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章 1941年(四)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月14日】

    对俄倭协定我政府立即发表声明,宣布无效,以示我自立自强之决心,而不予俄国以丝毫可乘之隙。

    对于4月13日苏联和日本所缔结的中立条约,国民政府立即做出蕴藻浜反应。

    4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发表声明,表示了严正的态度:

    “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承认第三国之间损害中国领土与行政主权完整的任何协定。”

    当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

    “美国政策不因日苏中立协定而有任何变更。”

    4月19日,苏联驻中国大使潘友新谒见蒋介石就苏日中立条约作了如下说明:

    “在日苏中立条约中,沒有涉及任何中国问題。苏联对中国的政策与态度始终一贯,毫无改变。”

    4月24日,蒋介石向各地军政长官发出通告,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的利害得失,提醒大家注意。通告要旨如下:

    “第一,此条约之订立,其主动全在苏联,亦可谓为苏联对日计划之成功;其于敌寇,实有害无利,且适是以增加其失败因素。

    盖苏联订立此约之用意不外四点:

    (一)为欲消灭敌国(日本)之海军,而策动其南进。

    (二)为欲消耗敌国在我东北整个之陆军,不得不鼓励其南进,或转用于中国之战场。

    (三)为预防德国攻击苏联,而解除苏联本身东顾(西伯利亚)之忧。

    (四)其最深刻之用意,则在以此一举而动摇德、意、日三国同盟之基础,使德国认清日本之不惜背盟弃信,因而加深对日之疑忌。

    第二,今后,敌人无论先以全力侵华,抑或发动南进,而太平洋联系之防势(ABCD包围圈)已成,敌国陆海军实已处于包围之中而于被动之地位。

    至就敌国在此约中实质上所得之利益言之,至多为其驻屯我东北陆军之一部分自此可有抽调之自由;然即使苏联之远东红军大部西调,但敌军为维持东北治安与防止朝鲜革命,仍不能不驻防相当军队,故预计其能抽调之最大数额,不能超过在6个师团以上。以此6个师团用于中国之战场,当然不能解决中国之战事;若以之用于南进,亦无济于事。

    反之,因此次苏日中立条约之订立,已使英美对日备战益亟,敌视益深;是敌国为换取其6个师团抽调之自由而不惜在太平洋上造成最强大之敌势,其得不偿失,又不待言而自明。

    第三,就我国在外交上及对敌政略上而论,苏日中立条约其最是遗憾者,当然为苏联与我敌国承认所谓外蒙共和国与满洲国领土完整、不可侵犯性之共同声明,此乃我国始料不及。但此事纯为目前问題,只要我能独立自强,战胜暴敌,则收回失土、恢复主权,势所必至。

    今日远东之形势,美英之联防已成,太平洋上对日整个之警备至此实已完成。而且敌国陆军实力,已在我国战场消耗大半,而我中国在太平洋上所占军事地位之重要,更非昔比;此项‘苏日中立条约’订定于今日,只有增加我在太平洋上地位之重要,而绝无妨害于我国抗战之全局也。

    第四,日本在东北所能抽调之6个师团,如实行移调,以其兵力进窥川省,其所需之消耗与时间,固将数倍于攻击武汉之时也;我陪都可固若金汤。将见敌人全力犯川,方在与我鏖战之中,而太平洋之形势必已不变,则各国皆乘隙以袭其后矣!

    第五,苏日中立条约订立之后,敌寇可能之动向,以余观之约有三途:

    (一)彼必投机南进。唯日本海军决不能与英美相敌,而其陆军则早已陷于中日战争之泥淖,日见消耗,是则其海陆即有全部覆灭之危机,而岛国命运自必归于整个之灭亡。

    (二)待德国在欧得势而进攻苏联时,彼(日本)则对苏乘胜夹击,是则‘苏日中立条约’在改善日苏国交之根本关系上,可谓不能发生任何之作用。

    (三)此外又一可能,即敌寇既不北进,亦不南进,而专用兵力以先对我中国,以达其全力解决‘中国事件’之目的。然我国4年间之抗战,已牵制其陆军兵力四分之三,今即再加上其残余未用四分之一,而以我作战准备之充实,国际援助之日见增加,彼如倾国而來,亦明为行险而无可侥幸。……

    综上五点,苏日中立条约对于我国抗战与其谓为有害,无宁谓之有益矣!盖苏联自有苏联一贯之政策,与其整个的打算;唯日寇已陷于最大之困境而忧不自觉耳!

    吾人今日所尤应特别注意者,即美国自在远东设防以后之立场。若非达到其恢复国际正义与中国门户开放之目的,决不对日妥协,此又可以断言……”

    蒋介石料到:苏日缔结中立条约,产生了促进反法西斯各国团结的客观效果。

    【4月19日】

    俄倭协定签订后,松冈由俄启程时,斯大林亲赴车站送行,而斯且向松冈拥抱接吻--此实为苏俄自來所未有。但绝非俄有意谄倭,其用心在离间德倭关系,倭愚而不知其中诡计也。

    可见此时此刻,苏日签约对于签约双方意义重大。

    一方可以抽调兵力加强欧洲方面的防卫;还可以此暴露德、意、日三国之间的分歧。

    一方可以无后顾之忧而南进,尽管日本政府在决定进攻对象和日期上不受任何外界之干扰,包括德、意在内。

    但不管怎么说,在目前签约对双方是有益的。故此“送行”“拥抱接吻”也就不足为怪了。

    【5月14日】

    (一)赫斯驾机飞英,其必影响于德国对英、对俄之政策。(二)美总统罗斯福对时局之讲演忽宣告展延至两星期以后发表,此或受余转告德俄关系而有所考虑。果能转变,实关于世界全体人类百世之祸福也。

    5月,德军集结于德苏边境,逐渐产生了战争危机。

    5月12日,蒋介石致电美国总统行政助理居里,告以德苏开战日期已近,促美国提高警惕电文如下:

    “最近得悉,6月中,如美与德关系仍能维持现状,不加恶化,则德决定于一个半月内对俄发动战争。此息有便请转达贵总统参考。”

    5月13日,蒋介石与即将调任驻澳洲大使的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在其辞行时谈到中美合作乃是世界大同的基础,同时请其转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