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聂风回到家里。挎个白布提包,提个旅行袋,风尘仆仆。
首先迎接的是雅虎,欢天喜地,摇头摆尾。小家伙叼着鞋子满屋转,憨登登的,一副玩具狗模样。雅虎两岁,是前年姐姐单位的一个同事送的,两只褐色眼睛圆圆的,颇有灵性。刚来时喜欢趴在地板上,活像一只白色大毛虫。出于望犬成龙,聂风想给它取个顶级的名字:“比尔?盖茨”,但后来觉得太长了,喊起来聱口,索性就叫“雅虎”了。其实它是一条狮子狗,并不带虎像。
小保姆小菊开的门,一脸的惊喜。
“聂大哥回来啦!”
姥姥迎上来,高兴得嘴都合不上了。
“哎呀,怎么晒得又黑又瘦哟!”
“快成古天乐啦。”小菊打趣。
“啥子‘古天乐’哟?”银发飘拂的姥姥一头雾水。
“一个香港靓仔影星,喜欢在海里游泳,皮肤晒成了古铜色,天天乐。”聂风俯耳向老人家作通俗解释,逗笑。
“咱们家小风就是个靓仔。”
“得了吧,姥姥,我从小就很丑。”
小菊咧嘴笑了,苹果脸红通通的。
聂风取出给家里人带的小礼物。给姥姥的是“小小老婆饼”——老人家爱吃甜食。给小菊的是一串用小海贝穿起来的项链。
“哦,好漂亮啊!”小菊爱不释手。
“这是姚厅长送给老爸的。”聂风拿出姚莉给他的漂亮纸盒,借花献佛。里面装的是两袋正宗的牙买加蓝山咖啡。
“你爸到北京开会去了。”姥姥说。
“还有给阿姨和聂姐的喃!”小菊瞪着小眼提醒。
聂风的母亲为妇产科医生。姐姐是一家电台的主持人,周末才回来。
“不好意思,这次实在来不及了,下次再补吧!”
稍事休息,聂风打电话向老总报到。
“报告吴总,我赶回来了。”
老总在电话里先是对聂风表扬了一番,诸如采访嗅觉灵敏,穷追不舍,吃苦耐劳,等等。然后再安抚了几句。
“吴总十二道金牌把我召回来,不会是有出国游吧。”聂风调皮地问。
“我知道十天半月是破不了案的,除非是神探!”老总态度平和。
“有什么差事,你就直说吧。”聂风知道老总的把戏。
“绵阳有个彩电独家专访,准备作下期的封面人物。”老总亮出底牌。
“哦,采访彩电大王。可是我的差旅费,都花光啦……”
“出发前到财会那儿预支一些吧,我签字。”
“敢情好,明天我就可以出发。”聂风打算速战速决。
“你刚回来,先给你两天假,好好休整一下。”
“OK!”
第二天晚上,聂风接到小川警官电话。
小川在电话里告诉聂风,洪亦明的太太已从加拿大赶回来,料理丈夫的丧事。警方向她询问洪亦明的社会关系和商务情况时,无意间获知一个情况:洪亦明和胡国豪不仅仅是河南虞县老乡,而且曾经是同一个部队的战友,两人都有一段云南建设兵团的经历。这个情况是洪太一次偶然听洪亦明说起的。
“我想,这也许对搞清楚两人的关系有用。”小川说。
“这是条很重要的线索!”聂风感到振奋。
放下话筒,他陷入沉思。
这段经历,在胡国豪的履历上并没有。
这是否就是两人的连结点呢?
聂风取出泡沫笔,在一张小纸片上划着:
同乡——好友——合伙人——竞争对手——同在……
他想了想,又在“合伙人”后面添了个括号,里面加上‘一度’两字。
最后,凝思良久,在“同在……”的尾巴上添上“云南建设兵团!”
——究竟在云南建设兵团的几师几团?在云南省的什么地点呢?
他还想知道,钟涛当年也在云南建设兵团,他与胡国豪、洪亦明是否认识?有什么关联吗?但是有关当年知青的资料,事过境迁近三十年,现在已经很难找到。
次日早晨,聂风给C大图书馆挂电话联系。结果让人失望。一位女管理员在电话里答复说,C大图书馆没有保存“文革”的资料。
看来只有去全省闻名的巴蜀图书馆试一试了。他胡乱吃了点早点,蹬着自行车匆匆忙忙地出门。
聂风平日忙于采访奔波,很难得光顾图书馆。从紫微酒店前的巷子穿过来,一排的服装小店和精品屋,什么“辣妹”、“半坡”、“流浪者家园”,招牌都挺炫的。转过巷口,经过一家宽门面的时装店,蓦然发现图书馆的一小方净土,被挤在狭窄的空间里。
门侧嵌着低矮的黄墙、琉璃瓦,正面立着一块刻有图书馆名的赭红大理石,被爬山虎的绿叶围着。门口坐着一个守自行车的保安。
在墙边停好自行车。走进大楼,才发觉里面很破旧。穿过空荡荡的大厅,沿着黢黑班驳的水磨石梯拾级而上。那感觉,仿佛走在无人的旷野中。看来这座建筑至少三十年没有整修过了。一个上亿人口雄视西部的天府大国,放场烟火,或是搞个什么啤酒狂欢节,动辄几百万元,搞不懂为什么最高文化殿堂却会如此寒酸?
找到三楼“特藏部”。也许是图书馆最好的一处阅览地,有点古色古香。一律深棕色中式小条桌,排成三排,每排十桌。有七、八个读者坐在桌前,埋头翻阅资料。
聂风在一角坐下,查阅有关知青的资料。屋角的立式空调发出嗡嗡的声响。
柜台内有两位女工作人员为来者查书,一位中年眼镜、穿麻花裙,另一位年轻的坐在电脑前,围着蓝布围腰。两人都很专业,服务周到。读者需要找的书目,很快就可以帮助查到。这多少弥补了图书馆硬件的不足和缺憾。
费了一个多小时的工夫,聂风好不容易查到几本“文革”时期的内部杂志,还有几册《知青文录》。纸页有的已经发黄,翻起来要格外小心。
他翻开一本“上山下乡”的照片集,凝视良久。
上百幅黑白照片,都是成都赴滇知青生活的记录,担柴、建房、割橡胶、开拖拉机、跳舞、宣誓、请愿,林林总总。有一
-->>(第1/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