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入都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章 七人失踪事件第(2/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

    如今,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不均衡的增长格局

    根据联合国数据,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与之相伴,世界人口的增长却极其不均衡,发达国家人口要么已经停止增长,要么增长缓慢,而很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仍然很快。每年新增的7800万口很大一部分分布在最贫穷的一些国家。

    人类人类如今,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大大低于更替水平。005年~010年,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6,其中低于1.的国家有14个。在平均生育年龄为0岁的稳定人口中,1.的总和生育率意味着人口规模每年下降1.5%,人口规模45年就会减半。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在150个发展中国家中,005年~010年,仍然高于每个妇女5个孩子生育水平的国家有7个,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妇女平均每人生育4.4个孩子,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每个妇女平均生育5.个孩子。如今,非洲大陆人口已经达到10亿,且以每年4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050年将超过0亿。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会增加0亿左右,其中97%的新增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将从8%上升到87%,发达国家的比重相应地从18%下降到1%。世界人口的不均衡增长正在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理想结构

    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二大特征;人口低增长是指年出生人口的低增长(人口出生率在14.0‰~16.0‰),年出生人口高增长(人口出生率高于16.0‰)和负增长(人口出生率低于14.0‰)均会使人口结构恶化!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难控制(特别是进入少子化社会以后更难于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主要通过抑制或鼓励育龄妇女的生育胎次来实现。要实现代际均衡(零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1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胎。要实现代际低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胎(中产二胎,金领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胎~.5胎(普通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010年人口普查长表数据显示,010年全国总和生育率为1.18110,其中“城市”为0.8810,“镇”为1.1540,“乡村”为1.4755。要将中国的生育率调控到.胎,实行“鼓励二胎、充许一胎、征税多胎和无胎”的生育政策是最理想的选择(俄罗斯已经实行鼓励多胎和征税无胎的政策),这有利于实现人口调控的“费改税”,并从根本上减少中国政府的非税收入,改善政府形象。同时,还有利于形成“普通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和少胎”的理想人口结构,有利于增加中产阶层的比重,尽快使中国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

    人口的理想结构如下图:

    中国生育率较低

    国家统计局011年4月8日发布了以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见后附文),依据其趋势好坏(民族构成、地区分布和人口的流动的好坏较难确定),可概括为:一、趋势向好的数据有:1、人口增长趋缓。十年增加7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数据表明,1999年来中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总人口性别比下降。男性人口占51.7%,女性人口占48.7%,总人口性别比由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老龄化加速(注:老龄化与少子化有本质的区别;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少子化,是生活压力加大和及时行乐盛行的必然结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比000年人口普查上升.9个百分,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

    4、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上升。这次人口普查,与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11人上升为89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961人上升为8788人;具有学文化程度的由5701人下降为6779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000年人口普查的6.7%下降.64个百分。

    5、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同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6个百分。这表明000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二、趋势向坏的数据有:1少子化(注:少子化与老龄化有本质的区别;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少子化,是生活压力加大和及时行乐盛行的必然结果)。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9个百分。(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0%,为少子化;0%~%,为正常;%~0%,为多子化;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