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品仵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全境平定第(6/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还以春宫!她性子冷,他怕她离开的时日久了,成天想着军机要务,好不容易捂热了的心再凉了,故而寄诗撩拨,以解相思。哪知她恼了,竟寄幅画来骂他,以他之言还施他身。

    “……混账。”步惜欢低低地笑骂了一句,殿窗开着,花瓶里一支海棠占尽春色,却不及那画那人春态撩人。

    她可真没白验那些尸身,瞧瞧这画儿,眉目栩栩,肌骨如生,真可羞死宫廷画师!

    叫他夜里可怎么睡?

    步惜欢含斥带笑地瞅着画中女子的明肌玉骨、情浓之态,一大清早的,丹关之处竟生出一股子浊气,不由恼得抬袖遮了画,静坐着调息了片刻,随即起身望向窗外。

    烟云空蒙,青瓦如墨,又是一年江南春时,又是一年孤身赏春。再过十日,科考就该放榜了,他知道,他是不可能去岭南寻她的,朝中文武也好,边关将士也罢,如今无一不在为了社稷鞠躬尽瘁,他身为一国之君,倘若抛开重任前去寻她,她才会真恼了他。

    且依眼下战事的情形,等他到了岭南,她必定已走出岭南了。

    ……

    步惜欢没有估摸错,嘉康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是载入后来的《大齐史记》的日子。

    这天,恩科放榜,朝廷分三等取士,于千余考生之中点录四十九人,其中甲榜八人,为圣上钦点。

    考生一千零七十三位,甲榜仅仅八人,这八人才冠汴州,足可傲视众学子了。

    这天,八人朱袍加身,进宫陛见,与百官同行,与宰相同列,一朝得志,意气风发。

    天子上朝,矜贵懒散,风华依旧,却已不再是那位临江茶楼里的白卿。

    八位学子随百官一同见驾,随即再叩谢天子钦点之恩,平身之后,宫人捧着玉盘来到学子们面前,玉盘上覆着明黄的宫锦,揭开之后,只见盘中放着一份考卷,正是学子们那天的时策题答卷。答卷上有朱笔御批,策论下皆有一问,问御笔圈点之处当如何实施。

    学子们捧着考卷不由心惊,这莫非是要殿试?

    殿试可不同于科考,那几日有充裕的时间思量策论,今日身在金殿上,上有天子,下有百官,即问即答,可谓极难。

    这八位学子无一不是科考时没有轻易作答的才子,当日既能猜出圣意,自然对自己策论中的利弊也知之甚深,御笔圈点出来的无一不是不易实施之处,论治国方略,圣上的眼比谁都毒。

    金殿之上静了下来,八位学子苦思难得其解,又因面圣紧张,没半柱香的工夫,额上就见了汗。

    最终,甲榜头名的学子跪奏道:“启奏陛下,学生以为,天下没有万全之策,赈灾济民,赋税伤民,自古就难以两全。朝廷既然要赈灾,那自当以济民为本。淮州两仓亏空,罪责重在贪官私挪偷贩,而不在于仓储之策过于陈旧。故而朝廷想于赈灾与仓储之间求一两全之策,学生认为其根本不在于赈灾新策,而在于吏治改革!”

    其余学子虽有不同看法,但皆认为没有两全之策。

    “嗯,吏治清明才是根本,此话不错。可朕这儿若是有个两全之策呢?”天子问得漫不经心,却惊了八位学子。

    又一拨宫人捧着玉盘来到学子们面前,学子们跪接策论,一看之下,惊为奇策!

    这新策既能赈灾,又可丰仓,既可富国,又不伤民,赈贷之说闻所未闻,分期还粟真乃奇思!

    此策万全,利在千秋!

    学子们如获至宝,竟不顾身在金銮殿上,就这么跪在御阶下评说了起来。直至御前宫人咳了一声,学子们才觉察出御前失仪,急忙请罪。

    甲榜头名的学子情绪激越地问道:“敢问陛下,此策出自哪位大贤之手?”

    天子闻言笑了一声,“可别夸她是什么大贤,传到她耳朵里,又该说朕一高兴就寻个名号褒美自家婆娘了。”

    这话里的滋味儿不知是斥还是宠,可这话着实听着耳熟,似乎是白卿初至临江茶楼那日,一位周姓的白衣少年说的。

    白衣,姓周,敢将皇后说成婆娘……

    八位学子忽然间明白了什么,一时间皆怔在御阶下,呆若木鸡。

    只听天子道:“赈贷之策出自一女子——当今皇后。”

    “……!”

    这天,八位学子金殿面圣,意气风发而去,面带愧色而回,一道赈贷新策之论,叫天下学子败得心服口服。

    同样是这一天,二十万石仓粮自岭南运抵淮州!

    淮州文武同至城门前接收仓粮,别驾曲肃欣喜若狂,不顾官仪扯着刺史刘振的官袖问道:“刺史大人,下官没做梦吧?仓粮到了?二十万石啊!”

    刘振苦笑道:“是是是,快接粮吧!”

    哪知这话刚说完,曲肃就一回身,背对城门,冲着岭南方向高声拜谢道:“谢皇后娘娘赐粮!”

    那天皇后娘娘说要去会一会岭南王,顺道替淮州谋一谋仓粮,本以为此事万难,没想到这才三个月,岭南王死了,仓粮到了,二十万石,一斤不少!

    他算是服了!

    曲肃癫狂地大笑一声,起身就往城中奔去。

    一干州吏愣了愣,刘振在后头喊道:“你去何处?不接仓粮了?”

    “刺史大人接吧!下官给商户们请罪去!”曲肃头也不回,话音落下,人已奔得远了。

    这天,曲肃回到官邸,脱去官袍,身背荆条,三步一叩,到商户府上还粮请罪。自古民不与官斗,从没听说过官府强收去的粮还有再还回来的,更没听说过州官跪民之事。商户们受宠若惊,看着曲肃赤着的上身清瘦见骨,想起他为官清廉,灾后捐尽家财,八十老娘都跟着吃糠咽菜,再想想去年八月至今淮阳城中所经历的大事,不由感慨。

    当天,众商户收下官府还回的粮食,傍晚便齐聚到州衙请愿,愿助官府重建村镇,安置灾民。

    淮州大灾至今将近半年,这天终于官民一心,齐力赈灾。

    还是这一天,岭南最后一座城池的守将开城献降,岭南全境平定!

    是夜,神甲侍卫驰出县城,护卫着凤驾和南图使节团一路往两国边境线而去。

    ------题外话------

    小伙伴们端午安康!

    emmmmm仵作写到这里,才发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