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身体不舒服,昨天去做了肠镜检查,结果是没有大碍,但由于久坐,会给身体造成隐患,今后要注意了。
==========================章节分割线========================
——不能提供?
王杨的回答让比尔·达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此之前,王杨的头脑和见识简直让他自惭形秽,可是如此聪明的人却在最后一个最简单的要求面前说了“NO”。
“为什么?”激动的比尔·达菲第二次从沙发上弹了起来,他双手摊开,身体前倾,鼻子几乎要凑到王杨脸上,这一次他可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的吃惊,“我需要一个解释。”
王杨无奈的说道:“因为你绝对不可能从我的父母手中得到你想要的许可和授权。我的父母倾家荡产送我到美国来读书,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他们唯一的儿子在刚刚到达美国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就放弃学业,去从事前途未知的竞技体育的。”
“前途未知?”一生视体育为生命的比尔·达菲被激怒了,他大声说道,“请原谅我的粗鲁,但是我实在无法理解这种荒谬的观点。看看现在的你,你已经是全美年轻人的偶像,数百万街球迷的宠儿,哈林区新的英雄;我可以向你保证,不出二十四小时,就会有大批商家挥舞着支票来敲你的大门,他们甚至能够从155大街一直排队到皇后区。当你的名气传到中国后,你根本无法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会成为开启全世界最庞大市场的金钥匙,你的身价将提升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只要你能够将自己的竞技状态保持二十年,不,只需要十年时间,你就会成为这个世界最富有的篮球明星。超过迈克尔·乔丹,超过大卫·贝克汉姆,超过泰格·伍兹。这样辉煌的成功怎么会和‘前途未知’联系在一起?”
王杨冷静地反问:“你也说过,这一切都建立在无可争辩的战绩上。那么,如果我明天没有拿到冠军呢?”
比尔·达菲一愣,随即断然说道:“这不可能!你能击败死神队,就不可能输给皇冠队!即使退一步,你输掉了比赛,仍然不会影响你的职业生涯,因为你只有十七岁,你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你的潜力,只要不是白痴和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王杨不疾不徐地继续问道:“如果明天的比赛我受了很严重的伤,不得不终结职业生涯呢?”
比尔·达菲又是一愣,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因为以王杨薄弱的身体对抗能力,在街球场上,这种可能xìng不是没有。
王杨平静地看着比尔·达菲:“你既然经常拜访姚明的家人,就应该知道,事实上大部分中国家庭都对运动员的行业持否定态度,包括姚明的家人。他的母亲方凤娣很多次想让姚明放弃篮球,进入普通学校,通过读书出人头地,要不是他们的收入实在无法解决姚明的吃饭问题,说不定现在姚明已经是某个大学的在校生了。不管怎么说,竞技体育是一项吃青chūn饭的职业,其中有太多的不可预知,而我们的生命却要远远超过这项职业的有效期限,所以在中国人看来,与其将未来押在这种不可预知上,还不如老老实实读书求学、平平稳稳上班打卡、安安全全退休养老来得保险。”
比尔·达菲沉默了一会儿,问道:“那么你呢,你怎么想?”
王杨傲然一笑:“我当然对自己有自信。可是现在我的自信有用吗?你需要的授权并不是来自于我啊。”
比尔·达菲试探道:“我们可以耐心沟通的,也许可以说服他们。”
王杨语带讥诮地反驳:“你已经和姚明家人沟通了两年之久,结果如何?”
比尔·达菲郁闷地说:“难道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吗?你们不是常说,天无绝人之路吗?”
“如果我进入的行业是NBA的话,也许还有一点儿商量的余地,但是街头篮球?”他自嘲地笑了笑,“我敢打赌,我的父母会怒不可遏地打断我的腿,并且立即结束我的留学。”
比尔·达菲更加无语,在中国待过两年的经历让他非常清楚“街头篮球”在那个古老国度的概念,如果说NBA意味着世界篮球的最高殿堂,那么街头篮球则是“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花里胡哨”的代名词,甚至在不了解街头篮球的二、三线城市里,几乎可以等同于“街头混混”了。在绝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眼中,从赴美留学生到街头混混,反差太大了,大到可以让他们不惜采用最激烈的手段来断然制止的程度——比如打断腿。
看着如丧考妣的比尔·达菲,王杨不动声sè地暗笑几声,其实他早就考虑好应对措施了,只不过想考验一下这个未来的顶级经纪人兼合作伙伴罢了。就好像钓鱼,一咬钩就急急忙忙往回拽的,通常很难得手,搞不好还弄得鱼死网破;必须反复较量,收放自如之下,才能笑到最后。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王杨一句话把比尔·达菲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带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什么办法?”比尔·达菲眼睛一亮。对于王杨的智慧,他现在是一点儿也不敢小看了。
王杨慢条斯理地说道:“这个办法说起来很简单,只是需要考验你的眼光和自信。”
看着王杨优哉游哉的模样,不知道怎么回事,比尔·达菲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奇怪的感觉,那种感觉像极了中国人的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咽下一口唾液,比尔·达菲小心翼翼地问道:“怎么说?”
王杨不动声sè地说道:“既然拿不到授权,那就不去拿。反正再过两个月,我就自动拥有了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了。我们的合同,就等到那个时候再签字。”
比尔·达菲疑惑地问道:“那么在此期间的经济事务怎么办?你不会认为美国的商家会有直到两个月后才来登门的耐心吧?”
王杨打了一个响指:“当然不会。这就是我说的考验了。这段时间,我的所有商业事务都会交给你来打理——当然了,那些必须履行法律程序的事务可以先往后放一放——我会给你充分的信任。当我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第一时间,就会和你完成签字。”
如果王杨说这番话的对象是一个中国人,百分之九十九的结果是被人当面一个大耳括子扇过来:这不就是说两个月时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