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句:阳微气少和21432(明?张宣?《感兴》)
第三十九句:云车下紫阳21432(唐?李益?《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
第四十句:回首思洛阳23142(唐?卢僎?《初出京邑有怀旧林》)
第四十一句:阳景当昼迟23142(唐?吕温?《道州观野火》)
第四十二句:阳鸟今去时23142(唐?张九龄?《使还都湘东作》)
第四十三句:独鸟下微阳23412(唐?元稹?《酬白太傅》)
第四十四句:抉齿厉睢阳23412(宋?文天祥?《壬午》),睢huī或suī;
第四十五句:岚解昼初阳23412(唐?孟浩然?《行出东山望汉川(一题作行至汉川作)》)
第四十六句:其雨怨朝阳23412(魏晋?阮籍?《咏怀》)
第四十七句:亭午过戈阳23412(宋?杨万里?《龟峰》)
第四十八句:同辇入昭阳23412(唐?贾至?《侍宴曲》)
第四十九句:何必登首阳24132(唐?于濆?《感怀》)
第五十句:阖辟阴与阳24132(宋?陆游?《周元吉蟠室诗》),这句含阳和阴;
第五十一句:阳色薰两崖24132(唐?常建?《赠三侍御》)
第五十二句:长至履微阳24312(明?金銮?《至日》)
第五十三句:族姓甲休阳24312(宋?楼钥?《陈夫人挽词》)
第五十四句:李东阳气暖31243(对联中的上联,作者不明)
第五十五句:景阳钟漏晚32143(宋?李洪?《探梅》)
第五十六句:始霁升阳景34123(唐?韦应物?《山行积雨,归途始霁》)
第五十七句:满瓮阳春酒34213(唐?刘希夷?《春日行歌》)
第五十八句:大阳千里道42134(宋?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
第五十九句:六阳飞宇宙42134(元?王吉昌?《老君吟三千功》)
第六十句:洛阳钟鼓至42134(唐?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
第六十一句:岳阳天水外42134(唐?李嘉祐?《送岳州司马弟之任》)
第六十二句:间宰江阳邑43124(唐?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第六十三句:路转夕阳遽43124(唐?刘长卿?《题虎丘寺》)
第六十四句:庙火睢阳见43124(清?李邺嗣?《哀甬东》)
第六十五句:莫指襄阳道43124(唐?李贺?《大堤曲》)
第六十六句:送我睢阳道43124(宋?苏轼?《留别叔通元弼坦夫》)
第六十七句:遂有山阳作43124(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第六十八句:未展山阳会43124(唐?李峤?《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第六十九句:月皎昭阳殿43124(唐?李白?《长信宫》)
第七十句:骤雨一阳散43124(唐?孟浩然?《登龙兴寺阁》)
第七十一句:自景阳钟断43214(宋?刘辰翁?《八声甘州》)
第七十二句:便有阳春意43214(宋?王仲甫?《醉落魄/一斛珠》)
第七十三句:乍睹阳乌色43214(宋?方回?《次韵受益喜晴二首》)
第七十四句:爱此阳**43214(唐?姚系?《庭柳》)
爱此阳**43214的声律之美,如同川剧变脸师用四张不同颜色的脸谱,变脸5次,爱此阳**43214=4321+3214=绿紫蓝黑绿=绿脸+紫脸+蓝脸+黑脸+绿脸,每次都不同,给人新鲜感,任意相邻4字的发音都是四声圆满,宛如运功一个完整的周天。
契合易经的变化之道,不一样才好。
刘旭星在洞府内,运用大搜索术,阅读了[法相辞典]、[五灯会元]、[历代名僧辞典]、[阅藏知津]、[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篇)]、[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大词典]、[阿含辞典]等,找到了116个含阳的佛教术语。
这116个佛教术语是:想同阳焰、阳焰喻、南阳慧忠国师、大阳和尚、严阳善信尊者、大阳行冲禅师、兴阳道钦禅师、兴阳清让禅师、兴阳词铎禅师、兴阳归静禅师、汾阳善昭禅、大阳如汉禅师、兴阳希隐禅师、大阳慧坚禅师、大阳警玄禅师、兴阳清剖禅师、大阳慧禅师、高阳法广禅师、兴阳逊禅师、【佛说八阳神咒经】、【欧阳渐】、【欧阳竟无】、【洛阳伽蓝记】、【冥阳会】、【南阳净瓶】、【东阳】、【南阳】、【欧阳无畏】、【欧阳渐】、【大阳家风】、【天地八阳神咒经】、【天地三阳会】、【太上灵宝元阳妙经】、【汾阳拄杖】、【汾阳十八问】、【白阳教】、【汾阳四句】、【汾阳三诀】、【汾阳十智同真】、【汾阳三句】、【汾阳无德禅师语录】、【青阳教】、【汾阳五门句】、【汾阳晚参】、【南阳净瓶】、【冥阳会】、【阴阳道】、【朝阳寺】、【兰阳仁爱之家】、【欧阳修】、【八阳神咒经】、【阳光】、【阳焰】、【当阳】、【中阳院】、【阳春之月】、【摄摩腾(汉雒阳白马寺)】等。
其中几个重要的含阳的佛教术语的内涵是:
【太上灵宝元阳妙经】
凡十卷。乃依据佛教大乘经典而成之道教经典。据北周道安所著之二教论载,元阳妙经乃采撮法华经所伪作。然道安时之元阳妙经,与现存本之元阳妙经不甚相同,现存本主要以涅槃经为素材,唯卷四之问行品仍依据法华经之序品所改作;当其改动之时,删除佛教之人名用语而改为道教名称。
【汾阳十智同真】
即宋代临济宗汾阳善昭禅师开示学人,身为师家所须具备之十种智。反之,若不具此十智,则难辨认是非、邪正、缁素等,亦难为人天眼目,即如鸟折翼、如弓断弦,难以发挥本性及作用。十智即:(一)同一质,即学人与师家融成一体,且各尽本分。(二)同大事,即师家常置佛法大事于念头,以解答学人之疑,而宣演佛法。(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