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魂之逆势而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九章 黄粱一梦数十年(五)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伪同治七年(1868)四月,乌苏里江东南青岛(今阿斯科尔德岛)爆发中国淘金工人反抗沙俄殖民者的迫害和驱逐的武装起义。四月初九日,沙俄派水兵登岛镇压,被早有的起义群众消灭过半。后沙俄又从海参崴调来西伯利亚舰队围攻青岛,起义者被迫转移。撤到大陆后,起义群众不断主动袭击沙俄侵略者,相继烧毁黄岛、石庙子、蛤蟆塘一带俄卡,将守卡俄兵全部消灭。起义者联合苏城等地人民,扩大抗俄武装,队伍迅速扩大至三千人,并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普遍支持和响应,且声称要攻破海参崴,迫使沙俄不得不宣布滨海一带处于战争状态,调动大批军队进行镇压。一个月后,青岛人民抗俄起义失败了,但整个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中国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并未停止,他们采取各种手段对侵略者进行打击、骚扰,使沙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未能对该地区实现有效的统治。

    六月初九日,以清政府“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头衔率使团出访各国的美国前任驻华公使蒲安臣,在美国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擅自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即《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也称《浦安臣条约》)。共八条,主要内容为:一、中国于原订贸易章程外,欲与美国商民另开通商、行船之路各事,均得自订章程,但不得违反原约规定。二、清政府得在美国各埠设置领事,美国当照各国例予以优待。三、两国人民在对方国内都不得因宗教不同而受到歧视。四、两国人民前往对方游历、居住,皆照最惠待遇办理。五、两国人民皆可在对方进入大小官学,并受最惠待遇;皆可在对方设立学堂。六、美国“向不赞成”无故干预别国内政,将来办理各种制造事业需外国帮助时,美国自愿襄赞。该条约的签订。为美国扩大掠卖华工,加强对中国的文化、宗教侵略提供了方便。同治八年十月双方在北京交换了条约批准书。

    六月二十八日,西捻军败于山东茌平徒骇河,全军覆没。先是。同治五年十二月。西捻军在陕西灞桥十里坡大败清军,进逼西安。清军总兵刘松山率湘军来援。西捻军遂撤离西安,于同治六年二月到达渭北回民起义军活动地区。为粉碎左宗棠坚壁清野战略,冲破清军围堵,西捻军在该年九月间进军陕北。连克安寨、延川、绥德等城,并大败刘松山,杀其部将李祥和。十一月,得东捻军被围消息,西捻军立即东进,十一月二十二日突破清军黄河防线,经山西、河南进入直隶。同治七年一月直逼北京西南卢沟桥,计划进攻北京以吸引清军主力,解东捻军之围。清廷急命恭亲王奕欣会同神机营王大臣办理巡防事宜,又命钦差大臣左宗棠总统直隶境内各路清军防堵西捻军。西捻军因孤军深入。遭到清军包围。二月二十三日饶阳一战,幼沃王张禹爵、怀王邱远才等战死,遂渡滹沱河南下。三月二十五日进入山东,后转战于直晋交界一带地区,并一度进逼天津。清廷命左宗棠严防直晋交界,李鸿章严防直鲁交界,又派钦差大臣都兴阿赴天津等处,会同左宗棠、李鸿章进攻西捻军。西捻军寡不敌众,被围于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六月二十八日在平南镇一战,西捻军全军覆没,仅梁王张宗禹率十八骑冲出重围,不知所终。至此,坚持十六年,纵横八省的捻军起义最后失败。

    八月,中国自制的第一艘木质明轮蒸汽军舰“恬吉号”(后改“惠吉号”)下水。先是,同治六,江南制造局造船厂建成,并修建了一座长一百米的船坞,同时由机器厂和锅炉厂分别制造船用机器和锅炉。“恬吉号”即为该厂以自制的机器和锅炉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建造而成的,该舰长一百八十五尺,宽二十七点二尺,排水量六百吨,马力三百九十二匹,吃水八尺,备炮九门,当“恬吉号”军舰在黄浦江举行下水试舰仪式时,上海全市为之轰动,欢庆我国第一艘明轮蒸汽军舰试航成功。

    因西北边疆动荡不安,清政府派左宗棠西征。左宗棠到陕西后,全力镇压回民起义。同治八年(1869)八月,提督刘松山率老湘军从陕北绥德进攻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到吴忠堡,又围金积堡。同治九年,刘松山之侄刘锦棠统率老湘军力攻,十一月十六日,占领金积堡。同治十二年,回军首领马文禄战败降清,随即被处死。白彦虎率部逃往新疆。至此,陕甘回民起义失败,左宗棠安定了陕甘地区。当时,新疆成为浩罕、俄、英三国角逐的战场,随时有被瓜分的危险。光绪元年(1875)三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绪二年(1876)二月,左宗棠任命刘锦棠为前敌统领,率清军分三路入疆。到九月中旬,新疆北路全部收复。清军平定北疆的分裂割据势力后,刘锦棠于第二年(1877)又率军南下。三月十三日,张曜、徐占彪与刘锦棠军一同攻克吐鲁番,清军收复吐鲁番全境,阿古柏自杀。光绪四年(1878)提督董福祥收复和阗。至此,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全部由清军收复。左宗棠西征,既安定陕甘,又使新疆免于沦为殖民地。清廷终于控制住了西北地区的局势。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第一任新疆巡抚是刘锦棠。

    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湖南湘乡人,生于鸦片战争后的1844年。父亲厚荣、叔父松山,都是湘军中的军官。刘锦棠10岁时,其父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1] 丧生。成年后[2] ,投入叔父所在的湘军,随同叔父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积勋至州同、巡守道。还获得了“法福灵阿巴图鲁”的荣誉称号。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刘厚荣参加湘军,在岳州(今岳阳)被太平军击毙。从“报其父仇”的目的出发他15岁时投入刘厚荣生前所部。此后随其叔父刘松山转战于江西、安徽、陕西等地,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积功至道员。成为老湘军中后起的年青将领。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陕西,甘肃等地回民相继举行起义。屡败清军。1867年(同治六年),清廷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兵镇压回民起义军。1869年6月,清军兵锋直指甘肃义军的重要基地金积堡。左宗棠以刘松山老湘军为主力。对金积堡地区发起猛烈进攻。由于回民起义军积极防御作战,清军粮运不继,进展缓慢。1870年2月14日,老湘军统领刘松山被义军击毙,清军士气大挫。为了应付危局,左宗棠起用当时任老湘军营务总理的刘锦棠代理统领。并提出了“坚守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