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你就是语言,这种语言出现在诗人终生追求而不指望听到回答的地方。你是广大爱慕者奉若神明的原野上的大诗人,你就是最高的自发人性,你不在人群中,或是不在人类的用词法("自发性")中,你自在而立。"
其实,茨维塔耶娃一点也算不上是美人——她长着一张男人般的大脸,颧骨非常突出,棱角极其分明。她的神态不温柔,甚至有点冷酷,也许是僵硬窘迫的生活将她折磨成这样。但是,在帕斯捷尔纳克的眼里,她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茨维塔耶娃那惊人的魅力是诗歌给她的。为了爱情,她可以不顾一切,她在诗歌中写道:
我要从所有的大地,
从所有的天国夺回你,
我要从所有的时代,
从所有的黑夜那里,
从所有的金色的旗帜下,
从所有的宝剑下夺回你,
我要把钥匙扔掉,
把狗从石级上赶跑,
因为在大地上的黑夜里我比狗更忠贞不渝。
茨维塔耶娃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爱过很多人,从里尔克到帕斯捷尔纳克,但这些都是纯粹的精神之爱。
她现实中的家庭生活却陷入困顿之中,她的丈夫是沙皇军队中的军官,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被以"特嫌"的罪名判处死刑。
茨维塔耶娃早就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因为一定要选择,于是我便立即终生选定了……忧郁的思想,倒霉的命运,艰难的生活。"她丝毫不知道丈夫在战争爆发之后两个星期就已经被处死了,她与儿子一起疏散到内地鞑靼自治共和国的叶拉布加,还梦想着能够与丈夫重新团聚。
那是一个小村镇,在那里茨维塔耶娃没有任何可以谋生的手段。在给喀山作家协会负责人的信中,她请求作为一名文学翻译者能够获得一份工作。除了文学专业之外,她一无所长。
然而,兵荒马乱之中,谁会关心一个卑贱者的命运呢?没有人答复她。
茨维塔耶娃还乘船前往奇斯托波尔,向作家协会理事会提出申请,要求把她们母子俩安排到这里居住和工作,并希望在作家基金会即将开设的食堂里谋得一个洗碗的工作。但是,作家协会负责人阿谢耶夫和特列尼奥夫拒绝了她的请求。她只好绝望地返回叶拉布加。
当儿子代替她出民工修筑工事的时候,茨维塔耶娃含泪留下三封遗书,在房间里自缢而死。
临死之前,她还记得童年时候第一次跟随母亲去观看的那出歌剧。那时她才六岁,按照年龄她本来应该喜欢童话剧,她却爱上了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和塔吉雅娜,爱上了他们的爱情。
许多年以后,她说:"我观看的第一场爱情的戏事先注定了我未来的一切,注定了我心中不幸的、不是相互的、不能实现的爱情的全部激情。我恰恰是从那一刻起便不想成为一个幸福的女人,因此我注定没有爱情。"
我怜悯茨维塔耶娃的命运,并憎恶那些参与打击她和毁灭她的人——例如那些作家协会的领导。
所谓的"作家协会",其实是"迫害作家的协会"。
对茨维塔耶娃伤害最大的还是爱情的消逝。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而我们,却比她幸运得多,我们获得了像蜂蜜一样甜美的爱情。
亲爱的萱,跟茨维塔耶娃不同,你确实是美丽的。你的美丽是天生的,你不需要诗歌来为你加冕。
上次来北京,你在枕头上熟睡的时候,我在一旁端详你,静静地端详了一个小时,真个是"看你千遍也不厌倦"。
那时,你睡着了,你不知道呢。而我,也不知道你的梦究竟是怎样的。
我把你的露在外面的胳膊送进被窝里。你的细长的胳膊,像一只江南水乡的莲藕。
那时,我想,时间就这样停滞了该多好。我们再也不分开,我们拥抱着,将工作全都抛在一边。
因为爱情,不妨也享受一下从来没有享受过的懒惰的滋味。
可惜,走得最快的,永远是快乐的时光。
每时每刻都在爱着你、吻着你的廷生
两千年七月四日
五、廷生的信
小萱儿,我一生的伴侣:
今天,是我离开学校的第一天。一大早,我便去我要工作的那个文学研究机构报到。
突然,他们通知我说,我报到的手续被冻结了,他们不再接收我了。那么,我手上白纸黑字的协议与合同难道就不负责任地作废了吗?
在我离开北大的第一天,邪恶终于像疯狗一样扑过来啃我的脚后跟。它不敢正面扑过来,而只敢在我的身后偷偷地咬我一口。
我飞起一脚将它踢翻。
我早就料到我会与邪恶狭路相逢。
在北大的时候,尽管也有压力,但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有像费振刚先生这样爱护我的老师替我遮风挡雨,我倒也过得自由自在。我知道,一旦离开北大,离开这棵大树,所有的风雨都将由我自己来直接面对。我预料到了,只是没有想到它来得这样快、这样富于戏剧色彩。
没有人跟我说明是什么理由。他们只是含混地说,这是上面的命令,他们也没有办法。
于是,我便去找"上面"——所谓"上面",就是那个主管作家事务的庞大机构。我的行为有些林冲闯白虎堂的味道。不过,林冲是"误闯",我却是有意地去闯。
我要像秋菊一样去"讨一个说法"。然而,狡猾的官僚们却不给我一个说法,他们拿不出一个"手谕"来。于是,我们开始争吵起来。
突然,从四面八方的办公室里冲出一大群人来。他们一上来便辱骂我,有一个壮汉甚至想伸手打我,他的眼睛里露出狼眼的光芒,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的描述。
他们为什么如此痛恨我呢?
原来,我的主动上门,伤害了他们作为"准官僚&quo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