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此处暂时不提,以免重复。
和大悲真人同门的大师兄却是一位俗家,也姓陈字一真,人称逍遥客,此人淡于名利,人极正直,和掌门师弟,交好莫逆,真人赋性颇柔,崆峒派的大事。有时不免策出此老。
一般说来,崆峒长辈人物,大部都还正直,并无偏激之处,可是排行第二的一位,却是特殊。
道来也是巧合,昆仑崆峒两派,本属道家,但排行第二的,偏是僧人,在昆仑,有苦行禅师。在崆峒,却有崆峒僧朱清元,两人虽然同属佛门,性格上却适得其反。
苦行禅师,道行卓绝,对师兄弟友爱异常,但崆峒僧朱清元,虽然修为近百,却是一向刚愎自用。
在年龄上,他不但和大悲真人相比较,相差数十岁之距,甚至比大师兄陈一真,也要长上若干,在他眼中,什麽师兄掌门,不但是老弟,有的甚至是乳臭小儿。
他对昆仑派,成见最深,提起世仇,就得切齿几番着掌门人,劳师西征,和昆仑派一决高下,真人无法决断,几至弄得翻脸。
大悲真人的两位师弟,老四湖海居士史仁,偏向崆峒僧,老五蓝衣秀士戴梦华,此人年纪最轻,学养极高,武功出众,为人更是方正不阿,连崆峒憎朱清元,虽然藐视掌门,对他却有叁分忌惮。
玉锁夫人,赋性虽然温和,但临事却能当机立断,崆峒僧最是恼她,可是自从她走火入魔,人已全身不遂,连转动也需人扶持,长日地缠绵床第,自无法参入门中大事了。
这一来,对崆峒僧而言,无殊去掉眼中钉,行动上,愈加飞扬跋扈。
崆峒门中,在陈惠元这一辈,有十二大弟子,六女六男,俏哪吒陈惠元,排行最小,武功人品,却是首屈一指的一位。
崆峒僧和湖海居士,所罗致的弟子,恰好占了一半,湖海居士,还稍顾大义,所教门弟子,尚不过份特殊,崆峒僧的门徒,则仗着师傅护短,专一的欺侮门中兄弟姊妹,人家只有敢怒不敢言!
曾有一次,为着攻打昆仑,大悲真人,难置可否,朱清元勃然怒作,语侵掌门,蓝衣秀士看不过眼,不由冷然说道:“崆峒昆仑,相去不下万里,劳师远袭,殊非所宜,再说门中大事,掌门人如果草率决定,难免不蹈以往覆辙,详细考虑,正是掌门人稳重之处,还望二师兄切勿操之过急!”
话语虽然来得娓娓,但显然不表赞同。
崆峒僧拂然不悦。
可是蓝衣秀士也剑眉掀动,看情形,只要崆峒僧再不识趣,他也不甘示弱。
逍遥客陈一真,深知五弟个性,忙用话语岔开。
崆峒阴山,相距不过千里,崆峒僧竟想联合阴山作为己助,必要时,竟不惜和门中翻脸,甚至废去掌门,自己取而代之,那时以一派掌门之尊,自可为所欲为。
他因怀着此念,遂奔赴阴山,找阴山掌门玄风老道。
五老潜修洞府,不仅至为隐秘,外人绝不敢擅越雷池,也是机缘凑巧,合该武林出事,崆峒僧上了阴山,竟遇上长耳客,两人一见,竟是臭味相投,一俟崆峒僧把来意反比,那黄发尖嘴,麻脸大耳的丑八怪,遂为引见阴山掌门,掌教玄风道人,虽然一向坐大,对此并不太重视,但人家不远千里而来,自行投靠,却也不能过份使人难堪,遂允接见。
梅花五阳洞府,绝不容许外人入内,外人也无这种奇特功力,能耐那阴风奇寒,好在待客之处,另有天然别府这次接见,算是特别赏脸,不但魔头在座,连其余四老:寒冰老人,毒龙叟,元雾真君,以及太阴僧,也都走了出来,那天然洞府,额名琼宫,地当回峰合抱之处,山形曲折,不是长耳客为之领路,饶你崆峒僧武功再高,还发觉不来,此次离山,崆峒僧除带了一只云扫外,连那从不离分的广成铁剑,也末携出。
长耳客和他谈笑风生,走到洞前,崆峒僧犹未发觉,此处竟是一座天然洞府。
原来洞门已用青麻石紧紧封闭,看上去,却是一块天然大石,绝不疑大石中空、能作人修炼之处。
长耳客走到石前,咧嘴奸笑,双手平胸,缓缓推出,那大石竟发出一阵吱吱之声。
不须臾,石内雷鸣,洞门竟向右边推开,细看,大石上下,各嵌在石槽之内,石厚数尺,重逾千钧,内有木制绞盘,配以特种藤索,司石门开合之用,由於石门和四周石色无异,又配合得天衣无缝,竟使人无法辨认。
崆峒僧佩服不置,自认在眼力上已输人一筹。
出来开门的人,不但形容奇丑,由於指甲卷在手上,而且其黑如墨,自然是那明山四恶的黑指怪了。
长耳客喊了一声“师兄”,正待代为通名道姓,以使彼此认识,不料黑指怪却是大拉拉的,抢先说道:“长辈们都在里面,赶紧见吧!”说罢掉头便入。
在平日,只有崆峒僧用这脸色,对付别人,从来不容他人骄慢自己,可是,这一次,算是情形特殊,而且丝毫不以为忤。
长耳客笑了--笑,回顾崆峒僧道:“且请少待,让我先容。”不待崆峒僧亲置可否,立即入内。
半晌,始大摇大摆的走了出来,皮笑肉不笑道:“本门长者有请!”
洞作葫芦形,穿过一狭长通道,进入里程,忽然现出千丝银光,耀眼夺目,崆峒僧略一注视,不由暗吃一惊,原来里面至为宽敞,长阔逾数丈,一律用光滑的白石修饰而成,上嵌明珠数百颗,乍看去恰似满天繁星,几疑置身琼楼玉宇,不在人世。
堂中悬了一幅黄幔,横列着,十叁四岁的白衣童子六名,手中不但持着拂尘一只,而及捧着白玉香炉,烟香袅袅,散入空中,幽香扑鼻,表面上似乎显得庄严穆肃,骨子里却是阴恶重重。
长耳客一入室内,低着头,轻移脚步,走到黄幔正中,距离约有一丈左右,肃然下跪。
正中的两位童子,赶忙向左右移开。
只闻他低声禀告道:“弟子王祥。带着客人求见!”
左当中,那白衣童子竟代答道:“请客人依礼,晋谒掌门:”
崆峒僧事先未问,应依何种礼教晋谒,没奈何,只好随着长耳客,一同下跪,讪讪的道:“晚辈崆峒僧,特来晋谒长者!”
蓦闻有人纵声朗笑道:“你我门派有别,不敢当此大礼:”
崆峒僧立觉有一股无形劲力,
-->>(第7/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