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我们是建文帝后裔一事?”
礼成也语带疑惑:“这个我也不清楚,听报社的人说他们接了一个男人的电话,说我是建文帝的后裔,并把我的地址和一背些情况提供给了报社。对于这条重大新闻,报社当然不会放过,就来采访了我。”
文翔更奇怪:“是什么人对我们如此了解?”
礼成笑着说:“报社也不知道这男人是谁;不过不管他是谁,他让我们团聚了,我们应该感激他。”
文翔也点头说:“对,应该感激他,我现在很想知道我们祖宗的完整历史。”
“我们祖宗的历史很长,这段历史是一代一代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礼成慢慢讲述让家的历史。
“我们的祖宗是建文帝朱允文,这个我已在报纸上讲了一些。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的军队打进南京金川门,文帝见大势已去,本想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力劝说,朱棣只是占了京城,很多地方的人还在观望,不如出走到云贵,那边消息没有那么灵通,或者还能举旗反攻。少监王钺也跪在地上提醒文帝:高皇帝升天之前,留下一个宝匣,并且交代说,如有大难,可以带宝匣出走。文帝听了突然醒悟,决定出走。众人一起赶到奉先殿左侧,找到了这个金色宝匣,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方玉玺。原来当年高祖在死前曾传谕,见此玉玺如见高祖。但大家都认为,朱棣既然敢谋反,文帝若拿着玉玺出去想让朱棣投降,只能是白白送死;不如带着玉玺逃亡,或许将来还有用处。程济又献计说,当年高皇帝也曾为僧,最后建立大明朝;今天皇上有难,也可剃度为僧,这样便可平安出城,他日定能打回南京。众人都说是好计策。程济立即为皇上剃去头发,换上袈裟、僧帽、僧鞋。当时在殿上的五六十人痛哭流涕,都表示要随从逃亡。建文帝说,这么多人一起行动,势必引起怀疑。兵部侍郎廖平建议,随从不必多,更不可多,挑选没有家室之累又有膂力三人即可。于是当场决定杨应能、叶希贤称为比丘,程济称为道人,这三人左右不离建文帝,其余人等分散逃走。通过皇宫的秘道4人来到了长江边,只见一条小船早已等候在那里。船中一位道士名叫王升,叩头拜见了建文帝,说臣已在这等候多日了。一行人等乘夜逃脱,第一站来到吴江县的史彬家中。”
忠远听到这里好奇的问:“怎么和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的情节是一模一样的?”
礼成说:“忠远,民间传说不是全部都是假的。我们家流传下来的历史就是这样说的。”
文翔附和说:“民间传说很多是真的。在开封就有这样的传说:开封城,城摞城。后经考古证实,在北宋的都城下还埋着战国时魏国的国都—大梁。”
礼成接着说:“九月,文帝他们来到襄阳的廖平家,大家商议后便决定前往贵州。这时文帝的头发也慢慢长长了,程济献计劝文帝打扮成道士,这样知道文帝变成了道士的人就更少了,文帝就更安全了。朱棣在皇宫找到了两具烧焦了的尸体,已无法辩认,但有太监说是文帝。为了掩人耳目,朱棣对外宣称文帝已自焚而死,以绝天下人拥护文帝之心。但朱棣一直不放心,他让锦衣卫用酷刑对每个可能知情的人进行讯问,终于获知文帝已出走的真相。但朱棣已一再宣称文帝已死,所以他只能通过锦衣卫秘密去找文帝,而不能公开通辑文帝。
文翔插口说“对文帝的下落一直是个谜,历史学家们众说纷芸,认为文帝没死的人都以为文帝当了和尚了。”
“如果文帝当了和尚,哪来我们让家呢。”礼成笑着反问。接着他又讲了下去。
欲知打电话给报社的男人是什么人,让家为什么几次被灭族?两家人为什么分开?请继续看本书。
声明:书中关于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懦弱,如果你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本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