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剑指沉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剑仙学摘要第(1/8)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燕长风先生的一篇剑仙学文章

    剑仙学,是祖国传统文化之精粹,它代表着武学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养生学之巅峰。吕洞宾真人御俨飞空的神迹,“口吐剑光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的记载,激励着多少有志之士为之心驰神往!然而,因为历史的及其自身的运化规律等方面的原因,剑仙学的全体面貌一直不为世人所知,只有灿烂瑰丽的传说留传人间。而今,道运宏升,在我中华步入21世纪之际,作为炎黄传统学术受益者的我,亦当顺应时运,将数十年潜修密炼的绝世之学道家剑仙学颂于世,以飨仙学与武学的爱好者。

    一、剑仙学的历史

    依据本门历代传承之秘典之记载,剑仙之学,可向上追溯到远祖轩辕黄帝“作神剑利器十五,以镇九州”之时。其大兴于战国时期的燕国,成熟于唐宋时期,完善于明。到清代,道家人才辈出,如李涵虚、柳华阳、黄元吉、闵小艮等,皆为不世仙才。于是乎道家学术,大行于世,剑仙学亦随之而渐露端倪。依周易之理,此时学术处于“地雷复”卦之时期。尔后经民国至今,正当三阳开泰之“地天泰”卦之时期。可以预言,在今后的三五百年内,最具自然科学色彩而宗教、哲学之色彩较淡的道家文化,必能代表中国本土文化,先于儒、释二教与西方文明相融汇,互通有无,成其光明盛大之景象。剑仙学,也必将随之大放异彩。有心以学术济世者,不可不留意于此,未可数典忘宗,妄自菲薄也。

    二、剑仙学的地域性

    剑仙之学,其发祥地是战国时期之燕国。因为“燕人慷慨好义,兼雅爱神仙之学”(司马迁语),可以说仙风与侠骨并具是该地区人群的共同属性。加之当时燕国君主好道,遂造成了一种兴旺发达的学术氛围。于是,如同达摩祖师远观中国“有大乘气象”而渡东海来、传法少林一样,当时的高人异士、剑侠丹客云集燕国,授徒讲学,剑仙学遂生焉。南怀瑾先生在研究道家文化时亦说燕国是中国神仙学术与技击术的发祥地。后来北风南渐又传入山西、四川、。山西有谌姆派女丹道术,即以剑仙学为务,但后来式微不彰。惟有蜀地剑仙,在明清两代,如日月中天、神迹屡出,及使天下人皆知世有剑仙矣。

    三、燕地剑仙学的传承

    笔者缘分所至,自幼得蒙恩师龙在天的指点,研习剑仙学。开始时对之半信半疑,后来功修入妙,体悟渐深,并核之近代高等物理学,一一印证,方知剑仙学是一门目前尚不为人们所知的自然科学。它有理有法有效,真实不虚,只有严谨的科学性,决无荒诞的宗教性与苍白的哲学性。恩师深入道海,学识广博,早年留学研究科学,中岁入道,曾为法忘躯,深入山西、湖北,青城山、中条山、武当山中,均曾长往,与高隐藏之士相互参证,并不存门户之见,每将医理、武理与治道、自然科学之理相互发明,巧加指点,自觉受益菲浅。剑仙学的传承,不限年龄、性别,只重德性,有“四大德规”:“一曰惩恶锄*不惜剑;二曰仗义疏财不吝啬;三曰清刚自持不淫邪;四曰兴贤进能不妒嫉。”凡贪财**、贪生怕死、嫉贤妒能之辈,皆不足以入剑仙门中。

    四、燕国剑仙学的学理

    燕国剑仙学有“术剑”与“道剑”之分。术剑者,有形有象之剑,以特殊方法制成,用以抵御外侮;道剑者,先天一气也,为无形无象、生养天地的太和元气。道人以法凝结此浩然刚大之气,以之透金石、贯鱼鲁,沛然莫之能御。这既是武学之“神勇”至境,又是仙学“神仙”之地步。近代仙学倡导者陈樱宁先生说,学剑仙者所修只是后天金气,其人尸解之后,剑术遂告无用,若能向上一步,参透造化,采取先天金气,就又回到金丹大道的正途上来了云云。殊不知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误会。后天金气,“术剑”也;先天金气,“道剑”也。真正剑仙学术,早已突破了打打杀杀的“杀手”层次,服食元和,驭天地六和之正,飘然世外焉。否则只是一“剑客”尔,不足以语“仙”也。黄元吉真人在及中所说“铸剑”之论,潜合“道剑”之理,尤为高见。恩师曾借用佛家术语说:“剑仙之剑,是后天有形之剑,是小乘语,不了义语;是先天无形之剑,是最上乘语,了义语。”五、燕地剑仙学“神剑飞仙换质秘要”刍议“神剑飞仙换质秘要”,为本门入门筑基要术,分换精、换气、换神三层功夫,旨在通过修炼,使学者后天重浊之体由量变到质变,换为清灵之仙体,脱胎换骨,超凡入圣。“换精法”:该法分站、坐二式,配以相应手印,口诀相同,以产生“神水”改变一身液态结构为目的。“神水”有诸多提法名目,以表述其在医武道诸方面的不同作用。曰“神水”,是说其形态为液态,而区别于寻常体液也;又曰“大药”,言其治病疗疾,使绝症逢生之效也,人体通过修炼而合成的“大药”,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疗疴妙药,远非寻常中西医制煞费苦心可比,无任何毒性,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看,对癌症、结石等疑难杂症有奇效;又曰“神仙粮”、“天人粮”,言其区别于寻常饮食,为修炼人所独有也。通过修炼,开启了人体小宇宙之“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系统”,神水服之不竭,其营养价值远右面平常世间饮食可比,自然为思饮食,辟谷休粮也。这区别于“假辟谷”,即明明有饥饿之感,却硬撑面子,以惊人视听耳目。又曰“千斤坠”、“水银劲”,言其在技击上之效果也。

    恩师在一书中有妙论:“内家上乘武学,讲究‘内劲’;但内劲究属何手,是何形态,则多茫然,即使为师者亦少有知者。或有强作解人,以神经反射说者,以受力分析说者,此皆细枝末节之谈,末到根本立足之实地也。不知内劲之物质基础,即‘神水’也。内劲在身,如水银在皮袋中,此其性状也。修持为本为体,技击为末为用:修持乃蓄内劲,积‘神水’,如向皮袋中灌注水银;技击乃发劲,运动‘神水’,如使水银在皮袋中动荡,以打击外物也。修持至宴席水生,其质清凉甘甜,其性沉重异常,远过寻常体液,吞入丹田,一路“咚咚”有声如雷。此步剑仙学谓之‘水银灌体’。久之一身液态结构尽为水银样神水取代,则觉全身如一大皮囊,内中盛满水银样液体,谓之‘(水银)真汞满体,内劲充足’。

    此时节举手一投足,身中如翻江倒海,水银演地,汹涌澎湃之状,毁物伤人,易如反掌。剑仙学谓之为‘先天水银劲’(或真汞劲),非如常人体内空空,以后天血气之力为能也。

    -->>(第1/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