这个世界多姿多彩了。

    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天生好动;有些人却心平气和,喜欢沉思。如果一个人具有摔跤运动员那样的强壮体魄,那么在与那些白面书生和憔悴的苦行者相比,他们的身体里则有很多的能量需要释放。有些人是天生的乐天派,整天乐乐呵呵;而另一些人却显得忧郁伤感。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会造成我们自我实现的方式有极大不同。有些人惯于行动,而有些人却擅长思考;有些人热情奔放,有些人则自制拘谨;有些人喜欢征服,而有些人却乐于服从。

    当然,我在这儿可不是在宣扬某种宿命论。我只是想说,我们完全可以对生命之树进行修剪、整形,让她长得更好。但我们决不能允许任何外在的力量对生命之树进行任意地裁剪、遏制,甚至愚蠢地将最繁茂的心灵枝条剪掉。

    对他人的宽容,不仅仅是谈论伦理问題的先决条件,也是个人自我调适的前提。对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适当的,如果别人与我们的看法产生分歧,我们就不高兴、难以容忍,这只能说明我们自己内心的信念还不坚定。一个真正自信的人,他希望每个人都保持与自己相同的自信。一个沒有鲜明个性的人,却希望别人与自己是同一个模子里面造出來的,这是不可能达到心灵的宁静的。

    我们并不希望别人的观点与我们自己的观点完全一致,也不希望他们的性格只是我们的翻版,能够做到这些,我们才会真正地热爱别人。

    宽容,作为对人类之爱的一种方式,不仅仅适用于私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需要我们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实践这条原则。在相互交流思想时,或参与政治生活时,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宽容的话,就能够避免自我偏执和相互敌视。我们主张宽容,但并不是要消极地对待别人的不同观点。

    严格地说,宽容意味着积极主动地去理解他人的观点、行为和习惯,当然,并不是要我们非得去接受它们。采取宽容的态度,我们便懂得欣赏,尊重别人的观点。更进一步说,当持有不同意见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这种宽容的心态会让你挺身而出,为此辩护。正如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言:“我绝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桿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迄今为止对宽容理念最简洁、最完美的表述。

    非理性的仇恨源自无知和恐惧。对异见采取一种冷漠的态度,只能表明一个人精神上的懒惰。要做到宽容,需要在仇恨与冷漠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约翰·莫里曾经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借着宽容的名义,对一切都毫不在意,这只不过是一种虚伪而已,借以掩饰自己的毫无主见,或者掩饰自己不想发表主见。”

    宽容并非道德上的随意,也不是随便偏离确定的原则。如果我漠不关心,只是信口说出彼此对立的两种观点都是一样的好,这并不表明我是宽容的,只不过说明了我的懒惰而已。但是如果我们强迫周围的人与我们的观点一致,那就意味着我们干涉了别人的权利。

    §§§第七节 宽容是自由的堡垒

    对于这些问題,英国诗人约翰·米尔顿和美国诗人威廉·罗杰都是极好的宣传者。他们并不希望人们违心地默许那些自己并不同意的观点,也不鼓励人们狂妄自大,采取暴力。而是认为,如果自己掌握着绝对的真理,并不容许他人争辩,这是那些愚昧的,未开化的人的想法。有些人甚至试图借助武力去解决这些问題。但是,真理并不是个人所能穷究的,也不是靠武力所能解决的,这一点恐怕不难理解。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放弃了许多落伍的观念和情感方式,但一些人却仍旧坚持着旧式的教条。只要我们能够保持着精神上的活力,不断地追求进步,我们就可以很幸运地摆脱更多的落伍观念和情感方式。瑞纳曾说:“只要我们不停止思考,我们就不会固步自封,就不会坚守那些陈腐的观念不变。”很多人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还有一些人的智力成熟得太早,此后便顽固不化了,瑞纳的这句话对有些人來说是一个很好的警告。

    从这个角度來看,宽容是保卫社会自由和个人自由的坚固堡垒,是人权的坚定捍卫者,也是文明进步的主要体现。如果破坏掉宽容的气氛,我们争取到的自由也将奄奄一息,并将社会带进新的战争中----要为自由而战,最终的结局必定是自由的胜利。出版自由、集会自由、宗教和信仰的自由,政治上的民主自由,所有这些都是以宽容作为基石的。

    宽容氛围的营造需要我们不懈地奋斗努力,它要求每个人都能坚持它并在个人的生活中去努力地实践它。如果我们在个人的生活中不再宽容,那么就会破坏以此为核心的一切社会结构。

    在美国历史上,就有很多宽容精神的伟大提倡者。乔治·华盛顿为当时的那些亲英派开脱便是极好的例子。当独立战争中狂热的爱国者打算劫掠这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