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5章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为帝王所忌,有些帝王自诩英明,嘴上说着不信,其实心里还是半信半疑的,自不必说现在离先秦上古还不算远,就连历史上两千多年后,信奉科学的康熙帝,同样因为长子胤褆被三子胤福告发用巫蛊厌胜诅咒太子而大发雷霆,所以这一招真是古往今来,百试百灵,对于深刻了解帝王心理的人来说,想要栽赃陷害一个人,最好莫过于将对方彻底打倒在地,永世不能翻身,而巫蛊术就是最好的一招。

    事已至此,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之前太过关注前朝的事情,竟然疏于防范后宫,也过于轻忽大意,才会被人有机可趁。

    刘桢道:“此女行径极为可疑,请阿父下令调查她在宫外的家人,以及平素与其往来之宫人,定能查出一些蛛丝马迹,而且此事只能交由外廷来审理,不可在内廷办,还请阿父明察!为表清白,恳请阿父允我自即日起封宫面壁,以待还我清白之日!”

    刘远听到最后一句话,脸色总算略略缓和了一些,叹道:“何至于此!”

    刘桢当然不可能像那宫婢一样自裁或自伤以表清白的蠢事,她的示弱之策也就是封宫了,至于有没有效果,并不在于眼前。

    “虽说清者自清,但人言可畏,女儿如此,也免得旁人说三道四,趁机诋毁于我,有辱阿父英明!”她的态度很坚决。

    从理智上来说,刘远不觉得向来深受自己疼爱的女儿会做出这种事,但是并不妨碍他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心里翻来覆去的反复疑虑,宫婢死前的陈述,更是将这种疑虑推到了高处。

    宫婢所言,时间与动机俱全,如果单从刘桢本身出发,她确实可能不会干这种事情,但刘桢跟刘楠同样也兄妹情深,为了兄长铤而走险,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自己死了,那确实不可能再因为看太子不顺眼就废掉他,而刘楠作为太子,也可以顺理成章登上皇位,然后就可以实施他那些狗屁不通的治国理念了……

    刘远不想再想下去,但他又控制不住这种念头。

    “也罢,既然你坚持,那就依你罢。”刘远听见自己这么说道。

    “多谢阿父成全。”刘桢拜道。

    虞氏自杀,宫婢指证,而长公主自请封宫的消息很快传遍宫廷内外,掀起一阵轩然大波。

    这一切虽然看似指向刘桢,但有心人无不看得出来,太子刘楠才是主角。

    为公主求情的人不是没有,趁机落井下石的也有之,但大多数人摸不透皇帝的想法,所以依旧在观望。

    这个时候,太子上表为长公主辩白,却遭到皇帝的斥责,皇帝让太子将心思多放在与匈奴的谈判上,不要将手伸得太长,干涉自己不应该过问的事情。

    与此同时,皇帝又下令廷尉房羽彻查内宫,审理巫蛊案。

    这个时候,有御史就谏言,道廷尉房若华与长公主有故,论理当避嫌才是。

    “……主自幼随帝起兵,镇守后方,功劳颇大,观朝廷内外,多为公主故交。主纵无谋逆之心,奈何人心多变,难保其中一二小人,臣恳请陛下下令彻查,勿要姑息,以儆效尤,为后来者鉴。”

    刘远的视线落在奏疏最后这段话上,停顿良久。

    不得不说,这封奏疏给他提了一个醒。

    刘远开始认真地思考起刘楠和刘桢现在的实力。

    刘楠本身有奋武军,自上次征伐英布之后,奋武军损失过半,后来又都陆陆续续填补了进去,现在总数有六七万左右,位于京畿附近,俨然一股不小的势力。

    而北军中尉诸干据说因为许众芳的缘故,与刘楠的关系也不错,更不必说如今军队之中大多刘楠旧日同袍故交,只要太子殿下一出声,只怕就是一呼百应了。

    再说朝中,九卿里,廷尉房羽就不必说了,他与刘桢有三年同守咸阳的经历在前,大司农郭殊的长子即将要尚主,同样也与刘桢关系匪浅,御史大夫孟行为人公正耿直,但却与刘桢有师生之谊。

    想到这里,刘远才发现,原来在不自不觉之间,刘楠兄妹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了让他有种心惊的地步了。

    作者有话要说:注:最后那段奏疏里的主就是指公主刘桢。意思就是说刘桢可能本身没有不臣之心,但是她现在在朝中势力太大了,陛下你要小心啊,她身边说不定就有这样的人,想要撺掇太子和公主行不臣之事呢。

    一个局不可能一下子就写完,一个人也不可能天天都是人生赢家,当然这样的文不是没有,我上篇BG就是无脑金手指小白爽文,但这篇偏严肃,不是除了女主之外都是白痴,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个性和行为,没有智没有勇怎么叫斗智斗勇?

    写快了是不认真,写慢了又变成吊胃口,写少了说我在敷衍,写多了又说拖沓凑字数,反正怎样都有人不满意,我只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大家也自便,喜欢的留个言,买个V,我就很高兴了,不喜欢的好聚好散,我也从不勉强,祝你们天天开心。

    蟹蟹小伙伴们的支持和留言,以及萌物们的萌物票!

    acarol扔了一颗地雷

    acarol扔了一颗地雷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