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技能系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东汉(三国)各级官员及职权、属官详细资料第(5/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水校尉。

    西园八校尉:汉灵帝中平五年八月,汉廷在西园组织起一支新军,名曰西园宿卫禁军,其统率合称西园八校尉。

    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负责典护诸军,大将军以下皆受其统属。

    中军校尉:袁绍

    下军校尉:鲍鸿

    典军校尉:曹操

    助军左校尉:赵融

    助军右校尉:冯芳

    左校尉:夏牟

    右校尉:淳于琼

    使匈奴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负责监视南匈奴单于。

    从事:二人,可根据情况增加。

    其他掾属,根据情况设置。

    护羌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持节,负责监视西羌。官署如使匈奴中郎将。

    护乌桓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持节,负责监视乌桓以及鲜卑胡。官署如使匈奴中郎将。

    戊己校尉:置于西域,安抚西域诸国。

    司隶校尉部:

    司隶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汉武帝时开始设置,持节,监察百官(三公以下)以及京城附近各郡的违法者。元帝时,去持节。成帝时,裁撤该职。光武帝建武年间重新设置,监管一州(河南、河内、河东、三辅、弘农)。

    廷议时,位九卿之上。朝贺时,位公卿之下。

    司隶从事使:十二人。分为都官、功曹等。官秩一律“百石”。

    都官从事:负责纠察百官公卿中的违法者。

    功曹从事:主管州内官员的选用及其他事物。

    别驾从事:总领各事;司隶校尉巡视辖区时,负责在前引导。

    簿曹从事:主管钱粮账簿。

    兵曹从事:如有军情时,设置兵曹从事,主管军事。

    部郡国从事:简称“部从事”,每郡一人,负责督导文书,纠察非法,由各州自行任用。

    假佐:二十五人。

    主簿:总管官府事务,省理文书档案。为长官亲信,权崇位卑。

    门亭长:主管州内政事。

    门功曹书佐:负责选拔任用属官。

    《孝经》师:负责监考《孝经》。

    《月令》师:负责按时节举行祭祀。

    律令师:负责法律事务。

    簿曹书佐:负责管理文书档案。

    都官书佐:

    典郡书佐:每郡设一人,各自负责本郡文书。由郡吏补任,任期满一年后,改任。

    司直:一人,比二千石。西汉时属丞相府,东汉裁撤丞相,司直改属于司徒府,负责协助督察、记录诸州事务,建武十八年时裁撤。

    献帝建安八年,复置司直,不属司徒,负责督察京城诸官,不再督察诸州。九年,诏司直皆比司隶校尉,坐同席,位在司隶校尉之上,假传置也,后无。

    将军:不常设。地位相当于“三公”的有四个:最高为“大将军”,其次为“骠骑将军”,再次为“车骑将军”,再次为“卫将军”。在他们之下,还有前、后、左、右等将军。

    大将军:大将军本在三公之下,置官署,隶属于太尉。汉和帝时,窦宪为大将军,权倾朝野,大将军的地位升至太傅之下,三公之上。

    大将军本也非常设,自安帝政理衰缺,开始以舅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大将军自此成为常设职位,如同三公。

    骠骑将军:光武帝建武二十年,重新设置。金印紫绶,武冠绛朝服,佩水苍玉。明帝以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故位在公上。

    车骑将军:位次三司。金印紫绶,武冠绛朝服,佩水苍玉。

    左、右、前、后将军:位上卿,金印紫绶,位次上卿。负责率兵镇守京师。光武建武七年,省。

    四征将军:征东、南、西、北四将军的统称。(北为魏置,其他三种为汉置)

    四镇将军:镇东、西、南、北四将军的统称。(北为魏置,其他三种为汉置)

    四安将军:安东、西、南、北四将军的统称。(北为晋置,其他三种为汉置)

    四平将军:平东、西、南、北四将军的统称。(北为汉置,其他三种为晋置)

    度辽将军:汉武帝初以范明友为度辽将军。明帝永平八年重置,二千石,银印青绶。驻军五原。

    监军使者:监察诸将。

    诸曹掾:大将军掾属二十九名,令史及御属三十一名。另有“官骑”三十人以及“仪仗队”。因军事任务而临时设置的将军的无固定掾属,由各部召集一人来管理营中事物。

    兵曹掾:掌管兵器。

    禀假掾史:掌管禀假禁司。

    刺:掌管刑罚。

    将军长史、将军司马各一人,千石。司马负责管理军队;

    大将军长史、大将军司马:各一人,中二千石。

    度辽将军长史:六百石。

    度辽将军司马:六百石,二人。

    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负责参与军议。

    校尉:大将军军营分五部,每部设“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军司马:每部设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也可能不设校尉,仅设军司马一人。

    军假司马:军司马的副职。

    军侯:“部”下设“曲”,没曲设“军侯”一人,比六百石。

    假侯:军侯的副职。

    屯长:“曲”下设“屯”,设“屯长”一名。

    别部司马:单独设营、领兵的称“别部司马”。

    门侯:军营营门设有“门侯”。

    中护军:本为“护军”,建安十二期改中护军。大将军出征时,置中护军一人,比二千石。

    左、右持旗都尉:各一人,为辅佐最高军事长官指挥并显现王朝威仪。军事行动中持大旗,左一面旗为王朝标志旗,右一面为军事统领标志旗,并以军事统领之标志旗为指挥作战的标识。只要持旗都尉不倒,“战事毋结”。

    督军御史:后汉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置督军御史,负责都督诸军,事完则罢。建安中,曹操、袁绍手下,皆置都督。

    参军事:灵帝时,以陶谦参张温军

    -->>(第5/11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