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道无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无极》楔子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无极》已经在我的脑子里构思了很久,两个多月前我无意间得到了这个灵感,于是我决定写这样一部名叫《无极》的东西。【叶*子】【悠*悠】当然我要说明的是这跟陈凯歌的电影《无极》和郭敬明写的那个《无极》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也不沾边,更算不上是跟风炒作。这个灵感是谢磊无意间给我的,我之所以要写其实也是想写给她的。我迟迟的不能下笔,主要是我不想将其写成玄幻或者魔法那些题材,我想写成神话,中国人的神话,只关系到道教的一些精髓。我想将中国民间流传的神话和道家的一些传说串联起来,写地地道道的中华文明里的一些东西,塑造一种属于我的。我期望这个《无极》在我的笔下成为像《希腊神话》或者《西游记》一样的作品。“无极”这个词在中国就是道,就是一切,是中国璀璨文明里的一个经典之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道,无极的主要依据就是来自道教的道的解释。

    为了写《无极》我查阅很多道家的经典和一些儒家的学论,对于周易之类的我也详细的查看了一些,关于“无极”和“道”的一些想法或者见解已经在我的脑子里成型。这部小说的基本框架我也已经初步的构思成型,但是我应该用什么语言去写却一直困惑着我。毕竟很久不写了,而现在要尝试着写一种新的题材,脑子里有些恐慌。我倒不是怕我写不好,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将我写的东西让那个出版社出版,也没期望过要有什么好的舆论。我写就是因为我要写,我想写。就像写诗歌一个样,因为那是我必须做的,我写给我自己,不怕别人评说,也不怕别人批判。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只在乎那是不是真实的我写出来的,是不是我已经竭力而为。

    仙、人、妖、魔、兽、鬼,这我塑造的六道应该怎样去阐述,我一直没能找到更好的阐述方式和思绪,因为很多东西都是虚幻而来的,或者是根据一些民间传说以及道教的记述才能找到的,而所谓的轮回这是借助佛教的一些教理。这些是只属于中国的东西,在西方很多是不能讲通的。

    关于三皇五帝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应该用我的想象去描绘,毕竟这不属于道教的范畴,更算不上是儒学的范畴,很少能在文献里找到肯定的描述说到底谁是三皇五帝。关于对三皇五帝的记述在一些史学记载中都是有的,但是三皇和五帝却有好多版本,众口不一,这也就给了我一个突破的缺口。我把三皇列成盘古、女娲、无极就有了一些力度。毕竟关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传说家喻户晓,那么天开了人造了之后世界是谁来主宰的,我说是无极。“三皇制世,五帝分伦”这是千古流传的学论。

    道家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可谓之深远,与孔老夫子的儒家一同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成就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伟绩,可谓之中国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点com道教这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就是借助道家主要思想衍生而来的。当然在道教的衍生过程中也同时吸收了墨、名、法、杂、农、兵、医、小说、阴阳、纵横等几家的一些学论和他们的精髓,甚至道教还将儒家的一些思想和道家的某些思想做了一下延伸和结合。当今道教公认战国时期楚国的道家著名人物李耳为创始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子”或者是“太上老君”,他所著就的《道德经》被公认为道教思想的根源。虽说佛教在后来几乎主宰了中国宗教的发展,但是道教却始终在民间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位置,大多的民间祭祀仪式或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都还是由道教理论演化来的。甚至帝王也均借助道教的一些神仙色彩来解释自己的出身,告诫自己的子民他是神派遣来的,在大地之上就享有神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和威严,并渲染自己是“天子”。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平乱安邦的思想工具和指导要领,那么道教就是中国封建统治稳定社会巩固统治思想的一种工具和洗脑方式。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进程中,佛教无非是在中国民间一直扮演着一种祈福的寄托角色,当然有时候会跑上政治的舞台,但是却一直是个跳梁小丑的模样。即便是统治阶级企图用佛教更替道教在中国民间的思想地位,但是平民百姓还是或多或少的不能融入佛教的范畴,因为真正的具有着实战和实用价值的还是道教。

    中国是个新鲜事频出而且花样不一的国度,各种神灵妖魔在民间肆意的被人传讲,而且逐渐形成流派和地方特色,随着外来的一些文化或宗教的传入,更是百家争鸣。道教在复杂的民间文化中宗教体系不断的扩大,将老百姓的需求都笼络起来,不同的道教流派都逐一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民间精神寄托里程碑。随着道教的发展,将周易的一些内容也都包揽起来,更具有了实用价值和生存能力。最早的道教主要有宿土、麻衣、众阁、全真、茅山五大分支体系。其中宿土最擅长工程修缮、建都立业,后世的一些风水学理论多数起源于宿土。而众阁讲求的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所以注重的是养身与医药。全真则主张激发人体本源的潜质,讲究练武强身,以求羽化升仙。而麻衣则预测、占卜,大家比较熟悉的麻衣神相实际上就是麻衣理论的沿袭,是周易与道教的一个结合。茅山是道教中主要依赖攻击的一门分支,这门道术讲求以“驱”为主,以“降”为佐,其原理大概是激发人体本能的潜质,或者借助某些符咒的特有力量,驱散或者斩杀某些不吉利的东西,在茅山道术中,神鬼有着不灭之理,最多是将其驱赶、封禁或是“降伏”,在民间许多驱鬼伏魔的巫婆神汉,其方法本源都与茅山道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历史演变与人们意识概念的不断变化中,真正意义上的宿土、麻衣、众阁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具经济利益的看风水、算命等个别半宗教化理论的兴盛,逐渐的这三个分支流派合并,并入了周易。 ~而全真和茅山两个流派为了适应生存也同时几乎合并,成为了驱鬼斩妖先投军。然而无论是什么道教流派都以“道”为根,以“德”为统,或多或少的保留着一些道教基本的学术理论和伟人的世界观,都以捍卫正义、锄强扶弱为最终追随的修养。

    在今天人们之所以对道教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主要是来源于《封神榜》、《西游记》、《八仙过海》、《七仙女》这些小说或者是民间传说。随着电影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原本在民间节日或者祭祀中出现的仙神有了一个深刻认识。但是在这些小说或者传说中流传下来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