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从太祖到太宗再到现在的朝堂格局,很完美地印证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太祖时开国定疆,六部以兵部为主,史家有“武风昌隆”的评价,而到了太宗时,六部以户部为主,民生安定,又赚了一个“知人善任”的好评,现在则是礼部当家,百年后青史留的什么名,就不知道了。
本朝礼部所涉种种事务远多于过往,但总的来讲还是科举、五礼、邦交三件大事。而皇上的大寿,牵连五礼之四,除却一个凶礼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外,其余的都要准备。诸如祭祀天地先祖、贺庆、迎宾接客、师旅操演等,故而礼部的官员这些日子忙的焦头烂额,时若闻走到谦抑宫时,正有两个礼部的官员要从这里借件器物,用作祭祀。
忠孝自古不可轻,万寿节时自然要孝字当头,祭祀先皇太后,其中种种礼节除却被太祖废去的繁琐步骤外,其余的都必须一丝不苟。谦抑宫中藏有一册记载先皇言行的《起居录》,要用来缅怀先皇在合适不过。
故而两个礼部官员在外边站的笔直,静候谦抑宫中的人做那启封的事情。倒不是二人闲得发慌,有空在这儿等着也不愿意进去自己动手,而是那册《起居录》依着规矩,是要有专人看护的,也不是旁人,而是当今东宫太子太师,可不是那死后追赠的宝贵名头,而是负责教授太子学识句读、儒道文理的宿儒赵樵苏。
赵樵苏是名门之后,先辈也是随太祖征战四方的将军,到了他这一辈不习武只从文,是当初国子监大改的第一批学生。后来也不入朝为官,只做个清闲书生,在兖州开设书院,有“当世醇儒”的名声,年近不惑时开始教授当时尚在年幼的太子,如今已然五十七岁。
不过这位醇儒倒不显老态,举手投足威严不减,却没有盛气凌人的态势,捧着那册《起居录》出来时,也是步伐沉稳。
那两名礼部官员接过起居录,听罢那些老一套的嘱咐后,恭送赵樵苏离去。转身见着一身黑衣的时若闻和披甲配剑的燕北知,又俯身齐声恭敬道:“下官见过时大人,燕统领。”
认出来也是应当,燕北知是紫禁城的统领,而时若闻身上的巡捕司官服还是礼部着手划定等级的,见着那狴犴纹路自然就明了。
燕北知也认得二人,笑着道:“安大人,韩大人,今年又是你们两个负责这事?”
两人直起身来,其中一个清瘦些的年轻官员说道:“我们二人也算有些经验,算一算已经连续五年了。”
燕北知点点头,知道二人还有好些事情要做,拱手道:“那便请吧。”
二人走远后,燕北知向时若闻道:“这两人里,方才讲话的年轻一些的叫安粟才,另一个有些严肃的叫是韩承。两人是礼部祭祀一事的主管官员,今后几天,我们要常和礼部打交道,那位杨玄感杨大人不是轻易能糊弄过去的,万事要谨慎些。”
这话就有些提醒的善意了,看样子燕大人也没有那么记仇。时若闻笑着点点头,指了指谦抑宫,“那这里要不要巡?”
燕北知给予肯定答复,“要的。只是进谦抑宫,有三点需得记得。”
时若闻笑着点点头,“这个我知道,昨日秦望有讲过。第一是进谦抑宫不可喧哗,第二点是不可妄语,第三点是不可动刀兵。”
燕北知补充道:“第三点大可不必理会。你我身负巡防重责,面圣也可带刀,入谦抑宫无须卸甲。只是第二点,时大人可得记牢了。”
时若闻倒是觉得奇怪了,“怎么,难道我讲话也算妄语么?”
“自然不是,”燕北知解释道:“只是赵樵苏有些太过严厉,简直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当初我也在这儿读过书,他最喜欢的就是摘出你文章里的字句,挨个纠错,简直是个老学究。”
燕北知讲这话时,不自觉有些抱怨,时若闻问道:“燕统领也在这儿读过书?”
燕北知答道:“长安里不少官宦子弟都来过谦抑宫,没办法,国子监那位正人君子的考察太严厉,我们这些纨绔怎么进得去。”
这话时若闻自然不会当真,燕北知今日一路走来,言行举止可没有纨绔的样子,两人走来遇着的大小官员甚至内侍,他都能叫得出名字,也不会有作出自恃身份的动作。只是如此一来,对时若闻的态度未免有些太古怪。
但这样想来,有些庸人自扰了,时若闻心中自嘲道:“你又哪里值得人家关注。”
“那我们便进去吧。谦抑宫倒也不大,午时前能查的完。”
谦抑宫比正阳宫要名副其实的多,当中读书人是不是真的谦抑不好说,但读书声总归是清朗的。整个谦抑宫有三座大殿,最外那座依照国子监学堂的规格建造,是伴读和太子读书的地方,当中那座大殿藏书万卷,是天下除国子监外藏书最多的地方,且只藏珍本孤本,为此国子监现在还在上奏,而最末的大殿是太子起居所在。
第一座大殿,殿前上书“学而时习”四字,立有一尊等身高的石碑,刻着来过此地读
书的姓名。先皇和当今圣上的名字刻在首位,而下边的数百个名字,粗略一扫视,便大致可读出七十年间朝堂文武的一半风光。
国子监前那尊进士及第碑和这座石碑,被人笑作我国江山两柱石,至于这句话是褒是贬就不好说了。
燕北知的名字也在当中,紧挨在本朝最年轻的刺史贾邺之后,在他后边则是在塞外抗击匈奴的折冲都尉李灵鹊。
时若闻与燕北知整肃神色,走进了朗朗书声中。
——
魏远书站在东城门的望楼上,神色慵懒。
俯瞰这座长安城也是很有讲究的。魏远书自幼在长安城中长大,自从轻功小成以后,紫禁城中各个高处都去过:紫禁城楼,东南西北四门的望楼,长安城开化坊中那座细究之下有些违例的七层楼,京兆府的檐角,以及长安城中各式各样的地方。
有些地方自然不能光明正大去,比如那座年纪比魏西云都大的国公府,还有朱雀门顶,以及新昌坊中的那座青龙寺。
这么多年高楼瞭望,魏远书大致得出些经验。比如说俯瞰长安,不一定就是最高处的景色好。就比如青龙坊,其间大小铁匠铺子无数,整日哐当打铁,高处一看都是黑烟,真正要欣赏青龙坊,就该站低一些,那些市井气息中的江湖其实很是有趣。但有些地方也不能站的太低,好比京兆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