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包为官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人所共知,在我们中国的历史发展到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五年五月十六日到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五年五月十六日这十年,史称“十年浩劫”的特殊时期。这十年,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运动。它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了所谓的一切牛鬼蛇神。上至政治伟人,下至平头百姓,无不触及到灵魂。我们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仿佛一夜之间都变成了臭不可闻的废墟。我们举世崇敬的圣人一刹那间变成了众矢之的。从而便演绎出了难以数计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冤假错案。那些正儿八经的文人、学者、科学家顷刻之间被戴上了一顶顶臭气熏天的黑帽子,被打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大大小小的官员迅速成了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不问政绩如何,一律打到在地,还要踩上一只脚,不是关牛棚悔过,就是发配到边远山区劳动改造。真是腥风血雨,惨不忍睹!今回首还是令人毛骨悚然。
我们土门山前这块质朴的土地上,也和神州大地一样,也曾造就了一些红极一时的所谓人物。他们犹如深秋的柿子掰了蒂——红到了沟门子!“猛一扑”便是这样的一个人物。此人一字不识,头脑简单,平日里只会混吃混喝,由于说话办事“喷头子”大,一些懦弱的人常常被他几句大话震住,所以生产大队无论遇到个什么民事纠风的事,他总是像狗一样扑在前面,人们便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猛一扑”。说他是官,又没品没位,封建社会的县官也就芝麻那么大,这“猛一扑”充其量也就是一粒芝麻的百分之一那么大个官。还美其名曰“革委会副主任”。据说他们家祖宗三代都赤贫,爷爷一字不识,父亲不识一字,他凭自己是根正苗红的贫农这才混入干部队伍,他酷爱听奉承话,喜欢受表扬,哪怕是三岁小孩奉承他几句,他也是乐的合不拢嘴。干工作犹如一条瞎狗,不管对错,先来一扑,若碰巧扑着,也不过就是瞎猫捉个死老鼠,若扑不着,便脸不红心不跳扬长而去。平常到处瞎吹冒撂,到处白吃白喝,从不想掏一分钱。无论谁家有个大番小事,他总是不请自到,还大言不惭的说:你们这些人啊,这么大的事啊,怎么不把我这革委会副主任请一下,也好给你们带来党的温暖,可见你们这些人的阶级斗争觉悟就是不高,下次可不能再这样了!于是便自己主动坐到上座,放开肚皮猛吃猛喝,直到一饱二醉,这才腆着肚子,二麻二麻踉踉跄跄而去。
记得当时提倡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几个革委会干部一商量,推荐“猛一扑”为贫下中农代表,前去本村小学管理学校,挂名为“贫下中农校长”!他也自认为癞蛤蟆戴墨镜——假装文化人!这学校的现任负责人见他一字不识来管学校,真是啼笑皆非,但也不得不服从。还得时不时的请他前去给学生讲讲话,履行一下“贫下中农校长”的职责。
一次,学校请他前去学校,其实也就是做做过场,以示尊重“贫下中农校长”。学校负责人知其底细,怕他在师生面前出丑,有失干部的尊严,便提前对他说,今天请你来是想让你给学生做个报告,鼓励学生好好学习,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表彰一下我校春季田径运动会取得了全区第一的好成绩,强调一下学生要爱护公共财物,诸如个别学生把学校的乒乓球及球拍偷回家去等一些不良现象。“猛一扑”校长一听就这么点小事,那简单,赶快集中学生,我们开始吧。
会上,学校负责人对学生讲:今天我们请来了“贫下中农校长”给大家作报告,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好!下面请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猛一扑”便对着麦克风吹了口气,又干咳了几声,震得高音喇叭嗡嗡直响,然后便扯着公鸭嗓子讲:今天是农历5月31号,同学们是哄堂大笑,学校负责人赶忙给他纠正说,这农历没有5月31号,这“猛一扑”向来是知错不改的人,对学校负责人说:你胡说,这公历就有,这农历怎么没有?我说有就有!在场的师生更是哄堂大笑。大家面面相觑,哭笑不得,只能任他胡说。“猛一扑”接着讲:听说这次春季运动会我校得了第一名,这就很好吗!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明年得个第二名、第三名!后年得个第四名、第五名!全场又是哄堂大笑。“猛一扑”听到笑声,只当自己临场发挥的好,便也洋洋得意。他自豪地继续讲:听说有人把学校的公物随便拿回家去,好像是把什么什么拍拍(他一时记不起“乒乓”二字)都偷回家去了(当时开会坐在操场,操场上有副篮球板)!他便灵机一动说:听说你们有人把篮球拍拍、排球拍拍都偷回家去了!(他还是想不起“乒乓”二字)便用食指和拇指比了一个小圆圈往头上一举大声说:还有这么大个球和拍拍也偷回去了!真是堂屋里挂草帘——不像画(话)!这全体师生更是笑声雷动,经久不息!“猛一扑”只当是自己讲话水平空前提高,竟然赢得了这一片笑声,更是得意忘形,脸上顿时笑开了花。他岂不知这是大家把他当笑料罢了!像这样的笑话在他身上是举不胜举。
一年秋季开学,一名教师调走,学校急需添一名教师。“猛一扑”得知这个消息,便利用职务之便,安排他一个连初小都没上完的儿子到学校当民办教师。他竟然当着全体老师的面大言不惭的说:我这个儿子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是根正苗红贫下中农的后代,那政治水平是绝对的高!那阶级斗争的觉悟实在是高!那到学校来当个老师,那是绰绰有余!就这样,他的儿子竟然就当了人民教师。
由于他这个儿子素质太低,又继承了他老子的草包基因,处处狂妄自大,竟不知道中国的字典里还有“虚心”二字,所以经常在课堂上是洋相摆出,错别字也是层出不穷。随便举几例吧:他把“革命圣地”读成“革命怪地”;把“乌鲁木齐”读成“鸟鲁木齐”;把“啄木鸟”读成“啄木乌”;把“太阳出来红艳艳”读成“太阳出来红色色”,有个同学举手说:老师,应读“太阳出来红艳艳”,可他也是个知错不改的人,顺口就说:你胡说,这太阳出来不是红色的,难道是蓝色的?难道我还会读错!还有一次给学生教读“马铃薯”,时,有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马铃薯”是个啥东西?他回答道:就是洋芋!那个学生又问,洋芋就是洋芋,怎么叫“马铃薯”?他一本正经的说:马铃薯就是洋芋,哪个儿子哄你们,我也是从参考书上学来的!逗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还有一次上珠算课,他竟然教学生从最低位加起,有个老师实在看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