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孟获起来反抗,所以用感动的力量才可以让人心服。
其实,佛教徒在修行的过程中要降魔,降魔就如战争,每个人内心里也有八万四千个烦恼魔军,也要降魔,也要战争。至于现实生活中能否参战?这就要看自己的人生观,如果是小乘修道者,小乘人要求消极的慈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杀生,这当然是好事;但大乘佛教主张在必要时,应该以力量折服敌人,也有需要。所以参政、乃至参战与否?就看自己是发小乘的自了心,还是行大乘的菩萨道而定了。
总之,人本来就是政治动物,关怀社会则不能不关心政治,政治是管理众人的事,人是群众动物,无法离群索居,势必与大众有密切关系;既然无法离开群众,自然不能远离政治而生活。所以,佛教对于社会的关怀、人权的维护、民众的福祉,自是不能置身事外,当然也不能以远离政治为清高,所谓”问政不干治”,个人可以不热衷名位权势,但不能放弃关怀社会、服务众生的责任。也就是说,今日佛教徒为了弘法利生,对政治不但不应抱持消极回避的态度,相反的,应该积极关心,直下承担,这正是人间佛教菩萨道的实践。”
耶律水墨还想为难王木木,就说:“请问大人,现在举世天灾**不断,有人说这是人类杀业太重的果报。请问大师,佛教慈悲戒杀的教义可以改善社会风气,甚至转变人类的共业吗?”
王木木回答:“佛教讲因果业报,每个人投生到世间为人,除了依个人的三业善恶好坏,感得的正报有智愚、美丑、高矮、胖瘦等差别以外,众生共通的业因则能招感自他共同受用的山河、大地等器世间,这是依报的业,称为共业。
业,就是行为;行为的善恶可以招感各种祸福。一个人在生活中因”别业”与”共业”而遭遇的灾难,大致有自己招感而成的”自灾”,如疾病、残障、失业等;因人制造出来的”人灾”,如绑票、贪官、杀戮、中伤、毁谤等;由大众共业所成的”共灾”,有大自然的风、火、水、旱、震灾,乃至战争、虫害、瘟疫等天灾**,这些大家共同感受到的灾难,就是众人的业报所招感,称为共业。
记得有一次我在哈佛讲演,有人希望我具体说明佛教对于国家、社会能提出什么贡献?当时我说,举凡三藏十二部的圣典,都可以有益于国家社会。简单地说,只要一个五戒,就可以治国平天下。
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现在社会上许多作奸犯科、身系囹圄的人,无不是违反五戒之故。譬如杀人、伤害、毁容,就是犯了杀生戒;贪污、侵占、抢劫,就是犯了偷盗戒;妨害风化、破坏家庭、重婚、**、拐骗,乃至贩卖人口,都是犯了邪淫戒;诈欺、恐吓、倒会,就是犯了妄语戒。而所谓饮酒戒,除了饮酒外,包括吃**烟、吗啡、吸食强力胶等毒品,不但伤害自己的智慧,还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
如果人人都能受持五戒,则不杀生,对于他人的生命能够尊重而不侵犯,生命就能自由;不偷盗,对于他人的财产不侵犯,财富就能自由;不邪淫,对于他人的身体、名节不侵犯,身体、名节就能自由;不说谎,他人的名誉、信用就不会受到伤害;不饮酒,甚至不吃毒品等刺激的东西,对自己的健康、智慧不伤害,同时也不会侵犯他人。如此不但牢狱里没有犯人,尤其如前所说,个人能持五戒,个人的人格道德就健全;一家都持五戒,一家的人格道德都健全;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能奉持五戒,则国家社会必定和谐安定。因此,只要弘扬佛教慈悲戒杀的教义,只要人人奉行五戒,自然可以改善社会风气,甚至转变人类的共业,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耶律水墨和众人一样,被王木木绕得七昏八素了,看王木木谈兴方浓,后面还将滔滔不绝,太专业了,谈点实际的吧,转方向吧,饱暖思淫,食色性也,大宋羁糜州的代表仙女吉玛就插上来问了:“大家都知道我佛慈悲,为什么重生时不让我们每个女子都有羞花闭月的容颜?”
王木木看了下提问者,觉得这不是挑衅者,是一未开化者,点拨一下吧:“羞花闭月?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佛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占婆国国王跋摩三世的代表娜丽雅问道:“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王木木想,是不是女人都比较悲天悯人,就神叨叨的回答:“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蒲甘王江喜陀的代表江桑哥问道:“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王木木回答:“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交趾李朝李英武的代表太师李道成问道:“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王木木回答:“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青唐吐蕃首领董毡的代表阿里骨问道:“如何才能如佛般睿智?”
王木木回答:“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缘起即灭,缘生已空。我也曾如你般天真,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古格王室的代表象雄问:“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王木木回答:“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象雄又问: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王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