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高骈老谋深算, 竟然中了黄巢圈套, 当张璘已经战死, 饶州已陷时, 高骈还沉浸在对未來的幻想中, 遂上奏朝廷, 声称义军“不日当平, 不烦诸道兵, 请悉遣归”,
当黄巢获悉诸道兵已经北渡淮河, 散归其镇, 而且义军也恢复了作战能力, 三军铺天盖地, 一举杀死张璘, 大败淮南兵, 并乘胜攻占了睦州, 婺州, 宣州, 从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了长江,
滚滚长江东逝水, 黄巢站在长江北岸, 从内心发出了一声长啸:中原, 我黄巢又回來了,
现在, 他已经踏上了淮南这片风吹两岸稻花香的土地, 不久, 便会直逼高骈老巢:扬州,
公元880年七月, 扬州,
杨州的七月, 正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 气候宜人, 硕果初结, 可是, 高骈的心却荒凉的如北风呼号的寒冬,
被人当猴耍当然不好受, 更让他气愤的是自己的爱将张璘被杀, 现在, 黄巢那厮又嚣张的攻到了自己门口,
可恨呐, 可恨, 高骈欲哭无泪, 在心里, 将黄家的祖宗骂了十八遍,
要按高骈早年的脾气, 他早就点起军队, 撒上黄豆, 烧好纸兵纸马, 向黄巢讨回面子了,
可是, 今天不同了, 今天的高骈已经身居高位, 富贵在手, 需要意气用事, 与人拼命吗,
而有人却认为高骈应该出兵,
这个人就是毕师铎, 此人是黄巢的老乡, 草军的创业元老, 曾经的义军大将, 在二年前, 义军连败, 前景暗淡时, 他举兵投降了高骈, 在背后捅了老乡黄巢一刀,
现在, 毕师铎要捅黄巢第二刀了, 他站出來, 走到高骈面前, 说道:"乾廷倚公为安危, 今贼数十万众乘胜长驱, 若涉无人之境, 不据险要之地以击之, 使逾长淮, 不可复制, 必为中原大患, "
初闻此言, 吓人一跳, 毕老师的思想改造的这么快, 二年前还是挥着大刀要砍皇帝的反骨仔, 到了这会就变成忠国忠君忠民的三忠好战士了,
可是, 不得不佩服毕老师的精准眼光, 作为长期在草军内部当过大领导的人, 又是黄巢的同乡, 他十分清楚, 黄巢这个人的野心极大, 此人非王仙芝之流, 要是让他安然渡过淮河重新进入到中原腹地, 必将引发中原大乱,
毕师铎话音刚落, 旁边, 又有一人上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人, 就是高骈最信任的谋士,
其实, 高骈也算得上是个好青年, 好员工, 好干部, 他以前立功无数, 荣誉称号一大堆, 甚至, 他完全有希望成为大唐郭子仪第二, 可是, 他最终的下场很不好, 在新唐书里, 他蹲在了逆臣卷里,
这一切, 都是直接拜这位谋士所赐.……
此人, 姓吕名用之, 鄱阳人氏, 那时, 吕, 不是一个常见的姓, 但在差不多一百年以前, 唐朝就有一个很有名的吕姓人, 就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巧的很, 吕用之也是修真之人,
看看他的成长经验, 吕真人的过往很是让人心酸, 早前丧失双亲(既孤), 挂过单(依舅家), 做过贼(盗私其室), 流过亡(亡命九华山), 修过真(事方士牛弘徽, 得役鬼术, )还干过医药代表(卖药广陵市),
眼下, 他投在高骈门下, 现在, 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高骈打仗要烧纸人纸马, 兼撒黄豆了,
而吕用之能有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 那些无依无靠的生活, 那些寄人篱下的岁月, 那些山野狂奔, 迷于丛林的日子, 那些烈日街头把嘴皮磨破以求卖一药丸的往事, 他再也不愿尝试了,
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走, 现在, 他已经是高骈最信任的谋士, 他要牢牢的靠住领导高骈, 安稳的活下去, 可是, 高骈不是他一个人的, 现在, 毕师铎要來跟他相争,
于是, 吕用之在毕老师发言完毕后, 轻轻踱过, 不急不慢, 说出了一翻道理來:公勋业极矣, 贼未殄, 朝廷且有口语, 况贼平, 挟震主之威, 安所税驾, 不如观衅求福, 为不朽资也,
翻译:将军, 你有震主之威, 要小心办事, 不要冒尖求功了,
结论是:应该坐山观虎斗(观衅求福),如此, 咱们可保永垂不朽,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人都是以已为本的, 这两位意见如此相左, 当然有自己的考虑, 毕老师不用多想就可知道, 他是草军的叛徒, 要是黄巢成功掌控了天下, 他难免要成为肃反的第一对象,
可是, 吕用之是出于一片忠心吗, 高骈微微摇头, 非也, 他只不过是眼红毕师铎被高骈器重罢了(畏师鐸有功), 吕道长, 史记高骈嬖将, 嬖, 司马迁在史记里就写周幽王嬖爱褒姒,
吕用之就是高骈的心腹爱将, 心腹爱将见老毕要横刀夺爱, 当然不许, 所以针锋相对提出了另一套解决方案,
高骈一时间陷入了为难中,
最后, 结果出來了, 吕用之的方案得到了高骈的采纳, 原因很简单, 吕用之的方案字字切中了高骈的利益所在,
现在, 高骈已经做出了决择, 当即发出了密件, 内部传阅:大家各守城池, 给黄巢让出一条路,
为了掩饰自己放纵黄巢的过失, 他先给朝廷发了一份八百里加急:皇上, 黄巢有六十万大军驻在天水, 离我扬州只有五十华里了,
七月, 黄巢率军从采石北渡长江, 进围天长、六合等县, 义军一时兵势甚盛,
朝廷本对高骈寄以厚望, 这时见高骈告急, 顿时慌了手脚,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