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产三部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0 老骥伏枥余热暖-千钧重负把地圈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长河房地产公司的起始运作,是从寻找落实最适合从长白山上下来的、赛龙舟的、踌躇满志的人们需要的地块开始的。房地产公司的生产力水平就是体现在人、财、物的到位以后,你有多大的潜力和爆发力。有一位爱说歇后语俏皮话的老法师秦凌,将在本回出场。用他的话来说——飞机上挂水壶,那才叫高水平!

    长河公司的水平高在哪里?万事开头难。货比三家不吃亏。就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开始,就从广种薄收、去伪存真开始!全体动员,利用一切朋友关系,抓牢一切地块信息,开展一场长河公司的圈地竞赛。

    长河公司部门经理办公会议以后,《地产家园》人物系列表的“五老峰”中已经到回亮相的三老——董越、黄杉、卢山,都按照大庆人的“三老四严”的传家宝,依法行事,三老“三老”下海,各显神通。

    董越,利用到山东德州老家探亲的机会,掌握了鲁商们准备在上海筹建鲁商上海商会的信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现在可以改成——老乡见老乡,大家谈谈房。董越每次回乡探亲,总是会带回正宗的德州扒鸡给科室里的同事尝尝美味。到了长河公司,就多买点,五人创业班底,人手一只德州扒鸡。既有信息,又有扒鸡。非常符合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时代精神吧。董越带来的信息是来自山东的一位投资商已经在上海拿到土地,正积极物色上海本土房地产老板合作。过去的玩笑话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房地产江湖上的很多人至今还是这么信奉的。所以,有钱有地的山东房地产老板,看中的是投缘的、有经验的上海本土房地产企业的运作经验和丰厚无比的人脉资源,熟人好办事呀。这房地产,要办多少事啊……

    黄杉和董越交流以后,也注重了甬商们在上海的翻江倒海赛龙舟的比赛实况。甬商们的动作好像更快。上海人听到的*的三个一点,甬商们觉得这也是对宁波朋友们说的。你看黄杉吧,你说她是上海人还是宁波人?宁波老家人说她是上海人,可是黄杉她从来都是说自己是宁波人。适逢夏季,老家人又托人给当年的大小姐黄杉带来好几筐各色品种的余姚杨梅,稀罕的是乌梅和白梅。白颜色的杨梅,没见过?这里代老宁波黄杉老家人吆喝一句——欢迎你到宁波来参加杨梅节!黄杉带来的一条消息是,在长白山医院附近(似乎一箭之遥),有个宁波老板做地皮生意像做糖炒栗子生意一样,热炒热卖,图个热!东街进货西街卖,图个快!方法很简单,和土地方协议签好,按照协议约定付出第一笔款子,再把足额的违约金打进和土地方双控的银行监管账户,于是在协议预定支付第二笔款子的限期以前,大大咧咧、大大方方,就开始卖糖炒栗子了。地价加多少?吃用开销全部算进去,如果没有30-40%的赚头,地块不松手的。

    卢山把圈地竞赛的长河举措回家这么一谈,干女儿小忻和干女婿小裘顿时喜笑颜开。小忻在纺织局系统属下的服装厂工作,和土地一下子八竿子还打不着。在闵行区建设工程局给局长开小车的小裘最近正为这土地的事劳神。开小车的?牢那码子神?说来话长。

    因为此话题与局长有关,我们先说一点与局长有关的历史背景的材料。大凡城市化进程中,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潜规则”。这一“潜规则”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常演不衰,有必要在中国大陆城市化进程还在突飞猛进的时候多说几句。也许可以给二线、三线城市的部分读者有点参考消息的作用。这一“潜规则”就是——城市的行政区划,区县撤二并一的时候、城区里两区并一的时候,在十六开纸的红头文件上没有说明白的话,往往会在名分上体现出谁处于强势点的玄机。即是AB合并,留下A名的,A就是强势一点。作者是上海人士,有点难分难舍的上海情结。这里就来一个MBA的案例法,点击一下上海部分地区行政区划演变的撤二并一。

    青浦区的练塘茭白全市著名,当年练塘乡与西岑乡合并,留下的是西岑的名号。后来西岑与金泽合并,留下的是金泽名号。青浦的老朋友们一定念念不忘的。

    上海中心城区的南市区和黄浦区合并,酝酿已久,终于操办。留下的肯定是黄浦的名号。现在南市区还有个“黄浦两区”的雅号在历史性的流传。当然这都影响了与此合并有关的很多人的就业、仕途。连房价都是直到现在还在慢慢的、慢慢地缩小黄浦一区和黄浦两区的差距。“潜规则”嘛,逃不了,被潜一次,终身难忘。

    后来浦东新区开发N周年以后,久负盛名的南汇县,改制南汇区似乎还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件昨天的事,也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并入浦东新区。南汇可能只有在临港新城改名为南汇新城时,可以名正言顺的给老上海们一个回忆的机会。

    与中心城区徐汇区毗连的上海县,并入闵行区,也是大势所趋,撤两并一。留下的名号自然而然是闵行。如果叫上海区,多别扭。闵行区的区域范围后来又做过调整,向西南大步后退,重画版图,给徐汇、长宁等区留出很大发展空间。我们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就是这块新闵行区版图上的、已经被“潜规则”潜过的闵行区建设工程局局长。闵局长是土生土长的老闵行,所以把局长位子坐得稳稳的(姓闵是历史性的巧合——芝麻落在针眼里-真巧)。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在位的局长,你不出什么差错,只会往上调,不会往下降。在区划调整以前的干部考核,有板有眼、一板一眼,你不得不佩服排兵布阵的恰到好处。

    1993年时候的闵局长,34。5岁,标准的四化干部,排在上海市级组工系统的梯队建设红名单上。为人处世,干练精准。在他的全局一盘棋上,当时有一块土地需要盘活资产(九十年代流传至今的出卖土地使用权的一种规范用语)——把地换成钱。不是卖地,是卖地的使用权。地价,就是土地使用权的价。土地是不能买卖的,土地是不可能有价格的。这不是绕口令。这是中国和外国土地制度的大不同,读者中很多人都早已明白。

    这一块土地在上海的漕河泾西面。漕河泾是一条比黄浦江、比苏州河还要小一点的原生态河流,河东面就是徐汇区,河西面就是刚退休的上海县。上海人,特别是徐汇区的人们,叫惯了河对岸的人是上海人(上海县人),改口叫闵行人啦,一呼百应,大家一起改。动作慢的,还没有改成,推陈出新,又要改啦,现在要叫徐汇人啦!这里我们只能依葫芦画瓢、形象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