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原大会战193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大战前夜(二)第(5/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能要对李服膺“军法从事”。他突然感到有些恐怖。

    灭顶之灾正像一张黑色的大网,悄悄罩向了李服膺。

    在滹沱河南岸,李服膺集结起他的残部,由广灵以西经应县向雁门关转进。途中,他接到了阎锡山召集各军军长开会的电报。他的部下里已经有人预感到可能要出事,舆论对晋绥军,尤其是对第61军责骂得非常凶。于是左右的人说:“军长,后方各地对天镇的实际战况不明了,难免以讹传讹,有所指责,目前平型关战局危机,全局很快将有变化,不如迟几天去较为妥当。”

    但是,李服膺却表现得极为自信,他认为阎不会委屈他。于是,他骑上战马,带少数随从,毅然起身去太和岭口报到。

    与此同时,军部派军械处长刘树勋去第400团扣捕团长李生润。第61军沒能在天镇、阳高坚守更长一点时间,与李生润麻痹大意丢失盘山有极大的关系,如果追究责任,李生润首当其冲。

    然而,李生润却幸运地逃掉了----先是被抓获,而后又被人放掉的。至于是谁放掉的,说法不一。李在溪回忆说,刘树勋将李生润捕获后,送交第213旅旅部,军参谋长刘金声念与李生润是老同事的情面,于李生润吃饭时故使眼色,李生润托词解手,越墙逃跑。贾宣宗回忆说,独立第200旅旅长刘潭馥(李的顶头上司)在气愤不平的情绪下,主使李当场逃走。杨维垣在回忆中引用傅作义的话说:“我当即指示你们副军长贾学明,马上先将李团长逮捕解送二战区军法总监部。谁知你们副军长太糊涂,太混蛋,也太窝囊,竟让李生润由军部偷偷换上便衣,化装逃往西安。”

    总之,李生润是逃掉了。据说他到西安投奔了胡宗南,并改名李德庵。后來他在胡部当上了少将高参。

    如果李生润不逃跑,李服膺的结局会改变吗?

    李服膺23岁那年,被阎锡山派往保定军官学校学习,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最让阎锡山看重的一件事也许是,曾为阎从保定军官学校拉回了张荫梧、楚溪春、李生达、傅作义等“十三太保”,他被唤作大哥。这些人后來成了阎锡山打天下的资本。20多年來,他一贯唯阎锡山之命是从,是晋军将领中的“五台派”,阎锡山的心腹。据说他还是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的义子。传说他与何应钦也有拉扯。他同唐生智是保定军校的同窗好友,私交甚好----他同后两人的交往也许令阎锡山稍感不快。

    也有人认为他长于外交,短于军事,经常奔走于太原,进行私人活动,很少驻在防地,对所部中级以下官佐大半不相识。在用人上,一贯抓牌子(陆大)、拉关系(同乡、旧部),练兵时看表面,作战时重私情。但这些都无关紧要,在阎锡山眼里,他是个信得过的亲信,这比什么都重要。

    时隔多年之后,已无人能说清李服膺什么时间到达太和岭口的。这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刚一到达,阎锡山就命人把他扣了起來,押在张培梅的宪兵队。战区长官部上尉副官庞小侠念及李与他父亲是老朋友,就到设在西梁的宪兵队看他。庞小侠说:“老伯來了,想吃点啥,你就说吧。”

    李服膺只是让他给找几本闲书看。他嘴上答应了,回到驻地,根本找不到,也就罢了。

    那时李服膺仍然认为自己不会有事,会长扣起他來,是为了应付舆论。所以,在外人看來,他并不是很紧张。

    他无论如何沒有想到,仅仅半个月之后,阎锡山就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说阎锡山一上來就想处决李服膺,那也不是事实。据众多的当事者或知情人回忆,阎起初是想包庇李服膺的。日军在晋北长躯直入,与阎锡山决策上优柔寡断,避免与日军主力决战,有极大的关系。在南京统帅部和全国人民的强烈谴责下,为了应付国内舆论,搪塞国民党政府,更主要的是开脱自己的责任,阎锡山找一只替罪羊,势在难免。当然也不是说李服膺就沒有责任,第400团大意失盘山,造成整个晋北防线的崩溃,他自然要负一定的责任。

    据杨维垣的回忆----有一次,傅作义对他说:“原计划在大同地区集结各主力军,准备与敌人进行会战。先是令61军在天镇、阳高固守3天,迟滞敌人的西犯,掩护主力在大同地区之会战部署,旋又追加固守天镇、阳高任务3天,共计6天。结果,因为敌板垣师团过南口后,竟从察南向平型关进犯,直抄雁门后方,以致不得不放弃大同会战的计划,分令各军进关,重新部署作战,显得很为忙乱。你们军虽然守天镇、阳高已超过时限,但阎长官认为还不够持久,对尔后战局影响不利,特别是放弃绥东与雁北广大国土,使国内舆论哗然……当你们军长被扣起來后,我不止一次地向阎长官进言,盘山永久工事的失守,影响天镇阳高防守和尔后战局,主罪在团长李生润与其旅长刘潭馥身上。为了严明军纪,激励军心和应付国内舆论,可以杀团长,处分旅长。阎当时同意了我的建议……”

    作为第二战区执法总监的张培梅此时在干什么呢?庞小侠说,那时,不断有退下來的零散部队。副官处叫老乡蒸馍,过來的士兵每人发给5个,伤兵多给几个,沒有准备菜。一天,一个伤兵在五道庙拉手掷弹炸死了自己。张培梅知道后,把庞小侠叫过去问道:“你们怎么准备的吃的东西?光吃馒头不行,小心你的脑袋!”张培梅的意思是给伤兵弄点菜。

    那些日子,张培梅的脸色很难看,动不动就发火。

    关于张培梅在李服膺这件事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是张培梅好杀。他得知李服膺部天镇溃退、雁北失守的消息后,立即提出应严肃军纪,按战时军法处决李服膺。他认为,面对凶残及装备现代化的日军,中国抗日军民唯有拼死血战,不怕牺牲,才能阻止日军的进攻,对那些作战中动摇、退却、执行命令不坚决的军人应该处决,才能杀一儆百,提高部队的士气,否则只能动摇军心,造成人心涣散,于抗日大局极为不利,并且对全国其他战场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处决李服膺。

    二是起初张培梅主张处决李服膺。但当他得知天镇、阳高失守的全过程后,认为李服膺不是死罪。他向阎请求将李服膺交付他依法处理。阎就是不同意。

    虽缺乏权威性的史料记载,但人们越來越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半个月之后,在太原省府大堂,阎锡山于深夜提审并下令处决李服膺时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