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章 1941年(四)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达对美国的建议如下:

    “美国如能不参战,是为上策;否则,亦须待俄国参战后,如能达到世界人类共享民主自由正义和平之目的。对于德俄关系,更望美国能密切注意。”

    5月14日,蒋介石接到报告:被视为希特勒继承人的德国纳粹党(国社党)副总理赫斯于5月10日驾驶梅塞希密特战斗机飞离德国,在英国跳伞降落。赫斯此行,是携有希特勒密令对英国进行和平工作。由此可见,希特勒意在放弃跨海进攻英国,而是打算与英停战,挥戈东去进攻苏联。

    美国总统罗斯福本欲5月14日发表演说,又以“身体不适”为由“宣告延至两星期以后发表”。

    在此之际,蒋介石忧心如焚,不知形势如何“转变”,是祸是福全系于大国定夺之中了。

    【5月17日】

    美国务卿赫尔于14日接见苏俄驻美大使。此为一年半以來赫尔第一次接见俄使,其性质之重要,非比等闲,或亦余之建议所生之效也。

    饯别美使詹森演说词发表以后,英政府立即声明积极援华;对倭亦发生很大影响。此种浩然正气,足以慑敌胆,而使其勿再存威胁利诱之妄想也。

    在太平洋战争以前,美国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欧战局势上,大部分力量用于对英国的支援。随着欧洲战局日益紧张,美国开始重视苏联的作用。

    1941年1月,美国国务院通知在华盛顿的苏联大使,“1939年12月2日总统转告报界代表的声明中所谈到的,通常称之为‘道义禁运’的政策,今后对苏联将不再采用了”。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放弃了在苏芬冲突时期所实行的反苏措施。

    美、英两国根据所获得的情报,于三四月分别通知苏联政府说,德国准备攻打苏联。

    特别是5月13日,蒋介石饯别美使詹森演说词发表后,美、英两国的动向显得有点匆忙。

    英国在与德国副总理赫斯交涉。

    美国务卿赫尔于14日接见苏联驻美大使,共同研究对德日的对策与方略。

    英国拒绝了德国的和平工作,坚决站在美、苏、中、法的一边,共同对抗德日意法西斯侵略。

    英国政府尽管濒于财政危机的边缘,但在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援助的同时,也立即声明表示“积极援华”。这不仅对中国抗战是有力的支持,而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利诱是一个有力的反击。

    【5月28日】

    美总统对我抵抗侵略所予世界之贡献,已有充分认识;而对我援助之表示,亦甚适宜也。

    4月16日,美国为防止日本扩大侵略行动,在继续交涉中对《日美两国谅解案》(第一试案)进行了修改,删除“美国应不再援助中国”等部分内容。

    美国国务卿赫尔强调说:

    “在美国政府立场,只有一个最高前提--就是日本放弃征服和侵略的政策,回到和平的原则上去。”

    并且提出四项原则:

    (一)尊重每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

    (二)不干涉他国内政。

    (三)包括商业机会均等的平等原则。

    (四)不得用和平以外的手段搅乱太平洋的现状。

    赫尔并表示:美国对《日美两国谅解案》有修正、删除乃至重新提议的权力。

    4月26日,罗斯福打电报给中国政府,通报援华的具体物资项目。

    5月6日,罗斯福宣布:“中国的防务,对于美国国防是很重要的。”并正式表示“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两星期后依据该法案所提供的第一批物资便开始向中国运送。

    5月23日,美国国务卿赫尔约见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就美国对美日交涉的见解作了说明,赫尔在指出“欧洲战争虽越來越危险,但欧洲和远东乃是一整体问題”之后,表明美日交涉沒有达成任何一次协议;同时保证:“关于美日和平的任何问題,在沒有事先充分和中国方面商讨以前,不会作结论性的交涉。”

    5月25日,美国又批准总额约为4500万美元的对华军事援助。

    蒋介石认为美国对《日美两国谅解案》的修改,便是对中国“抵抗侵略所予世界之贡献”的一种理解和肯定。也说明他们对中国的抗日地位有了“充分认识”。

    接下來,美国“对我援助之表示”,蒋介石很为之感动,认为这对坚持抗战的中国是非常“适宜”的。

    【5月29日】

    美总统27日发表广播演讲,完全与余之意见相符,可知余对彼之建议已生效矣!

    美国总统罗斯福27日的广播演讲就是“第二次炉边谈话”(亦称“炉边闲话”)

    罗斯福的演讲是在《日美两国谅解案》交涉进行中发表的。对《日美两国谅解案》,国共两党都发表了声明。

    5月25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强烈抗议,称此为远东慕尼黑!蒋介石对此出卖中国的条约也表示反对。

    可是对“第二次炉边谈话”,国共两党却持有不同态度:

    蒋介石表示,“美总统27日发表广播演讲,完全与余之意见相符”。

    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与此相左。在报上揭露说:“27日罗斯福发表了炉边闲话,这闲话引起了重庆某些人物的对之感激涕零,可是,他对于日本的关系却声称‘尚未研究’,而对于中国的抗战甚至不敢提及抗日战争的性质而称之为‘阻碍希特勒征服世界计划之因素’,证明美国统治阶级仍然在力求与日妥协。28日罗斯福在特别新闻会议上说明:‘目前美国政府无意禁止石油运往日本或更加限制石油之对日输出’。同时赫尔声称‘美国对日政策并无变更’。更可以看到对于中国,炉边闲话并不是值得感激的东西,而是值得重大的警惕的东西。”《解放日报》社论(1941年5月31日):《为远东慕尼黑质问国民党》

    “第二次炉边谈话”的确重申了保卫海上自由及应付侵略的决心,并强调对于中国、英国之遏阻侵略,美国必须增加作战工具之供应。

    同时,“炉边谈话”也不隐讳地提到:援助英国和中国抗战,主要是以避免英国对德妥协,中国对日妥协,如果两国都妥协,那美国便独木难撑了。

    这就一语道破天机:美国是自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