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题为《地狱等着那位万恶的天皇》的社论中的一段点睛之笔。
尽管日本外务省因此向英国方面表示抗议,但这篇社论告诉人民,经历过二战的英国士兵,在四十多年后,对战争期间日本人在南太平洋地区虐待俘虏的暴行尚未忘却。那么,曾受到更大摧残的中国人民是否忘记了天皇的罪恶?
日本近代天皇制,与其说是日本传统与文化的象征,不如说是日本政治气候的晴雨表。自“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日本的政治与社会变迁都首先在日本人对待天皇的态度上体现出来。
在日本历史上,天皇经常被任意罢免、放逐以至被人民所遗忘。天皇与民众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关系。幕府时期甚至还出现过天皇宫廷贫困潦倒、向商人借贷的窘迫状况。日本历史上还出现过若干位女天皇,其血统早已经历了多次的断裂。
当幕府统治失去民心之后,作为攘夷安内的对策,后期水户学派将天皇作为绝对权威加以美化,并将这种理想化的天皇作为国家统一的凝聚力。日本历史学家富永健一在《日本的近代化与社会变动》一书中认为,“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将古代专制国家的天皇作为近代国民国家的理想的统治者,因此“明治维新”可以说是由对古代天皇制的恢复而展开的。而且,这种恢复以一种变本加厉的方式来快速推进。
明治以前,日本学校进行的是松散的爱国教育;明治期间,皇祖皇宗教育已经成为唯一重要的内容。在小学就有拜天皇像、升国旗高呼万岁等规定。一八八零年的教育令要求,必须大力培养学生尊重天皇的感情。在日本战败之前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人在学校里所受的是这样的教育:天皇的祖先是太阳神、天照大神,天皇是日本自开国以来的统治者,天皇的家族自古以来就未曾中断过,也就是万世一系,而且认为日本是神国;天皇既是神又是人,而且还是日本人的祖先;天皇的日本有统治世界的使命。
明治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具有神性的天皇对维护日本国体的重要性,为了表明天皇对民众的关爱和扩大天皇在民众间的影响,天皇还亲自到全国各地去巡幸,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明治天皇在位四十五年,其间他外出巡幸达八十多次,足迹几乎遍及全国。这套无孔不入的宣传教育模式,终于掀起了民众对天皇疯狂的热爱和崇拜。
天皇是战争的核心。对于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作了三个方面的分析:第一,根据《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是大日本帝国唯一的、最高的统治者,也是大日本帝国军队唯一的、最高的绝对统帅;第二,裕仁天皇作为大日本帝国的道德和精神的最高权威,要求作为臣民的日本国民,无条件地效忠、服从和尊崇他;第三,裕仁本人对所有条件和情况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考虑。
汪伪政权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经济学博士木村增太郎曾经说过:“上至司令官下到普通一兵,人人都燃烧着精忠报国的赤诚,彼此息息相通,他们的赤诚全都汇集在‘为了天皇一人’这道宗旨之下。大东亚战争的赫赫战果是伟大的皇威所致。”天皇曾经对军部说:“没有朕的命令,不准动一兵一卒。”因此,日本的君主立宪明显不同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天皇裕仁并不是一个不问时事的“虚君”,他自始至终都主宰着战争的进程。
裕仁天皇是日本头号战争罪犯,是彻头彻尾的法西斯分子,是杀害五千万亚洲人民的罪魁祸首。五千万人是什么样的概念?如果跟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七日发生的日本阪神大地震死亡的五千五百人相比,前者等于后者的九千多倍。也就是说,即使日本每天都发生如此巨大的地震和造成如此惨重的伤亡,也要持续二十五年天天如此,才能达到五千万人。
审判裕仁符合道义、民意和历史潮流。在当时美国国内的舆论中,百分之三十三的人主
张处决裕仁,百分之三十七的人主张审判裕仁,只有百分之七的人认为不必管他或者留作傀儡。对于杜鲁门保留日本天皇的主张,连罗斯福时代的国务卿赫尔也认为:“太姑息迁就了。”
战争结束前夕,美国方面曾就日本保留天皇体制的要求征求盟国的意见。
由于处处依赖美国,蒋介石立即致电表示同意。与之相反,澳大利亚政府表示强烈反对。澳大利亚政府先是致电伦敦:“我们坚持认为,天皇作为国家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应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和战争罪行负责,因此要求废黜他。”接着又致电华盛顿:“不应豁免天皇对日本侵略所负的罪责。明确废除天皇制,是破除日本人把天皇当神崇奉的根本办法。正是以天皇的名义,他们犯下了许多暴行。天皇体制不废除,日本人就不会改变,还将发动对太平洋的侵略。”澳大利亚政府认为,日军在战争中有预谋有计划的恐怖政策和暴行,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最高当局绝不会一无所知,裕仁及其同伙跟希特勒及其同伙没有区别。
然而,美国自有一副小算盘。在战前担任过美国驻日大使长达十年之久的美国国务院特别顾问格鲁指出:“天皇是唯一能使日本稳定的力量,如果不支持天皇,我们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无限期地管理面临崩溃的七千万人口的社会。”
权衡利弊之后,美国政府决定在战后不触动天皇体制,这样才能迅速实现对日本的控制,在天皇的配合下将日本改造成美国在亚洲忠实的盟国。
这是现实主义对道义的胜利。由杜鲁门和麦克阿瑟所主导的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固然在日本推行了非军事化、民主化的改革,但也非常扎眼地为日本保留了天皇制。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不管美国人多么努力消除军国主义政府过去推行“全民灌输”所造成的影响,事实上却没有触动日本人的精神架构和日本庞大的旧官僚体系。战后,大部分日本人根本不去想未来的政治或国家治理。他们对自己现有的基本政治结构是满意的:依然在头衔完备的天皇的治理下,虽然天皇必须遵从占领军的决定。
于是,盟军最高司令部变成了乡下日本人眼中幕府时代的将军。一位乡村的乡长说:“天皇不能找到更好的人担当这个角色了。”这大约是傲慢的麦克阿瑟将军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结果吧。
天皇制是战争机器的内在催化剂。日本士兵在把天皇神圣化的同时,也将自我渺小化了。日本学者江口圭一在《日本帝国主义研究》一书中指出:“日本国民之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