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杏烧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悠悠琴声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7月24日星期一9∶25。

    他心想:胡国豪疑案已整整一个月了!

    宾馆也是网上预订的。阳光假日酒店,会员价180元/天。为了节省时间,聂风打的到宾馆办好入住手续,然后直奔花博会现场,应付采访。三卷胶卷的花卉图片,五千字的综合报道,一天一夜的工夫就完成了。

    第二天下午,聂风马不停蹄地走访与云南建设兵团有关的部门。

    他的思绪完全被钟涛和当年知青的往事所占据。

    当年云南建设兵团的农场,现在属于省农垦总局。咨询农垦总局统计信息部,一位姓庞的女士(也是知青)答复,1995年以前的所有知青档案,都已于前几年按规定移交给了云南档案馆。

    云南档案馆座落在西园路59号,档案馆大厦很气派。

    门卫查看了聂风出示的介绍信,放行。走进去,立刻感觉到一种青史宝藏的凝重气氛。大厅迎面的壁上,镶着民族风情的浮雕装饰。楼梯旁的围墙,挂着一排清朝末年老外拍的云南少数民族旧照。

    内部资料查阅室在三楼。查阅室宽大而宁静,有近四十张浅黄色木桌,倚墙的桌上排列着五台电脑。一位着花条纹T恤衫的老学者、一年轻的长发女士,各在一台电脑前查着资料。玻璃窗内的借阅处,有三位负责接待的女工作人员。

    “我是《西部阳光》杂志的记者聂风,来查有关知青的档案资料。”

    聂风自报家门。

    “哦,不好意思。”一位短发眼镜客气地说。“这几天我们正在整理旧资料,你后天再来吧。”

    “后天呀?”聂风迟疑了一下,央求道:“我是专程赶来的,时间很紧。能不能破个例嘛!”

    “我问问主任看。”短发眼镜进到里面。

    过了片刻,她出来对聂风解释:“旧资料正在调整库房,今天确实不行。”

    “谢谢!”

    聂风走出档案馆,决定改变日程,提前去云南边陲。

    出发之前,聂风专程去云南省农垦总局,询问去蓝江农场四分场二队的具体路线。在三楼政工部。一位穿棕色翻领T恤的男士,热情接待了聂风。

    这位政工干部承认,他也没有去过蓝江农场。这也能谅解,云南的大小农场这么多,一个人确实很难走遍。他翻开一个小印刷本,大约是单位的内部通讯录,查到蓝江农场的两个电话号码,。一是农场办公室的,二是农场政工部。后来他又告诉了聂风一个场长办的电话,作为备用。后来还真亏得这个电话号码,帮了大忙。聂风道谢后,走出农垦总局,打的直奔南门火车站。

    在成都时,黎女士曾告诉聂风一条最佳路线:从昆明坐火车到广通,再换乘高速公路汽车到蓝江县。蓝江农场就在县城里面,二连的地址离县城不远,在蓝江农场与四分场场部之间,现在叫二队。可是查遍了云南地图的每一个角落,聂风也没有找到“广通”这个地名。

    好在汽车客运总站与火车站挨在一起。聂风临时决定,买了一张从昆明直达蓝江县的长途汽车票,票价一百七十八元。从小窗口取票时,聂风低着头问穿灰制服的女售票员,长途汽车到蓝江要开多少小时。售票员一副莫测高深的表情,回答说“不晓得”,仿佛她卖的是去月球的宇航票。

    聂风无奈地摇摇头,只有听天由命了。

    3

    傍晚7点,杏黄色车身的长途汽车出发。车内的设备一般,上下两层铺,花格子被褥和垫子。车里非常挤,聂风数了数,总共三十二个铺位,全部满员。每个人只拥有一个狭小的空间。听瘦瘦的中年司机说,明天天一亮就到蓝江。算算十二、三个小时吧。聂风睡在八号上铺,在车的中间位置,靠窗。汽车刚开出城就一颠一摇地甩起来。聂风拦腰系紧有点脏的暗绿色安全带,随时准备遇到翻车之险时,与车子共存亡。

    车顶前后装得有两台电视,不过像是摆设,从头到尾都没有开过机。

    初出昆明城。斜靠在枕上,看大玻璃窗外掠过黑色的山脉、树影、星空、灯火,有点浪漫味道。尤其是夜空的星星闪烁,银河很亮。车摇摆得很厉害,睡不沉。原以为一觉醒来,就到了蓝江。结果醒了一次,看表的荧光指针才半夜一点。后来又醒来,才凌晨三点半。在摇摇晃晃和混混沌沌之中,感觉这辆车的前方似乎永远没有终点,或者是在一个巨大的圆形轨道上不停地兜着圈子……

    清晨6点。在朦胧的暗色里,车子正经过一个集市。下面许多包帕子的老乡,守在一个个布袋前,还有很多人牵着小牲口来卖的。黑朦朦中看不清人脸。

    车继续在颠簸中前行。睁开眼,车窗外的天空呈青灰色。抬头,从乌云里露出半个朦胧的月亮。

    迷迷糊糊又入睡。再睁开眼,天空已现鱼肚色。

    6点半,车子抵达保山。车停,开灯。

    司机大声呼叫:“到保山啦,哪个乘客下车!”

    但没有人应。车子启动继续西行。

    7点,天亮。可看见车在盘山路上小心绕行。穿过崇山峻岭,望见山下坝子,缓缓流过昏浊的黄色河水。原以为这时应该到蓝江了,一问司机方才明白目的地还远着呢。又开了好一阵,车在一处不知名的小店停住。司机终于喊醒一位到保山的乘客,在此处落地。

    转过盘山路。拐弯处有鸡毛小店,挂着“腾冲小吃”、“黄焖鸡”一类的招牌。大约进入腾冲的地盘了。昏昏然又睡了。再醒,车窗玻璃上有数行雨痕。窗外飞着小雨。

    再走,车在半山腰云雾中穿行。

    车窗上,雨行连成一片成了雨帘。老天也在哭泣!

    看看表,九点半了。邻床的一位年轻人说:“到蓝江,恐怕要中午了!”方知司机的诺言完全是大话。

    沿途所见的植物,有杂木、香蕉林(和芭蕉分不出来)、苞谷、甘蔗,还有坝上的稻子。窗外掠过的房屋,大多是土墙或红砖墙、小青瓦,房前屋后堆着大堆劈柴。屋顶上偶而可看见一个接收卫星电视的小锅天线。

    9点50分,到达腾冲市。车莫名其妙地在车站停了四十分钟,也不知是加水还是干什么。司机也不作任何解释。继续上路,车还没有开出城区,就被赶下来。这时才发现车上只剩三、四位乘客,统统被当作肥猪卖给了另一辆卧铺大巴(后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