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亏损,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票价太低;1路公共汽车从火车站到南门,8分钱一张车票;2路和3路公共汽车从公园口分别开往西坝与东山,属于郊区线路,每张车票价5角钱。公共汽车的车辆投入大,人员配备齐全,开支也比较大,因而造成了连续亏损。林志山从每月的报表中找到了亏损的原因,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票价太低;又没有其他的经济收入作补充,他与南经理商量,能不能搞点其他的经济收入?
南经理想了一下:“这个问题我考虑过,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
一天早上,林志山刚刚踏进办公室;2路9号车驾驶员谭昆山急匆匆地走进来:“林主任,我车上的售票员到现在还没来上班,只好把车开回来了。”
林志山有些奇怪地问道:“售票员没来上班应该问调度,你找我干什么呢?”
“已经找了调度,调度说陈奇亮没有向他请假,调度也找不到他。今天是星期天,进城的人很多,停一辆车,剩下4辆车根本跑不过来,公司的损失也大,你说怎么办?”
林志山记起来了,陈奇亮,就是那个个子高高、一身精瘦,戴着一副眼镜的小伙子。他的行动比较迟缓,说话总是慢吞吞的,一派书生气。他曾问过南经理,怎么让一个身体强健的小伙子卖票,小伙子应该学点技术。南经理告诉他:“陈奇亮是个孤儿,文化程度偏低,只有小学文化就以一个初中毕业生的身份下乡了;前年招收到我们单位,先安排他到修理车间当修理工,干了几天就不敢让他干了;一接触到汽油他的皮肤就过敏,身上起很多红点点,全身发痒;修理工哪有不接触汽油的。想安排他去搞后勤,他又没有文化;只有售票这个工作适合他,才安排他去当售票员的。听师傅们讲,他卖票的动作虽然缓慢,却很认真,平时也很少耽误。今天没来上班?是不是出了意外,或许他生病了。想到这里,林志山再也坐不住了,立即安排财务室的杨兰英去找陈奇亮,查明没来上班的原因;如果病了就立即送医院看病。林志山在财务室借了六百元车票,准备好零钱就到谭昆山车上当售票员。晚上7点过他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公司,清理了一下当天卖的票款,跑了六趟半,卖了三百一十二元五角。看着眼前这些钱,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今天他不去顶这个班,9号车就要停运一天,公司就要少收入三百多元,虽然有点累,公司的收入却增加了。更重要的是他体验了生活,售票员在人丛中挤来挤去确实很累。
与谭昆山相处了一天,他对谭昆山有了进一步了解。谭昆山与财务科杨兰英的爱情纠葛可以写一本书。谭昆山和杨兰英是初中同班同学,两人在中学期间关系就非同一般,有倾慕之情;初中未毕业遇上了“文化大革命”。谭昆山的家在农村,自然就回到了家乡务农。杨兰英是城里人,离学校比较近,经常参加学校的“文化大革命”。谭昆山偶尔到学校看看,了解学校的近期情况,很难碰上杨兰英;因此,他们的关系逐渐疏远了。1969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谭昆山顺其自然、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农村,当上了生产队的记分员。杨兰英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乡的大队离谭昆山的家乡不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逢在乡镇上。异镇他乡突然遇到初中时期的同班同学,能不显得格外亲热吗?相互倾吐两年来的离别之情,冷落了的情感又悄悄地在他们心中燃烧起来;不断地升温升华,燃烧得越来越旺,越来越猛。谭昆山精心地保护着爱情的火焰,生怕它冷落、熄灭;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燃烧得正旺的爱情火焰扑灭。杨兰英的父母知道女儿和他交上了朋友,坚决反对他们继续交往;父亲语重心长地劝告女儿:“他的家在农村,你一旦和他结了婚,回城工作的希望就没有了。你看看那些农村青年,一旦结了婚就要脸朝黄土背朝天地过一辈子,是多么可怕啊!你还年轻,回城之后再谈个人问题。”父母的一席话打动了杨兰英,觉得父母的话很有道理,自己不可能在崇山峻岭中度过一生。她向谭昆山诉说了自己的想法:“父母的话很有道理,我们都很年轻,多想想未来。只要你走出这个农门,我一定跟着你。”谭昆山听了她的话,眼里露出坚定的目光:“只要你真心爱我,我一定走出农门娶你为妻。”
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达到和心上人一起生活的目的,谭昆山作了百倍地努力;在农村,要想跳出农门实现自己的理想,唯一的出路就是去当兵。第一年当兵没有走成,原因是他的年龄比较小,让一个年龄比他大的青年先走了;第二年他如愿以偿地到了部队,来到湖北当兵。由于他做事认真,不怕吃苦,经过他再三请求,领导同意他到汽车连当兵。八年的艰苦磨炼,从一个士兵奋斗到班长,再由班长奋斗到排长,由排长升到副连长,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军官。与此同时,杨兰英从农村回到了城市,分配到县供销社工作,当了财务科的会计。杨兰英的父母看到谭昆山的成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结婚不久,县上组建公共汽车公司,杨兰英被充实到该公司,仍然干财务工作。一年之后,谭昆山转业来到公共汽车公司,干起了他的老本行——开车。现在,他们的女儿三岁多了。
林志山正准备回家,突然想起了陈奇亮。他来到财务室向正在加班的杨兰英问道:“陈奇亮是怎么一回事?”
杨兰英停下手中的工作向他:“几经周折,我们才找到他的住处;只见他的房门紧闭,敲了很久也没有回音;在邻居的帮助下才打开了他的门。走进他家,只见他昏睡在床上,身上捂了一床厚厚的被子。连喊了几声他才慢慢地睁开眼睛,看了我们一眼又闭上了。见他的病情有些严重,急忙叫了一辆三轮车把他送到县医院;经医生诊断患了重感冒,在医院里打了针,拿了些药就把他送回去了。走的时候他已经好多了。”
听说陈奇亮好了许多,林志山才放心地向家里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想:公司现在人手紧张,一旦有职工生疮害病或发生了意外,连个顶班的人都没有。有时候不得不停车。公共汽车停驶一天的经济损失比较大,还要影响市民的出行。企业要发展,没有人手是不行的。他决定把现实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告诉南经理,尽快向上级打报告,增加企业的职工人数。
一个月之后,外招的10名青工来到单位,培训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