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习惯望文生义的人,《徒然草》的书名容易产生歧义。译者文东说,“徒然”日文中原本的意思是“无聊”,最早将此书翻译到中国的周作人则译为“无聊赖”。书名取自卷首语:“无聊之日,枯坐砚前,心中不免杂想纷呈,乃随手写來;其间似有不近常理者,视为怪谈可也”。“草子”是日本的一种文体,一般用日文写作的物语、日记和随笔等,都可称为“草”。“徒然”在中文中有枉然无功的意味,显然和“无聊”的涵义有别。但读罢全书,不得不承认, “徒然”二字用的妥帖。
兼好法师的文字,时时渗透无常之感:“生命的迫促,也像大火一样不会等人”,“时事变迁,悲喜相续,昔日的高堂华屋都化作荒郊野地,就算屋宇未改,而人非旧雨,桃李无言,又有谁与我闲话当年呢”?一切都是更迭相继,变幻无常,人类为名逐利,求福求得,忘记无常就伺在肘边,瞬间让万事失掉意义。
你可以把这看作佛家言,但兼好法师不是高踞讲法,摆出一副教训的面孔,引渡世间迷人。他早年在宫廷中为官,遍历人世繁华,决非不谙世态人情。晚年出家为僧,智慧澄明,洞观彻悟。写这些文章并非为了发表,成书是在他圆寂后,由今川了俊派人搜集而得,大部分文字写于佛殿墙上和经卷抄本的后面,可知兼好法师本意并非藏之名山,传于后人。因而文字率真,沒有道学语,优雅从容。内容则不拘一格,散漫随性,有世人的群相,有掌故与故实,有奇闻与逸事,夹杂法师的感悟与抒怀,处处见趣味和智慧。虽然有些地方免不得教训的口气,但少见枯燥的理论,倒常富于诗的意境。如“梅香暗吐,月色朦胧之夜,伫立在她身旁,或任由墙垣旁的草露沾湿了衣裳,和她一起踏着晓月回去----沒有这些可供追忆的往事,还不如不要谈情说爱”。不曾经历过心中波澜,写不出如此率性的文字。
如果对日本历史风俗缺乏一定了解,有些内容可能读起來略为滞涩。不过,人情人性与生活的智慧,千古之下仍可相通。例如“在人名中用生僻的字,也无聊得很。只有才学粗浅的人才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这样的话读起來颇有会心之感,似乎说的就是今日之事。兼好法师不止是佛家语,更是文人语,凡人语。
《徒然草》是一部有趣的书,亦是一部使人安宁的书,既可作为故事闲读,又可从中发见烦恼之所在,自囿之可笑。人生之短促,如花开一季,岂能不心惊,而犹不能忘却烦恼,庸人自扰,实为可悲:“了断俗缘,让此身清静;澄清俗物,让此心安宁”。饭余睡前,暂离俗务,读上一两段,大约不算一件徒然无功之事吧。
§§第42章 重返密林
十一闲居,吃了复睡,睡了复吃,在碧落下晒太阳,熏然如醉,享受北京最美的季节。七日之内,不看报,不上网,除了电视,就是影碟,文革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毫无疑问,我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了。期间读的唯一一本书是陈原的《重返语词的密林》,辽宁教育出版社版本,2002年 3月第一版,印行了不过3000册。全书共10篇67则,不过五万字,典型的袖珍作品,所论述的是一些语言文化现象,以及从中衍伸而出的话題。所涉猎的既有官本位,主义时代,牛棚,右派分子等等,也不乏网上通俗用语,千年虫,**此类时髦话语。人被知识所累而形成的偏见,有时比无知更加可怕,陈原已入花甲之年,对于很多属于青年人的语词环境,文化现象加以关注和包容,不作迂腐道学之谈,实属不易。在此摘录一段:
“现代汉语的‘**’表达了现代意识:沒有**的爱,只不过是友爱,即最崇高的友谊,那当然是很值得称赞的,但那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爱,即男女之爱。爱的升华必然要达到性的领地。狂热的爱情,最终一定表现为肉的交流。
自然,反过來说,沒有爱情的性活动,只不过是一种动物性,或者说是一种动物的本能.”
你能够相信这样的语言出自一位须发皓白的老者吗?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这样的胸襟眼界,我们才能说八股时代的阴魂已经散去。
陈原是社会语言学家,研究关注的是社会语言现象的沿革,文革的时候也是牛鬼蛇神一类。被迫害压制了多年,而依旧不肯俯首,在探询语词的密林,逡巡伐木之余,笔下仍机锋不减。在《虫变成人抑或人变虫》一文中,陈原描述某一些人:
“他们吃的是民脂民膏,他们明里是人,暗里是虫。他们托庇与‘龙生龙,凤生凤’的家谱,满身绫罗绸缎,满口仁义道德,脑子里则整日盘算着如何吮吸老百姓最后一滴血。一大群蛀虫!他们是人吗?他们不是人,是吸血鬼。”
痛快!痛快!这样的人,你堵上他的嘴能怎样,你折磨他的肉体能如何?自由的思想永不会被阴霾所遮蔽 ,因为它比阴霾更高。
陈原在书的尾声处写道:
“我马上就要走出语词密林,回到人间去了。人间固然不是乐土,可是我在那里会找回我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我爱人间。”
愿老人家一路好走!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