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边的木制栅栏非常脆弱,仿佛一推就能推倒。以军在这里没有任何防御,木制栅栏脆弱的程度甚至都不需要动用专业的破拆设备。
“看到敌人火炮的位置了吗”?
拉贾德趴在草地里香乌曼问道。而乌曼半蹲着杂草中通过望远镜,将整座村庄的建筑收入眼中。村庄内不少房屋的灯光还未熄灭,看样子还有不少人和乌曼一样,孤夜无眠啊。
“没有!嘘,村庄内还有人活动,分辨不出是敌人还是平民。掩护我,我要确认下位置”乌曼收起了望远镜,一手从挎包里取出了地图,另一手又取出了手电筒。
拉贾德见状赶忙取下身上背着的帆布雨衣,盖在了乌曼的头上。雨披能够很好的遮住手电筒发散的灯光,乌曼在里面闷着头对照地图上的位置。
“在哪里呢?以军的大炮在村庄的后方...应该是西北的方向...可这里的西北方向是大海啊,不像是英国人照片拍到的草地地形啊”!
莫非是在防波堤的背面?
想到这里,乌曼关上手电筒掀开雨披,将地图手电筒塞到拉贾德的手里,抄起背后的工兵铲,便往地上铲去。
“拉贾德,敌人的火炮应该在防波堤的背面”为了证实心中的猜测,乌曼挥动着工兵铲,在地面上挖了个近乎三十几厘米的小坑。
“咚”再往下好像是某种坚固的岩石,乌曼用手扒了扒。抛去表面一层薄薄的板结沙土外,剩下的全是沙子,碎石与植物的根茎。
“混凝土”!
果不出乌曼所料,最底层是混凝土浇筑的防波堤基干。
这座防波沙堤绝不是光由沙子组成。准确的说,整座堤坝是实打实的混凝土结构。坝体由三层构成,内层是混凝土,中间是碎石,外层才是用于防止海水侵蚀渗透的沙子。
乌曼望着身旁被铲断的杂草,草茎呈片状长条,倒伏后的样子不是像极了繁茂的草地吗!
“我早该想到了,只有坚固的坝体才能支撑重炮的后坐力”!乌曼收起了兵工铲,拿出了冲锋枪。
正在此时,另一个班组的班长半蹲身体,小步快跑走到了乌曼跟前“少尉...一个战士发现了铺设在地上的电话线,一头连着村庄另一头向北延伸”。
“哦”拉贾德顺着班长的指向,那个方向好像是...防波堤的背坡。
“少尉”?
乌曼呼了一口气向全员比划着手势,手势的意义为“以军把火炮部署在防波堤的背面。留下两个小组,剩下的人跟我来”!
“澎...澎”进入到凌晨两点左右,在月亮的引力下,海水不停的拍打着海滩,发出隆隆地响声。
黑夜中,隆隆地巨响声是海水涨潮的前奏,也是乌曼等人最好的掩护。
顺着地上铺设的电话线,乌曼一行人毫不费力的便找到了以军重炮阵地所在的位置。
在月光的照射下。乌曼能清楚的看到防波堤的背面,以军的炮兵阵地以四门240毫米大炮为主,几门大炮前后依次排列,火炮之间互相用沙袋垒成的交通壕相连接,呈一字形展开。
躲在不起眼角落中的乌曼一行人并没有着急动手,火炮阵地旁的防炮坑里有不少以军在休息,而且防波堤上还有一处以军简易的火炮观察哨的存在。
“准备炸药”!
“去,我们抢下高位,架设机枪”!
得到乌曼的命令后,乌曼那一班组的五名士兵娴熟的把随身携带的三棱军刺装到了意式M1938冲锋枪的卡槽上,然后悄悄的摸坝顶。
顺带一提,三棱军刺不是中国军队的专利,欧洲列强也曾大量装备过三棱军刺。但因三棱军刺不开锋,使用起来费力,并且无法用于刮面清须整理仪容而被欧洲各国弃用。
到了二战期间,只有苏联和意大利等少数国家,依旧大量列装三棱军刺。
黑夜,对于埃及士兵极为有利。与东方国家的士兵因营养不良而普遍患有夜盲症不同的是,阿拉伯部族并没有多少人会受到夜盲症的影响,相反阿拉伯人非常适应夜晚的环境。
正如他们的祖先一样,大部分需要辛苦劳动的阿拉伯人。为了避免酷热,他们往往选择白天休息,而在夜里起来耕作放牧。
跟随月亮的足迹,在夜晚起舞仿佛是阿拉伯的天赋一般。
只见一名埃及士兵用军刺挑开了帐篷门帘,其他几人迅速的钻了进去。
狭窄的帐篷内,摆放着大量的器材,里面还有一张行军床。一名士兵快速扑向了床头,不论在行军床上休息的是何等人,另外三名士兵统统是对准床铺一阵乱捅。
“嗡,啊”随着一滩鲜血染红了床铺,断断续续的痛楚声音逐渐消失。渐渐的便失去了动静。想必在临行之际,这名被刺死的以军也想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