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哈哈一笑,“放心吧,你郎君酒量好得很,这点酒可奈何不了我。”
金莲没再说话,默默的帮武植脱去沾有酒水的外衣,为他重新换上新的,然后便哼着小调,为武植洗衣服去了……
下午的时候,武植独自一人向狗剩和二蛋的家走去。
当武植走进狗剩和二蛋的家院门的时候,发现院子中竟站满了泼皮,粗略看去,恐怕不下三十人。
“见过武爷。”“武爷好!”
那些向来桀骜不驯的泼皮无赖,竟纷纷恭敬的向武植行起礼来。
随后,在狗剩与二蛋的引荐下,武植与那些泼皮无赖都一一的见过,那些泼皮见武植竟如此好讲话,并非是传言中那样凶神恶煞之人,都是大感意外。随后,武植站在台阶上向众人道:“某家知道各位都想跟着我吃香喝辣的,但武某现在并无此意,不过以后在场的各位若是遇到了什么麻烦,都可以来找本人帮忙,只要理站在你们这一边,武某定不会推辞
!”
武植这一翻话说完,在场的那些泼皮都是有些失望,但听到武植愿意慷慨帮忙,觉得也不算差,于是一阵欢呼起来。
“叮……增加3点威望……增加8点威望……增加15点威望。”
武植刚才那一番话,使得许多人都对他产生了钦佩之意,让武植许久没动过的威望值又涨到了15点,达到了了240。
“离300目标还差60了!”武植有些激动的握紧了拳头。
不过这涨威望就跟百米赛跑一样,越到后头越难,虽然仅剩60便可达成目标了,但这可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
随后,武植还与众人一起喝起了酒,在离开的时,还嘱托众人回去以后,要向其别的人大肆宣传他的威名,众人都是一口答应了。
武植回到家附近的时候,已是黄昏之时。
忽然,四周涌出了一大群书生打扮的人,很快将武植给堵住了,武植见那些人脸上并无恶意,便没不动声色的停在了原地。
“你就是作出《西江月·夜行清河道中》的那个武大郎武公子?”一个书生摇着画有美人图的纸扇,向武植问道。
武植下意识的想要否认,但再一次转念想到主线任务后,便改了口,傲然道:“不错,就是在下,你们挡着我的路,意欲何为?”
武植这话说完后,便将威望值蹭蹭的涨了12点,达到了252。
那书生答道:“无他,想与你请教诗词而已。”
又有人十分不满的道:“我们昨日已向你府上递了拜柬,但却无门而入,只能在外将你围堵了,这就是武公子的待客之道?”
武植笑道:“我的宅院不是菜市场,不是谁来我都得接见的,况且你们的那拜柬,似乎还是是硬塞进去的吧?”
武植这话说完后,那书生一声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那些书生遂不再纠缠与这个问题,那个手拿美人图折扇的书生又向武植道:“武公子,在下新得一句,但后面却不知如何接下去才好,不如我说出来,由你试接如何?”
额……这不就是明清十分盛行的对对子吗?
这可是十分考究文学功底的,武植可做不来。
于是武植严词拒绝道:“本人是时间金贵得很,可没那功夫与你们闲扯。”
武植说着,便不顾众人的围堵,想要向前硬闯了。
“哼,我看你武大郎不是没时间,而是没那实力,不敢停留吧!”有人立即出言讥讽道。
这种低劣的激将法,对脸皮八尺厚的武植一点作用都没有,不敢就在武植打算继续向前走去的时候,却将威望值竟开始缓缓下降了一些。
当下降到245点的时候,武植大声吼道:“到底要怎样你们才能满意。”
他这一吼,反而将那些书生都怔住了。
手拿美人图折扇的书生,率先回过神来,他本想说要让武植与他对诗的,但其他的书生,却也跟武植一样对他的诗不感兴趣。
于是有人提议道:“除非你现作一首高水平的诗词,不然我们都是不服!”
这人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大部分人的附和。
武植感到一阵蛋疼,这是又要逼他抄诗啊!
“得,这真的是最最后一次了。”武植心中如此对自己说道。
武植咳嗽一声,“那我就随便作诗一首吧!”
众书生听后,都不由的屏住了呼吸,细心倾听起来。
四周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武植在小河边装模作样的踱着步伐。
“该抄谁的好呢?”武植心中有些着急的琢磨不定。
两宋时期的诗词大家中,武植前世最喜欢、背得也最多的有三人,一是苏轼苏东坡,二为辛弃疾,三则是陆游陆放翁,因为三人的诗词,都是豪放大气型的,比较符合武植的口味。
其中苏轼诗词俱佳,辛弃疾名传千古的佳句多为词,而陆游则是好诗多一些。
不过苏轼已为故去之人,武植记得虽多,却是不能抄的,辛弃疾的话武植又在不久前才抄人家一首,再抄可就有些过分了。
于是武植最终抄一篇陆游的诗来应付了事。
想了一会后,武植想起了陆游的一篇名为《临安春雨初霁》的诗,虽然现在不是春天,也没有什么雨,但武植也不去管那么多了。
何况作诗又没规定一定非得应景,“春雨初霁”以及诗中描述之事,也可以解释成是武植脑海中臆想出来的。
于是在众人的聆听中,武植缓缓念道: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武植将诗念完后,一众书生都是直接惊得呆在了原地,怔怔的出着神。
武植不明所以,于是慢慢的走出了人群。
当武植走到他家大门附近的时候,那群书生中才有人大声惊叹道:“好一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妙,真是妙极了!”
“你说的这句虽妙,但却不及最后一句‘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有深意。”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