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实则是替天行道,代天罚罪。
此举自然不会写入青史其中,于是史官为尊者讳,曲意逢迎。
后人所知道的,就是每个王朝灭亡,几乎都与一个女人有关,上古夏商周三代也不例外。
夏桀时龙涎,商纣王时妲己,周幽王时褒姒。
释教说因果轮回,妲己乱商,武王伐纣,而末代皇帝周幽王为博倾国倾城的褒姒一笑,乱举烽火,导至外戚世家大族勾结四夷北狄,西周灭亡,留下倾国倾城无穷思索。
事实上,历史上这类女子多被冤枉,把一个超级帝国灭亡完全算到一个女人头上是欠公允。
商纣王时妲妃自然也算一个,根据正史记载,纣王征伐有苏部落,俘获到美艳妲己为妾,纣王非常宠爱她,为她作酒池肉林,天天与她酣饮作乐,更设炮烙之刑,使人肉身相逐,妲己于是大乐。
到武王代纣,斩妲己头,悬在小白旗上示众。
而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剑侠小说《封神榜》流传而为人所熟知。
《封神榜》上说她艳如桃李,妖媚动人,是千年蛇精奉女娲命幻化成为人,蛊惑纣王误国。
周人灭商后,周武王姬发欲杀此妖姬,因被其美色所眩迷,举刀手软而不忍下手,最终在天罚威迫下,终于现出原形,而被姜子牙擒住斩首。
《封神榜》属于神话小说,还有许多稗官野史,传说妲己是一个蛇蝎美人,千古罪魁祸首,具体事实约有这么四条,第一,纣王为讨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和珍禽,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第二,严冬之际,妲己遥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根骨特殊,而将他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冻原因。
第三,妲己半蛇半人,半妖半兽,目睹一孕妇大腹便便,为好奇,不惜剖开孕妇肚皮。
看看腹内究竟,枉送母子二人性命。
第四,妲已怂恿纣王杀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证传说中真圣化人之心有七窍说法,结果什么也没能看得出来。
以上种种记载及传说,久已家喻户晓,深植人心,一直到前朝的陈叔宝也因爱女色被人口诛笔伐,众口铄金,说后主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既属邦国殄瘁,不知稼穑艰难。
他宠妃张丽华也总是被世家大族的人形容为妹喜、妲己一般角色。
陈叔宝左右佞臣还有施文庆沉客卿等人,他们对于如何横征暴敛很有心得,昏君当然满意。
朝中也不是没有敢言直谏之士,如傅縡章华等,只是他们不是主流力量,陈叔宝对他们也不耐烦,一杀了事。
陈叔宝爱文辞,于是与同样善作浓词艳赋江总孔范等人走得很进,他?,他们最有名作品便是那曲《玉树后厅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厅花!这也成后世亡国之音代名词。
但很少有人知道或者想起来,陈叔宝两岁时就因江陵陷落而同母亲一起被西魏军掳去,直到十岁才重返江南。
仅从这点看来,他身世,与春秋战国自幼便在赵国做人质始皇帝嬴政颇有几分相似,只是入宫后多年养尊处优生活抹平他幼年时苦难经历在心中痕印,也许是他也明白事以不可为,干脆走上末世狂欢道路,总之,他即位之后所作所为,完全可以当作亡国之君模板。
那个想要强纳施念慈的陈宣帝暴卒去世,太子陈叔宝即位,是为陈后主。
而权力的迷醉,就是哪怕是这个内忧外患,朝不保夕位子,还有人想去抢。
陈宣帝去世时,陈叔宝与两个兄弟叔陵、叔坚同在宫中伺候,叔陵在陈叔宝伏地痛哭时,抽出切药用短匕砍在叔宝颈后,幸亏刀不如术铠,再加上太后、叔坚等人相救,陈叔宝才免于横死。
叔陵逃出宫后,还想召集部下,并释放狱中囚犯,妄图做垂死挣扎,被萧摩诃率兵扑灭。
这次事情没有闹大,陈叔宝也伤得不重,没过多久就顺利即位,当上帝姓天人包围下南朝最终一个皇帝,直到天波杨府替天行道,吊民伐罪灭了南朝陈家为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替天行道这个词,已经无法让施恩产生任何愤懑以及憎恨情绪。
不,是不能产生。
施恩必须拼命地抑止自己的心。
为此,他几乎没有什么感情表露出来。
但并不是说没有感情。
当然,直到十七岁为止,他在完全不与凡人相处地方养大,从穆柯寨下山后才刚刚开始体会感情这种东西。
施恩微微地皱起眉头。
彷徨愤怒是无法完全抑止感情。
不过施恩必须学会驾驭自己感情。
当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感情时候。
那时,就会把周围所有人,甚至无关的无辜者都卷入其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要事情由自己决定。
界线并不是谁能决定,不能假借他人之手,总有一天一定得由自己亲手画出那条线。
这才是力量。
南朝陈是全民公敌,商纣王帝辛更是天夺其魄,在武王伐纣过程中,因为商纣王帝辛不拘一格降人才,而非一味的依靠门阀世家,故扶持商纣势力仍不乏其人,甚至有寒门散修,凡人的高明之士为其卖命,但最终都因违反天命而功败垂成。
这种天命从纣王到女娲宫进香之后便开始,于是就有蛇精化为妲己,迷惑纣王,唆使纣王做出无数倒行逆施暴行传说。
传言中有鼻子有眼儿的说纣王功成名就,广招民女,沉迷酒色,加上各种苛捐杂税,百姓是怨声载道。
眼看大商朝气数将尽,浩气渐弱,妖孽孳生。
蛇精妲己化身美女,进献宫廷,惑乱君心。
纣王沉溺于妲己美貌,于是听其妖言,设炮烙之刑,残害忠良,毫无顾忌。
满朝上下,无人再敢上奏忠言。
妲己又让纣王奢建酒池肉林,遍挂忠臣之骨,夜夜笙歌,饮酒作乐,荒靡无道,全不顾治国大事。
朝歌城里妖气冲天,惊动天庭。
玉帝震怒将罪人间。
三年大旱,又三年大水,可怜百姓受此涂炭,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苦不堪言。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