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但为什么不请求北庭军出兵协助,原因就不清楚了,大概是安西、北庭之间有竞争吧。就是说安西强势则安西节度使领导北庭节度使,北庭强势则反之。
具体战役过程,高仙芝的行军路线记载得都不清楚。但一点是清楚的安西军只有大约三万,但是他们的对手,石国,黄姓突骑施,大食,和被大食强行征召的昭武九国雇佣军加起来的数目应该有十几万到接近二十万。
战役过程大约是高仙芝率军到达怛逻斯城城下,到这个时候黄姓突骑施和大食的援军应该已经先于他们赶到,攻城一两日后没有攻破。这个时候齐雅德带着呼罗珊和昭武九国大军赶到,高仙芝命令宁远国和葛逻禄的军队继续围住怛逻斯城,自己则亲率安西军主力拦截齐雅德的大军。
双方血战五天,安西军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是极其善战,靠着步兵的强弓硬弩,安西军曾经占有很大的优势,唐朝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但是由于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形势突变,唐军战斗到傍晚之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他们从背后包围了大唐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而阿拉伯联军乘中**队由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而暂时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突击唐朝军队的中心,于是高仙芝终于溃败,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出生天。
具体过程差不多就是这样。对于双方军队战斗力的分析,在《黑衣大食是怎么回事》一文中也有阐述。大食联军在正面战场被安西军完爆是个无疑的事实,战后不久大食多次派遣使者到长安求和也是双方都有确切记载的。之后唐朝是有机会卷土重来报仇雪恨的,但历史没给唐朝这个机会,四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安西军,陇右军,河西军入朝平叛,唐朝被打残,被唐朝压制了十多年的吐蕃趁机截断了河西走廊,安西失联几十年,最后被吐蕃占领。大唐对西域一百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当然败了就是败了,但我们后人追忆这场战役,也不得不为当时唐军强悍的战斗力所赞叹,终唐一朝,在安史之乱之前,在对外作战之中,都是有着主动出击的传统,有着许许多多令人赞叹、神往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如李靖攻灭东*突厥是主动出击,千里奔袭,以少胜多;苏定方灭西突厥是主动出击,千里奔袭,一万破十万,之后更是紧追不舍,一直追到石国,一战灭亡西突厥;之后苏定方平定葱岭以西还是主动进攻,长途奔袭……
在安史之乱前,唐朝就是靠着这么多次主动进攻,锐意开拓,打出一片广阔的疆土;打出中原之地上百年的和平和繁荣;打出唐朝无上的荣耀和国际地位;打出一个民族最强的自信心……打出一个让无数中国人神往,昂扬进取,开放包容,自信雄烈的大唐盛世。(在笔者心中,只有开元盛世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盛世)
但唐朝同样也有很多问题,其一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个所谓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只追求敌人的臣服,而不屑于进行经济掠夺,重义轻利;其二就是错误的民*族*政*策,使得边疆一直不能安宁,一个是以夷制夷,一个是就是只打不开发,臣服几年这个地方又开始叛乱,然后又打,没有办法一劳永逸;其三就是外重内轻,边疆节度使权力过大,加上朝政到后期越来越昏聩,皇帝无心朝政,奸臣当道等,由此引发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唐朝一直没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加上唐朝上层的争权夺利,安史之乱打了八年在事实上其实并没有平地,而是唐朝向藩镇的一种妥协。所以,唐朝在安史之乱时期和之后,黄巢之乱时期一直到灭亡,这两段时期,唐朝一直屈辱不断,这也是很多人黑唐朝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前,是个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让所有中国人骄傲自豪的时代!
我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安史之乱这个唐朝转折点前四年,一切还要从高仙芝回安西的路上说起……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