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殉道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勤奋的典范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玮的同桌就是让我深爱的女孩子——史染,她的勤奋足可以感动天地,却难以改变学业命运,就因为始终捕捉不到激发态,做的难题远无法与前者相比。在高一时,她可是前三名,勤奋换得应有成绩,可是到了高二,就跟不上,急转直下,滑到中等成绩,除了两语还算稳定,理科有点溃不成军的趋势。与张玮相比,她才是勤奋女生的典范。她的课前演讲给我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她的声音很平静,甚至带上特有的古板气,却从肺腑深处透出,从容得仿佛久经沙场的老将,平和得仿佛破解高考命运的谜底,自信得不允许对自我有丝毫怀疑,对成功的信念坚如泰山。犹如她为人的质朴,演讲简练,不说半句废话,逻辑强大无懈可击,声音虽不大,字字清晰,犹如思维一样,直扣我的心扉。我是那样担心她,生怕她怀疑自己的智力,进而打退堂鼓,自卑对她那类女生简直是宿命。听着,仿佛是在向我证明,她的自信是怎样不可动摇,她的坚强足以应对危局,她的智慧足以一改颓势,她的乐观把晦气一扫而光。

    “大家都担心,我的成绩滑下就起不来,就像许多女生一样。不过,我并不这样看自己,深知,只要这样看自己,自己就死定了。天底下没有人能打败我,只有自己才能打败自己。我不仅永远不会这样不公正地看待自己,而且很清醒,自己是怎样跌下去的;也就必然很清醒,自己将怎样爬起来。我对自己承诺,决不蛮干,也就决心做个思想者,在反省中总结,在总结中前行。大家都认为我很勤奋,其实那是假象,我的注意深度远远不够,不热爱知识,虽勤于学习,却谈不上热爱学习。不仅不热爱知识,反而还因为莫名的畏惧而疏远知识,以至有些讨厌个别学科。我追求的是,研究每道题,努力抵达老师说的‘苦心孤诣’的境界。我不用着急,因为知道怎样热爱不可爱的学科,像我这种人,是下决心热爱什么就一定能热爱上的。老师说,道德的最高境界是热爱敌人,抵达基督的高峰。我想,对知识,我也一定能做到。人是靠信念活着的,我的信念是‘天道酬勤’。”

    她的面孔虽然还是很平静,几乎显得僵硬,像平日一样不苟言笑。可是,她沉静的眼睛里徐徐放射出光辉,照亮面孔,生动地表现出刚强和坚定,让我觉得可亲可佩。身子虽然瘦得完全没有少女的体型,可是并没有病态,反透出一股打不倒的硬气。她的脸虽然不善表达快乐,可她是快乐的。她实在没有这个年龄的孩子应有的活泼,可是更成熟而强大。她是我精神的呼应者。

    我叛逆命运,超越自我,从中师开始,自学中文专科,直至到省教院离职读本科;从教小学到教初中到教高中,从农村到城市。叛逆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绩,可是我想做的都做到了,而且这路注定要走到生命尽头。这孩子对我的理解是那样深刻,她的思想带着她特有的命运色彩,可是又见出我的影子。她也很像我的女儿。孩子,不要忌妒她,而应学习她。你更不应责怪父亲,因为你在我心头的负荷已够沉重。她的反抗精神真让我肃然。她的面孔似乎已不会微笑,热情已蛰伏到内心,与同室的孩子,虽然看不出我要求的姊妹之情,其实她是深懂爱的,她服务大家的心是真诚的,大家都没有丝毫怪怨之处。

    有一次,我开玩笑,要她对我笑一笑。她并不困难地笑了,颧骨下出现两道浅浅的皱痕,可我并没有笑,心头不由得哆嗦了。我以为,能瞧见少女的活泼,可在微微的羞涩里蕴藏着那么多的苦痛,似乎有种怪怪的沧桑。瞧着她小小的头颅,单薄的身子,心有些软有些痛。这时,我特别觉得她像女儿,可又与你那样不同。

    睡眠的矛盾是每个孩子的问题,在她却不可调和。每天居然用五六个小时睡觉,什么都不想,一道难题都不做,完全跟死了一样,实在匪夷所思,让人无法接受。课间十分钟都决不放弃,任何时间都填得满满的,连吃饭也慌慌忙忙,怎么能让那么长时光白白耗在床上?于是,床上就成为学习的地方,一张专制的小桌(总有人为学子分忧),一盏充电的床头灯,使她能夜以继日战斗。既然脑子没男生好使,反应没他们快,那就用勤奋来补拙。她规定每天课外必须做的作业,特别是数理化的高考真题,坚信只要有量的积累,就一定有质的飞跃,赶超前面的同学,夺回前三名的位置。

    她是那样安静,不说一句废话,不开一句玩笑,静如大山,坐如古钟,几小时不动摇,不知疲倦,没有瞌睡,身板笔直。她的生命聚焦于宁静,静坐是千年丰碑。你还记得,我作过关于静的修养的演讲,她是心领神会,把静修养得如那些伟人一样。静是把全部热情和智慧聚焦于事业,心无旁骛,是对名利纷扰的高度超越。她不仅从来没有不良嗜好,像使徒一样清心寡欲,就是日常交往的乐趣也杜绝,有种殉道者的风范,她不笑,因为严肃才是生活真理。静是完成伟大使命的顽强意志,静如先导者,把自我引向荒古无人的地带,远远地俯瞰人世,也才发现俗人不能发现的人生真理,释加牟尼如此,孔子亦然,就是始终孤傲的柳宗元也非得在万径人踪灭的江雪里方能发现一星真理的光辉。她深知静的伟大力量,一定能把自我引向他人无法抵达的高峰。她决不相信勤奋不能攻克难题的堡垒,深信我说的话,这点难题决不是发明创造,因为只需要用现成的定理解决,哪有找不到定理的呢?纵然是发明创造,凭着静的深厚修养,她也一定有所作为。她向我表示,只要能做到班上那个“数学天才”那么多题,也一定能争到他的高分,决不把天才神秘化。这跟我一样的看法,因为无论解难题怎样厉害,也决不标志有数学天才,否则那么多高分早已成长为大师了。不过,我强调热爱对高分的重要意义,希望她在斗争中培养兴趣,一定要爱上那些个难题。凭着她的修养,她是的确能爱上数理化的。每天,首先做的是理科的题,把最热爱的英语放到最后。

    不过,对她,我放不下心。她作为勤奋的一面大旗,在班上有重大的影响力,我必须让她从低谷崛起。关注焦点是热情激发的问题,我坚信,只要她爱上理科,就一定能根本解决问题。我们一块儿研究学法,分析热爱无法产生的原因,仍集中于难题对自信的摧折。我启发她研究例题,拿那位考上清华的理科天才的经验再次鼓舞她:“其实学数理化并不难,只要搞清楚例题,七八十分没有问题;只要搞清楚例题的变数,每次都是一百分。”要求她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深入研究老师讲的例题,提炼出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