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要读书 3
3
江铺五七中学的东面,是延绵起伏的莽莽大瑶山。从莽莽大瑶山中奔泻而出的一道道清澈见底的支流,汇成了一条蓝蓝的潇水河。由于没有受到什么污染,除了下暴雨的季节,水永远那么清那么亮那么蓝。河流九曲,如玉带般环绕着妙曼的青山和肥沃的田地。岸柳婀娜多姿,河水清且涟漪,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一代代瑶山后人,男子聪明俊逸,女子秀丽多姿。这里曾经是革命老区,满怀热血理想的瑶山儿女,追随革命,报效国家。产生过齐鲁橫枪跃马燕赵驰骋疆场的老一代革命家江华,产生过早年追随孙中山追随毛主席的无数革命党人。和平时期,更有无数热血青年,刻苦攻读勤奋自勉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尽管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和我同学这一代人,同样在为国家未来的前途理想而奋斗追求。
初冬早晨的阳光,还没有融化草上的白霜。我从村里走出,不到半里就和冯美君汇合到一起。每天都是她比我早一会儿到,在那里等我。然后我们一边走一边交流一些学习上的信息。与大多数女生一样她的文科优秀,理科难度却大。当时刚刚探索编写的新高中数学课本,几乎是一二个星期就由一个内容转到另一个内容。从变量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到二次函数抛物线所在象限女生很多难以适应那样快节奏的学习。其他别的人也许把我们当成卿卿我我的恋情男女,其们是一对学习上的朋友。我们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们也不用避讳什么。她提出她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我根据我的理解说出我的见解,她再说出她的疑惑,直到两人认识上取得一致。不久,她高兴的对我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好,让她觉得自己简直是在突飞猛进。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数学进入三角函数和三角方程,物理进入牛顿第二定律接之而来的是牛顿第三定律。文科重在理解和记忆,而理科却重在理解原理,掌握公式并运用公式来准确解题。冯美君诉说,前面就是蜀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她感觉到了“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无奈。我鼓励她:你别放弃,我们这是在崎岖小道上最艰难的攀登。你不放弃,我们就能扶着挽着搀着拉着,流几身汗,流几多血,咬着牙也要同你一道登攀上去。你一放弃,我就无能为力了。蜀道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啊!
她看到我,激动了,流泪了说:“好吧,我听你的。”
我告诉她,记住原理,背下公式,,这只是第一步,学好理科关键在于能运用原理公式来准确解题,培养自己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看着她那美丽的大眼睛里闪出的坚定的光,我建议她每天加大解题量和解题难度。她对我信任的点了点头。
她拿出她昨天晚上做的两张题给我。我一边看一边告诉她,那些步骤做得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末了,我赞许她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你已经 让我刮目相看了。”要知道,关键时刻的一两句赞誉,可以推动一个人去苦苦奋斗,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她的脸上露出娇羞:“你就别笑人家了。”
我看到有一点红云从她的耳根升起,慢慢的弥散的到她整个脸庞,有如奇美的霞和灿烂的花。我觉得她的确是一个勇敢的女孩,我从心里开始欣赏她了。
那天傍晚,我们一同从学校走出来,一同走过那片小树林,一同走过了小石桥,一起走过了曲曲弯弯的田埂路和一段直直的马路。来到了我们两村的分路处,我们第一次谈起了理想和人生。面前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下,远山含黛,近处袅袅炊烟升腾的风景名画。风从远方来,呜呜的扫过收割后光光的田野。面前是一块很小的田,大概不超过三厘。也许是种得迟了的缘故,大豆还 叶色青青。我们蹲下身谈,我摘下一片片大豆叶,放到嘴里咬碎,又吐到田里。我们高中的几个同学从我们身边走过去了,又一群群小学生也从我们身边走过去了。我的身子有点颤抖,可那不是怕冷。
天快要黑下来了。冯美君告诉我,她的妈妈要我去她家吃饭。我们登上几级石阶,走过了一片荷叶塘。此时荷叶塘已经干涸,但我还记起以前那田田的荷叶,记得我和我的伙伴们曾无数次的来这里看荷花和品尝那清香的莲子。冯美君一家下放回来后,,我们也曾多次在这里月夜相遇。那是她和她的女伴们来这里赏月赏荷。那时她才十二三岁,脸模子比别的女孩俊。引起我注意的是她在大队会议上的唱歌。那歌声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际:
“千朵呀花呀啊万朵花,
比不上那公社的大红花。
千年呀万代呀开不败,
岁岁长来月月发,月月发。
花开开在心里头,
花红红在社员家。
毛主席栽花呀我们来浇水,
众手浇开幸福花。“
尽管“公社”这个名词已经自己走进了历史 博物馆,但我最难忘记的是唱歌人的略带沙哑的声音和那个微微倾着头笑着的有两只斟满幸福希望的酒窝的苹果脸庞。走了二百米,我们来到了她们村的村头。这里有几株比水桶还要粗大的柏子树,一汪清流环绕着她们的村庄。清流欢快的唱着,到了一座小石桥边便栽进了满是莽莽蓁蓁的粑粑叶丛中。再望向远处,有一条蜿蜒的小路。那里有古松参天,巨樟庞然。我深记得,那里还有一株主干屈曲盘虬的榄揽籽树。每年到了秋夏成熟,树下聚集了两村的青年男女来吃那甜中略带酸味的榄揽籽。
走进冯美君家的时候,她的母亲在大门口迎接了我们。这是一位不同于农村打扮的美丽高个子女人,身穿干部服,精神很好。她叫冯美君拿出事先买好的苹果和水果糖招待我。那时候一般的公职人员月工资才三四十元,像冯美君她们班主任盛老师,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副团级转业,也不过五十几元。可那时商店里一斤苹果要卖五元钱。她们用我看来十分昂贵的苹果招待我,足见其情意之真诚。之后她的母亲又叫我和冯美君到房间里的办公桌去搞学习。
我打量了一下,这是一间靠东墙的房间,中间用土坯隔成两半,没有楼板,只用报纸和少量木板盖住了木床之上的一小部分,往上可以看到四面都是土坯墙。楼下的部分用泥浆粉刷过,还薄薄的盖了一层石灰浆。一张木架子床占去了房间的四分之一。办公桌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