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杏烧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火!火!火!第(2/10)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大照片,拍的是蓉城知青从人民南路出发的留影。一队扎着小辫的女孩,背着背包面盆,扛着红旗,手捧着领袖像,浩浩荡荡地走在路上。背景上依稀可辩朦胧的“敬献展览馆”轮廓和白色的毛塑像。看不清她们脸上的表情,但从画面上可以想像出当时气氛的轰轰烈烈。送行场面的情景,波澜壮阔的当年……

    从1971年到1972年,大约有几万名包括钟涛在内的成都知青,就是从这里沿着毛塑像挥手的方向,奔向云南边陲的广阔天地的。

    聂风再往下翻阅,在一本蓝色封面的内部小册子《知青魂》里,偶然发现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蓝雀岭,那十座坟茔》。

    读完之后令他震撼。

    里面记述了二十八年前发生在云南蓝江一个知青营地的一桩惨剧——一场熊熊大火烧死了十个女知青的事件。

    那是一个晴朗的月夜,一个上海男知青躲在蚊帐里偷看《青春之歌》。在那红色的书荒年代,《青春之歌》这种“爱情小说”也属于封资修禁书之列,只能偷偷地看。夜深时,看得入迷的男知青起身到屋外小便。他翻身下地时,不小心把蚊帐里的煤油灯碰倒了,火苗引燃了蚊帐。男知青回过头,不禁惊呆了。他惊慌失措地用被单扑打着,想把火扑熄。

    但是顷刻之间,火苗吞没了蚊帐,接着倏地窜上棚顶。屋里所有易燃的东西,竹子、茅草、衣物,木桌等,都燃起来。

    不到一分钟,整座竹棚屋都熊熊燃烧起来。只见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男知青吓傻了,大声喊着:“火!火!火!”

    有人半裸着从火里窜出来,一边逃一边呼救。

    知青连队的住房一间连着一间,全是竹木结构的茅草棚,屋子里的东西也都是易燃品。当大火吞没了第一间茅草棚时,整排茅草房就没救了。大火借着风势,在茅屋顶上蔓延。“噼噼啪啪”竹子爆裂声,伴着四溅的火星。人们惊慌失措地从火中跑出来,现场一片狼籍。第二间屋的的女知青身着乳罩、短裤,逃了出来。隔着两间茅草棚里住的男知青,也都安然脱险。胆大一点的小伙子还冲回屋里,抢出一些东西。

    当最后一个男知青跑出来时,整排茅草棚已经是一片火海。

    这时,一个老职工首先发现了异常。

    “连长你看,那里怎么有蓝色火焰?”

    他指着第三间茅草棚,浓烟里果然有蓝色火焰升起。老职工晓得木、竹和棉布燃烧的火焰都是红黄色,只有油脂的火才是蓝色的。

    连长好像并没有在意,忙着抢搬自己小屋里的辣腌菜坛子。

    过了两三分钟,那间草棚的屋顶轰然坍塌。火势小了些,但是在黑烟中依然有蓝色火苗在闪动。

    “连长,是不太对头哦!”老职工再次提醒连长。

    连长这才喊了几个男知青,用棍子拨开烧焦了的废墟。

    文章写道:

    眼前的情景让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十个女知青跪在地上,全身紧缩,紧紧搂作一团,被大火燃成了黑色的枯炭。每个人的身体缩至不足一米,面目全非,惨不忍睹。当用力分开她们时,只有紧贴的胸口部份还有些完好的皮肤。

    她们为什么不跑出来?

    现场分析,发现她们没跑出来的原因,是晚上睡觉时用八号铅丝将门紧紧封住,

    在慌乱中无法顺利打开。那铅丝还绑在已烧成炭状的门框上。

    她们是怕有人进去!十个女孩子睡在一间房子里还怕有人进去,这个人是谁呢?

    她们没有把自己的怕告诉慰问团的人,她们因此再没有机会告诉了。

    聂风掩上蓝皮小册子,心头涌上一股莫大的悲哀。

    历史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阅览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屋角立式空调嗡嗡的声响。右侧一个穿暗格T恤衫的老先生,在用放大镜看一竖排线装书。再前面,一位穿淡蓝色短袖衫的棕发女士,正翻阅着一本厚厚的期刊。

    蓦然间,聂风眼前浮现出钟涛的面孔——他面对夕照的失态。

    那熊熊的火烧云,在昭示着什么吗?

    聂风揭开小册子蓝皮封面,继续寻觅下去,在最后一页找到了那场惨剧发生的地点在蓝江坝子一个叫蓝雀岭的地方,属于云南建设兵团第××团四营二连。

    出事的时间是1972年6月24日。

    “1972年6月24日……”聂风喃喃念着,心头似有所动。

    “1972……06……24……”他反复回味着。

    聂风突然灵机一动。

    把这年、月、日数字连贯起来,恰好是“19720624”。

    这个数字怎么这么眼熟?好像在那里见到过……

    “先生,闭馆的时间到了。”

    穿蓝布围腰的女士,隔着柜台喊聂风。

    “中午也要闭馆呀!”他嘟哝了一声。

    “中午是午休时间。”

    蓝布围腰解释。

    聂风收拾资料,站起来,准备送还。无意间,他把一本书拿倒了。

    忽然间,聂风心头一震,恍然大悟:那张“死亡通知书”上的八位数字“42602791”

    ——倒过来数,不正好是“19720624”吗?

    那是指1972年6月24日啊!

    返家途中,聂风的心头沉甸甸的。

    骑着自行车经过人民南路时,他抬头仰视展览馆前的白色大理石毛主席塑像,不知为何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这二十七米高的挥手塑像,经历了岁月的演变,改革大潮的冲刷,如今依然高高立在当年手指南天的位置上。也许是全中国硕果仅存的领袖雕塑。这简直是奇迹!几个搭着三脚架的工人,正往塑像上刷着粉灰。

    二十八年前,就在这条大马路上,成千上万的成都少男少女初中学生们挤在军用卡车里,沿着领袖巨像挥手指的南方,奔赴远在天边的云南。那景象依稀闪现,如今似乎还能听见沿途敲锣打鼓,呼天喊地的喧声……

    将近三十年过去了,人民南路车水马龙,一派现代大都会的景象。当年那些少男少女的青春梦在哪里?惟独这白色石雕巨像仍在,挥着一只指向云南的大手。据杂志社的老前辈

    -->>(第2/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