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莉莉把戈咏琦安排在她的公司后勤部统计室工作。
戈咏琦每天要做的事,就是把公司所属各系统各部门报上来的生产、销售等各种情况综合拢来,集中写成汇报材料,下班之前向办公室汇报。
无容置疑,这样的工作是非常轻松的。各个部门一般都是在每天下午下班之前就主动把有关的情况送来,他就把它们进行归类总结。
他有他自己特有的优势——阅读能力相当强,简直可以作到一目十行;书写能力强,行文记叙一泻如流;头脑敏捷,思维活跃,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恰当的处理方案;文学功底又深厚,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恰如其分又生动有趣;还会使用电脑,这对他本来就已经具备的果敢迅速的办事风格,简直是如虎添翼。
所以统计室这种工作在他手上,每天的任务几乎就是只需略动脑筋,便可一气呵成。因此,一天之中,除了工作以外,他的空闲时间相当充分。与高考之前的紧张忙碌比起来,他如今简直轻松百倍 。如果只从花在劳动上的时间这个角度来说,他一天的大部分光阴,似乎可以和一个无所事事的人相去无几。但他尽量不使自己空闲着,而是努力找事做,分内分外的事,只要能做到的,就做。他的信条是,让自己忙着,充实着。
忙碌之中,一转眼就到了月底,要发工钱了。“莉婶会给我多少工资呢?”戈咏琦少不了在自己心中闪出这样一个疑问。
正当戈咏琦心中感到捉摸不定的时候,3000块大洋,不多不少,一大叠新票子,用烫金的礼品帖子整整齐齐地装着,由财会人员笑容可掬地送到戈咏琦手上。
天啦!3000块!我才来这里几天!就得了这么多钱!戈咏琦兴奋得几乎疯了。
他一口气跑上公司后面的山顶,站在最高处,鼓起全身力气,大声呼喊:“喂!戈咏琦!你在哪里?你还是你吗?!……”
那一夜,他做了个长长的梦,梦见自己由一个“叫花子”起家,竟然当了“富翁”。
一个高中毕业生,真实经历过刻苦读书的日子,心中会十分清楚,考大学之前的艰辛岁月,是人生路上摸爬滚打的最大艰辛。而大学之门没有叩开,世人的唾弃、冷眼,亲人的反目成仇,简直如同落井下石,更令人苦味横生。你若想问,生活中什么是艰难,问问戈咏琦这样的人,准能得到合适的答案。
这丰厚的酬薪,全是来源于莉婶的恩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周末下班以后,戈咏琦买了一些水果、糖食之类的礼品去感谢许莉莉。
戈咏琦这样的人自然是单纯得可爱,他根本就没有见过世面,不知道如今在一个大型公司的老板眼里,小百姓门之间感恩报德的这类些小礼物价值是多少。自然这也使许莉莉直觉得戈咏琦老实厚道,早晚会有大用场。
“好了,咏琦。你离家远,只是吃公司的大食堂,没有小伙食。这些东西你就拿回去自己漫漫吃吧。我这里有的是,多了也会坏的呀。”许莉莉自然不会收下。
这更加使戈咏琦感激涕零。他心中暗自发誓:“今生今世,我至死不会忘记您莉婶,我的大恩人!”
从父亲的打骂中逃脱出来,戈咏琦偶然地闯入一个优越的环境,这两种经历都是人生旅途上难得的财富,对追求上进的人来说,这是人生路上截然不同的两堂修炼之课。为人处世的这种认真谨慎的态度,为他此后的发展带来了深厚的积累。
这里的工作,轻松而有收获,实在令人感到舒适。不过他没有想到去贪玩,刚经历高考,使他早就忘了玩是什么意思了。他总觉得要让自己的一生在追求中度过才有意义。是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就不能在生活中当国宝大熊猫----有人宠爱,有人供养,无所事事,只管吃喝玩睡地混日子。
他没有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来对待眼前的轻松处境,而是始终保持勤奋刻苦的心态,有意识地不使自己在轻闲状态下消沉。他总是主动找事做,每天从早忙到晚,做完了分内的工作就看书读报写文章,慢性延绵地不断充实自己。这样一来,他自然觉得,在莉婶这里工作和生活是多么地惬意。他告诫自己:我虽然读不到大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具有大学的文化学识水平。古今中外,没有机会金榜题名而做出大事业来的人有的是。他觉得,能否读大学和能否干大事这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
世界上的人类,个体与个体之间,总的说来,都是有差别的,但仔细研究,这种差别,其量并非总是很大,往往仅是一点点,一步或者半步而已。而问题正是这一点点距离,就成了信心、前进、奋斗、成功与灰心、后退、丧志、失败的分水岭。有的人,就是因为比人家多了那么“一点点”,就能吃苦中苦,就能做人上人;而有的人就少了那么“一点点”,就吃不了苦,就只能做等外残渣。我戈咏琦毫不隐晦地宣称: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一定要使自己用才干立足于世!
如果认为上不了大学就无能的话,那实在太片面了。眼前的莉婶就是面镜子。她在当上老板之前,实在普通得无以复加。她虽然只是个职业高中毕业生,但由于她干一行就爱一行,爱一行就专一行,所以她在同行中总是拔尖,最终成了出类拔萃的大公司老板。比如她曾经亲手做出来的龙须面等一系列食品,色味具全,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很多指名要吃,吃了就扬起大拇指夸赞不已,还要购买一大批回本国去。
历史长河中,这样的范例很多。爱因斯坦第一次考大学就榜上无名。可是这个4岁还不大会说话,上学后学习成绩老是一般,甚至排不上中等名次,被人们怀疑是低能儿兼傻子的人,从不终止思考、探索、追求,终于登上了科学的顶峰,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被誉为“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又比如蒲松龄,这个当时的落第考生,正是因为落第不落志,才给后人留下了《聊斋志异》这部传世佳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绝世诗人的千古名篇,作者是谁?竟然是千千万万的进士之外的落第秀才!
明代的李时珍也曾三次落榜,他十几岁就中了秀才,但之后的九年中,他三次考举人都没能及第。此后,他抛开金榜题名的**,立志从医,在历经27年的潜心钻研后,终于写成药物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