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月清风此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天波仙客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上封寺盘桓三日,日夜诵经礼佛,对于天性好玩的朱书媱而言,长如三载。

    三日之中,朱书媱多次瞒着爹娘,偷偷差使贴身丫鬟红蝶拿一些随行携带的珍贵药材给吕宋洋治伤。

    几日之后,经过一番静养,吕宋洋的伤势逐渐好转。

    只是两人虽近在咫尺,饱受相思之苦,却又不能相见。

    如此一来,寥寥数日,倒还可以承受,时间一长,度日如年,两人皆为此深感苦恼。

    吕宋洋伤势渐愈,身形却日渐消瘦,朱书媱亦面色憔悴,整日怅然若失。

    连日以来,朱书媱一直在寻找机会,希望将吕宋洋介绍给自己的父亲朱立群。

    因为这样一来,两人相处的时间就会更多,也不必再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然而,日夜所行之事,皆是吃斋礼佛,晨钟暮鼓,生活起居,与庙里僧人无异,是以一直没有寻到合适的机会。

    终于,沐浴斋戒,昼夜更替,三天之后,敬香礼佛完毕。

    朱立群一行人结束行程,辞别上封寺方丈怀光和尚,往山下奔去,朱书媱亦在人群之中。

    朱书媱家教甚严,被看得紧,也还没来得及与吕宋洋当面作别,便被迫随家人下山而去。

    离别之时,朱书媱灵机一动,悄悄的给吕宋洋留了一封书信,压在轩窗之下,邀其相见,以诉说满腹衷情。

    吕宋洋长留寺中,只觉心中苦闷,游览湖光山色,方觉百骸俱松,心中阴郁,渐渐消散。

    落暮时分,吕宋洋回到禅房,看到窗户之下,压着书信,心中惘然若失。

    叹惜一阵,转念一想,心知朱书媱行程仓促,不辞而别,也是身不由己,心中伤感渐消。

    何况,佳人相邀,芳心暗许,如此美事,何其难求!

    一念至此,吕宋洋低落的心情又变得飞扬起来,顿时觉得整个人都轻快无比。

    然而,世人的门第之见,嫁娶门当户对之说,又让吕宋洋甚是苦恼。

    他不禁暗自忖道:“我真的能够给她幸福吗?朱姑娘乃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自幼锦衣玉食,而我只是一介江湖草莽之辈,浪荡江湖,注定漂泊,过着刀口上舔血的日子,朝不保夕。若朱姑娘跟了我,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这又是我想要的吗?不,我不能毁了她,我要离开她。”

    念及至此,心绪又自变得低沉。

    他目光在朱书媱的书信上停留良久,轻舒一口气,展开书信。

    一方素笺,几行隽秀的字迹,跳入眼帘。

    其上所抄,乃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蝇头小楷,清秀可人,令人只望一眼,便终生难以忘怀。

    世间诸多事情,亦如此般。

    譬如,爱情,淡望一眼,缘定百年。

    读罢词文,吕宋洋心弦一震,将书信叠好,放入衣怀,转念又想道:“江湖儿女,快意恩仇,敢爱敢恨,又岂能在拘泥于世俗的眼光,朱姑娘既然有心于我,我又岂能辜负她的一片芳心。”

    一念至此,吕宋洋去意已决,不再待在上封寺中。

    第二日一早,他便告别上封寺的方丈怀光和尚,收拾行装,提着双剑,下山寻朱书媱去了。

    顺着山间古时栈道,蜿蜒而行,沿途皆是秀丽的风景。

    下山与上山,又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俯瞰苍茫大地,直引豪情上碧霄。

    每念及朱书媱在等待着自己,吕宋洋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匆匆而行。

    他施展轻功,只觉得脚底生风,如冯虚御风一般,一切的忧愁,瞬间都烟消云散了。

    多年习武,脚下的功夫自然不差,吕宋洋在山间奔走,丝毫没有感到艰难,心中想着佳人芳心暗许,眼里装的的绮丽风光,本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一个人在山间疾行,抛却烦恼与忧愁,心中装满浓情与爱意,自得逍遥。

    此时,天际拂晓,晨风涌动,斜月犹挂在林梢,万籁俱静,天上地下,皆一片沉寂。

    突地,山风吹拂,耳畔只闻呼呼风声,行路愈急,思念佳人之心愈怯,吕宋洋的心,亦如这群岚之间劲吹的山风,翻涌的松涛,悸动不已。

    盼望相见,却又害怕相见,这大概是每一对年轻情侣必将经历的事情之一。

    此时,吕宋洋只身下山,虽然前途不可预测,但其对爱情的执着与勇敢,却令人感动。

    一口气下了衡山,天色已尽昏黄。

    暗黄昏沉的天际,一轮残阳低悬,垂死般喷薄出漫天的霞光。

    夜幕降临,层山叠嶂,行路多有不便。

    翻越一山,前边又见一座山峰,横在眼前。

    吕宋洋走的急切,又饥又渴,一天都没有进食了,稍不留神,脚下一软,摔在一块山石旁,崴了脚。

    跌撞之处,立即青肿起来,膝盖之上,磕破了一个口子,身上的伤口也裂开了,鲜血直流。

    饥饿与疼痛交加,他竟然一下子晕了过去,失去了知觉。

    等吕宋洋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然躺在一张大床之上,身旁坐着一个文士装扮的老者。

    他艰难起身,环视屋内,身处一处书房之中。

    透过窗户,看到外面树木葱茏,山花烂漫,耳畔梵音袅袅,鸟声鸣啭。

    只知人在屋中,却不知屋在何处。

    扫视一周,目光又自一收,打量了一番身旁老者。

    只见他慈眉善目,虽白发苍苍,却双目迥然,神采飞扬,年事虽高,却依旧难掩骨子里的勃发英气。

    吕宋洋刚要起身拜谢,老者连忙制止道:“不要动,你现在身子很虚,又身受重伤,需要好好静养几日。”

    此刻,吕宋洋心中焦灼万分,他知道朱书媱还在等着自己,可此时自己身体虚弱,拖着病残之身,又岂敢去见佳人。

    无奈之下,他只得点了点头,道:“多谢先生救命之恩,晚辈吕宋洋,敢问先生尊姓大名,日后晚辈也好报答先生大恩大德。”

    那老者长袖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