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么个意外的惊喜,沈沐枫觉得心情很好。看到太阳升起来了,她决定等回来再好好把这里拾掇一下。
昨天王师兄和江师姐就跟他们说过,从今天开始,他们这批新晋弟子就要每天去东华苑的传道堂和闻道堂学习了。
去传道堂是识文认字以及学习道家基础理论《道经》。识文认字是因为有部分人来的时候不识字,而《道经》则是门派规定初入门者都必学的。
闻道堂则是专门派了一位师兄来教导他们修炼入门。因为这次凡人较多,便集中起来统一教导。以往新晋弟子都是从修真界直接选拔,招上来的大多是有一定基础的中低级修士,即便有个别凡人也是找个别师兄单独指导一下即可。
沈沐枫来到水潭处梳洗了一下。那水潭其实挺大的,方圆也有个十几亩大小,是由山溪流经下来汇集而成,碧蓝清幽,让人看着就觉得心宁神静。
清晨的水面上隐有淡淡薄雾流动,像披着薄纱的清秀佳人。当太阳初升的时候,又好似把金光都撒进了水里,潭面上波光粼粼,妖娆而美丽。
欣赏完了美景,收拾好之后,沈沐枫就向着东华苑进发。
当初从地图上看到那些代表洞府的小点都密密麻麻的挨挤着,走起来才知道,各个洞府之间其实相隔并不近,且大多数洞府都是四散的分布在东华峰上,并非都是直接挨着主山道的,所以,如果要去别的洞府,走起来其实要比看到的距离还要远。
昨天是江师姐带着大家熟悉路径,按理说今天不用饶路也不停留,直接走上去,应该就快多了吧。其实不然,昨天大家一直说着话都没觉得,今天再走,才发觉那山顶看的近,走起来却着实不近。加之山路崎岖,七拐八绕的,沈沐枫足足走了约莫一个小时,才上到东华苑。
快到东华苑的路上,人就多了起来。路上沈沐枫还遇到了几名相识的新晋弟子,虽说互相之间没有那么熟悉,但毕竟是一起来的,碰到了就很自然的一起走了。
沈沐枫跟着人一起来到传道堂。
传道堂位于东华苑东边一个宽阔的院落中。刚走进去,就听到左近一间屋子里传出阵阵喧哗说笑声。寻声而去,是一间高敞的朝阳大屋,窗户大开,能看到里面人影绰绰,摆满了排排的几案座椅,看着倒与凡间的学堂相似,应该就是上课的地方了。
果不其然,沈沐枫一进门,就看见一身粉衣的燕笑笑在招手招呼她。
好在没有迟到,沈沐枫表示对这里的时辰换算鸭梨很大,而且貌似也没发现什么计时设备,时间神马的都得靠望天估算着来。
燕笑笑与温柔挨坐在一起,沈沐枫过去也找了个挨着她们的桌子坐下。
寒暄了没几句,发觉教室里忽然安静下来,她们抬眼望去,看见一个五十来岁老夫子摸样的修士缓步踱了进来。
……
那老夫子还没进屋,就被教室里聚堆招呼的“某大哥,某老弟,某姐姐,某妹妹”的凡人称呼雷到了,于是进来头一件事就是重申修真界的称呼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之前在飞船上时徐师叔就提到过,只是那时重点在于要如何称呼师叔他们。至于这些人之间的自称,因为当时他们还只是凡人没有开始修炼,那些师叔就没多管。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这些师叔的任务只是带这些人回门派,另一方面也有修真者相对凡人时,那种不经意流露出的轻慢和自视甚高。
而现在他们已经到了门派,该有的规矩也得遵守了。即便还没开始修炼,无法以修为算,也可先按照年龄算。
老夫子自称姓余,自觉进阶无望之后便一直留在传道堂里教授文化课。余老夫子是炼气中后期,六七层的样子,因此便道:“你们可以称呼老朽为师兄,夫子也可。”
说罢余老夫子打开手上的储物袋,挥挥手,一整套笔墨纸砚和一本《道经》便纷纷飞落到每个人的桌几之上,一人一份,眨眼之间便分发完毕。
仙法神通见的多了,新晋弟子们已经表现得很淡定了,没有谁再大惊小怪。
余老夫子先问了下众人的文化程度及识字水平,正准备开讲,门口突然闪出一个人来。
“对,对不起,我,我迷路了......”来人不好意思的说道。
沈沐枫认得来人名叫李修竹,是在她之后到来的一名少年,性格热情开朗,几乎与所有人都能说得上话,属于比较自来熟的那种。
余老夫子皱了皱眉,还未开口,只见门口又冒出两人来,同样气喘吁吁的道:“啊,对不住,对不住,俺们也迷路了!”
是唐大牛和一个跟他关系很要好的名叫郑旭的少年。
教室里静了片刻,立刻爆发出一阵笑声。
众目睽睽之下迟到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好歹要找个借口掩饰一下,唐大牛和郑旭气喘吁吁跑到的时候,刚好听见李修竹的话,于是他俩想都没想就照搬了人家的借口。
本来嘛,一个借口,一人用之,还无妨;但三人皆用同一个借口,实难可信也......
况且这借口,找的也,忒逊了点吧......
说实话,东华峰峰大地广林深,山路盘绕,小道崎岖,初来乍到的人确实极容易走岔——那是去其他地方。
但若去东华苑——不管怎么走,大方向只有一个。且周围处处都是让人无法忽视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巍峨高大的云华主殿,比如占地广大的东华苑和里面若隐若现的主要建筑。因此只要一直往上走,断不会迷了路。好歹这里是云华门的地盘,不是未开化的原始森林,没有什么难走的路,哪怕你无路可走,眼盯着东华苑,直着爬都能爬得上来。
不过大家这么一笑,到是缓和了之前那种严肃紧张的情绪,气氛顿时轻松了下来。
可能是见多了吧,余老夫子到是没说什么,示意他们快些找座位坐下,并给之分发了学习用品。
“道,所行道也。......面之所向,行之所达。长行于面之所向与行之所达之涂,此涂即道。此乃道之本义也。”......
......“又所谓一达谓之道。”......
......“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道无所,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尔形,毋播尔精,毋狎尔性,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