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明朝去抗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朝鲜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侍从宣读太阁令:“陆军根据地域各诸国大名每万石应征召人数不尽不同,四国、九州600人。中国、纪州500人。畿内五国400人。骏河、远江、三河、伊豆四国300人,由此以东,200人。尾张、美浓、伊势、近江四国350人。若狭、越前、加贺、能登四国300人。越后、出羽200人。海军,东起常陆,经南海至四国、九州,北起秋田、坂田至中国,临海各国诸大名领地,每十万石准备大船两艘。各海港每百户出水手十人,乘各国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余,则集中至大阪。秀吉本军所用船只,各国大名每十万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费用,由关白拨给;各国大名将所需建造费用,以预算表呈报,先拨给一半,迨船建造完毕后,再行付清。水手每人给予两人俸米,其妻子食粮另外给付。军阵中所雇用之下子,亦一律给予食粮。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皆须于天正20年(1592年)春季时,集中至摄津、播磨、和泉三国各港口。”

    秀吉最后说道:“你们要记住,崖山之变后再无中华,而我们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统,恢复中华是你们光荣的使命,中国,才是我们应该生活的土壤,为了更多的土地和子民,向大明进发。”

    所有大名躬身道:“哈咿。”

    诸位大名陆续退去后,德川家康却久久未动,秀家本想与秀吉再聊聊天,见此情景,秀吉给了秀家一个眼神,秀家便先行告退,尔后,秀吉便是像多年的挚友一般,微笑说道:“家康君,可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

    德川家康亦是在礼节上分毫不差,伏首道:“太阁殿,最近我领地内的北条氏残党猖獗,实是让我难以入睡啊。”

    看着他疲于奔命的样子,秀吉内心其实是十分高兴的,毕竟现在的日本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德川家康这样的外样大名是很危险的存在。虽然之前他娶了秀吉的妹妹旭姬,成了秀吉的妹夫,但秀吉还是对家康放心不下。

    “德川君文治武功皆为当世之杰,怎么会让小小的残党困扰到成这个样子?”秀吉很是关心的问道。

    “太阁殿有所不知,北条氏政虽自尽,但毕竟北条氏在关东已经营四代,臣在关东举步维艰,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秀吉将家康移封关东的目的也是希望四代北条的余威能让初来乍到的家康疲于奔命,好让他没有精力来干扰秀吉的大业,对于秀吉来说,没有赶尽杀绝,已算的上是仁至义尽。

    看来初步的目标已经达到,不过还得让忍者们将事情调查清楚,才能下结论。

    “家康君,你的能力,全日本的人都知道,我也相信你一定可以在关东站稳脚步,将天皇的光芒照耀在关东的土地。”秀吉说道。

    “既然太阁殿这么说,臣一定鞠躬尽瘁,为天皇陛下效忠。”家康又道:“其实臣还有一事想请太阁殿明示。”

    “什么事?”

    “关东距九州太远,何况朝鲜,以目前关东的实力,实在是对征伐朝鲜一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望太阁殿明察。”

    “嗯...是这样,那,家康君就作为预备队,在名护屋城作守备的工作可好?”

    “多谢太阁殿下!”

    两只老狐狸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秀吉不想让家康在朝鲜分一杯羹,而家康则不愿淌这趟浑水,两人相视一笑,互相的目的都已达到。

    注:为强调事件效果,将丰臣准备军备时间推后,历史上秀吉分别在1591年正月和三月下达海军和陆军动员征召令

    ~~~~~~~~~~~~~~~~~~~~~~~~~~~~~~~~~~~~~~~~~~~~~~~~~~~~~~~~~~~~~~~~~~~~~~~~~

    自十四世纪末,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了高丽禑王的统治,后又流放王禑之子王昌自己登基成立朝鲜王朝以来,至今王朝的统治已传至第十四代君主宣宗李昖的手上,建国近200百年来,朝鲜承平日久,虽然南有日本,北有女真时有侵犯,但依靠着与明朝亲近的藩属关系以及王朝建立前期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之下,社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尽管也发生过多次内乱与党争,大部分情况下政治状态尚算稳定。

    可惜的是,在成宗之后,后世朝鲜的国君大多昏庸且缺乏治国之术,而伴随着的便是党争的愈演愈烈与民生的困苦。这对后期朝鲜的吏治与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朝鲜自建立伊始便确立了与明朝的关系,成为明廷的藩属国,也被称为小中华,经过几代人的去佛崇儒,其国内受儒家思想影响已经很深,尤其是士大夫阶级,很自豪于自身处在中华文明之中,各项制度严格遵守地方诸侯的要求。

    (明朝自朱元璋开始便大规模封王,朝鲜在当时只是个不起眼的藩王而已,与中原的封王的概念大同小异。)

    与明廷一样,文大于武,党争不断此时的朝鲜王朝就是一个待宰而不自知的羔羊。

    朝鲜王朝的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开城),后来李成桂定都于汉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城.

    而在军事方面,朝鲜王朝实行文人治军和兵将分离制度,无定将、无定卒,类似轮流服役的预备役军队,而非常备军。因此在200年承平日久的情况下,武备废弛,人不知兵自然是很正常的。

    (个人认为朝鲜军事与明朝相比更像极了宋朝)

    在汉城王宫昌德宫内,宣宗李昖正在欣赏宫女新编的歌舞,心情也难得的舒缓了一些,李昖今年39岁,长期养尊处优的生活让这位朝鲜王“出落”成大腹便便的样子,一身大明亲王服饰,正自看的入神。

    (皇帝是十二旒,亲王是九旒,郡王为七旒,朝鲜王是郡王爵,因为在靖难时建文帝为了争取胜利而拉拢朝鲜,被特准用亲王服饰,这也是为什么韩剧之中朝鲜国王都着红色而非黄色的原因。)

    李昖的日子也并未好过,自从自己十五岁即位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朝中党争,士林派中一批年纪较轻的学者和一批年纪较大的学者间发生派别分裂,依照他们在汉城不同的居住区域,又分别称为“东人”(岭南学派)和“西人”(畿湖学派)。两派之间互相攻击,乃至利用权势而对对方加以打击和迫害。这种局面如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