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土门趣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山村情缘(八)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又过了几个月,谭春玲就生下了陶叶。自从陶叶呱呱坠地,就没有见过他的亲生爸爸陶大成。第二年开春,陕南解放。可黑虎崖这股悍匪依然存在,仍旧糟害着这里的百姓。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住陕部队组建了一支小分队进山剿匪来到了牧羊坝。他们积极发动群众,了解土匪活动情况,准备一举歼灭这股土匪。谭春玲得知小分队进山剿匪,就主动到部队把陶大成带回来的那张画有黑虎崖土匪活动情报的牛皮纸交给了小分队的领导。小分队根据这些情报和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迅速制定了严密的剿匪计划。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一举歼灭了这股盘踞多年的悍匪,捣毁了他们的老巢黑虎崖,为这里的老百姓除了害。自此,这里没了匪患,老百姓安居乐业。小分队把土匪的大小头目交给了当地政府,把它们关押在县城的监狱里,陶大成也在被关押之列。把其他小喽啰经过教育遣散回家,交给当地群众监督教育改造。

    经过军管会对这些大小土匪头目的严格审理,结合当地群众的检举揭发,对其罪行进行了落实,由于匪首胡大奎罪大恶极,将其押回牧羊坝召开群众斗争大会进行公审、公判后就地枪决。其他土匪头目都相应判了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进行劳动改造。可陶大成的情况比较复杂,军管会也一时难以定论,只有慢慢调查。尽管陶大成再三申诉自己是红军第十六团一营三连的代理文书,被派到黑虎崖匪窝去做卧底,是团政委周大志,连长赵志刚亲自安排部署的,你们可派人去调查。自己到黑虎崖也是赵连长他们做通了牧羊坝西头张**的工作,让他儿子陶狗蛋引荐我到的黑虎崖,你们可派人调查。我到了黑虎崖曾把收集到的情报带回家交给我妻子谭春玲,要他妥善保管,伺机交给剿匪部队,你们也可派人调查。军管会根据陶大成提供的情况,也曾派人前去调查过,可结果都令人失望。被派往苏北的同志回报说,平津战役后,部队进行了改编,原红军第十八师全体官兵都编入了其他部队,又被调往东北参加辽沈战役,由于交通、通讯工具落后,一时半会找不到周大志政委和赵志刚连长他们,只好无功而返。被派往牧羊坝的同志回报说,陶狗蛋在小分队围剿黑虎崖时不幸中流弹身亡,陶狗蛋的母亲张**知道儿子身亡的消息,气得一口气不来也一命呜呼,所以陶大成是不是他们引荐的也无法查证。他们也找到了谭春玲,据谭春玲说,陶大成确实带回了一张写着情报的牛皮纸,在小分队进山剿匪时,自己亲手把这情报交到了小分队队长杨勇的手里,杨队长看后,觉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说是有机会一定亲自谢谢陶大成。小分队就是根据陶大成提供的情报,才一举歼灭黑虎崖土匪的。他们又联系小分队落实此事,谁知这支小分队完成川陕剿匪任务后,又派往湖北乌龙山一带剿匪去了,一时无法联系。他们还走访了牧羊坝的群众,了解陶大成的参军情况,大家都说,陶大成当时是参加了红军,可没几天,因违反红军纪律,被开除红军军籍,布告就贴在大街上,后来听说陶大成气不过,就到黑虎崖当了土匪。牧羊坝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这样一来,陶大成提供的线索都没有得具体到落实,军管会在没有任何人证物证的情况下,不能证明陶大成的自我申诉成立。军管会只能根据当时的现状:陶大成曾为匪首胡大奎写写算算,起草文书,出谋划策,很受胡大奎的赏识,这行为就是助纣为虐,与人民为敌,于是就把陶大成定性为历史反革命分子,判处无期徒刑,关押在县城监狱里,不久又集体押送到河南郑州监狱,终生监禁。时值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人才奇缺,以后是人事调动频繁,军管会的人也陆续调到了其他单位,对陶大成的知**越来越少,尽管陶大成一再向监狱领导申诉自己的情况,但一时也调查不出个所以然。渐渐便再也无人问津陶大成一案。陶大成无可奈何,也只有在这铁窗之内苦苦熬着,等着铁树开花。

    陶叶全神贯注,悉心听完了妈妈谭春玲娓娓讲述了爸爸陶大成这一段惊心动魄的不平凡的经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深深烙下了爸爸陶大成的形象。自此,在陶叶的心目中,在学校里,爸爸是个优秀的学生,在爷爷、奶奶面前,爸爸是个孝顺的儿子,在红军队伍里,爸爸是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黑虎崖,爸爸是个出色的侦查员,在妈妈面前,爸爸个好丈夫。她终于知道了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恨造化弄人,他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这么优秀的一个人,就成了历史反革命分子了呢?但现实就是现实,自己必须面对。这些年来,爷爷、奶奶、妈妈不知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他们不也过来了吗?陶叶想到这里,擦干了泪水,亲切地叫了声爷爷、奶奶、妈妈道:“是叶儿不知事,让你们担心了,今天听妈妈述说了爸爸的事,我知道了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些年来,你们过得苦,过的累,我理解你们。从今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定孝敬你们。”陶吉福、陶李氏、谭春玲见陶叶想开了,那早已噙在眼眶里的泪水此时不禁夺眶而出,于是四人抱作一团,任由感情的闸门敞开,任由那心酸的泪水肆意地流淌。

    第二天早上,陶叶早早起床,背上书包一如既往上学去了。她遵循不知从哪本书上看到的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别看他人的眼色”。自此,陶叶仿佛一下成熟了许多,往日那天真烂漫的神情荡然无存,变得老成持重了。不过她还是该干啥干啥,把那些流言蜚语置若罔闻。学校老师背过陶叶也对同学们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教育他们看人“不唯成分论”,要看他们的表现,要看他们的品行。其实同学们平日里与陶叶本来也没有什么隔阂,经老师这么一教育,又都与陶叶和睦相处了。那些流言蜚语自然也就不径而飞了。就这样,陶叶顺顺利利上完了小学。在初中升学考试中,陶叶的成绩名列榜首,可当时光学习成绩好还不能录取,还要通过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公社(现在的乡镇)两级政审,要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子女才有资格升学。陶叶虽然学习成绩优异,可父亲是历史反革命分子,被判无期徒刑,至今还在监狱劳动改造,自然而然不能升学读书。陶叶就这样被剥夺了上中学的权利。陶叶初闻此事,真是气得七窍生烟,差点晕了过去。但经过上次的打击,她已经坚强起来了,她是把牙咬碎了往肚里咽,把眼泪往肚里流。回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两天不吃不喝,不与人交谈,任由爷爷、奶奶、妈妈百般劝说,她都置若罔闻。她两手托腮坐在那张柴桌前,用痴呆的目光望着窗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