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当青春成为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死亡第(1/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30.在大地上生根

    “老葛,这里有一个山洞!”不知谁呐喊了一声。

    葛满康心中一喜,一边继续向敌人射击,一边命令身边的几个担架队员:“快!全部撤到山洞里去!”的确,撤到山洞里去是唯一的生路。敌人已经占据了西面的山岗,再往西奔突已经不可能了,后面的敌人正在紧逼而来,情况万分危急。后生们一边撤退一边还击敌人,向山洞转移。

    敌人发现了他们的意图,枪声愈加密集了,火药味呛得人喉咙火辣辣地疼,眼睛异常酸涩。子弹呼啸着在空中飞舞,弹头落在洞口的岩壁上,溅起一簇簇蓝色或者橙红色的火花。

    葛满康是最后一个退进山洞的,他马上找到了依托,继续射击敌人,他发现身边还有一个人,在沉着地点射。这是喜子,他打仗也显示出一种稳重的劲头。敌人的武器失去了射杀的目标,渐渐稀落下来了。

    葛满康和喜子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外面黑黢黢的夜色。不时有一两个敌人闪出身来向洞里面射击,葛满康能够赶在敌人扣动扳机之前把他们撂倒在那里,这显然引起了敌人的恐慌,他们正哇啦哇啦地呐喊着什么!过一会儿,敌人也安宁下来了。世界一下子变得极为沉寂。

    忽然,葛满康听到身后传来“扑通扑通”的响声,他吃了一惊。他安顿喜子注意敌人的动静,便爬起身退到山洞里面去了。他的几个兵士们正在一个个地倒下去,与此同时,山洞里响起了响亮的鼾声和疲惫不堪的呻吟声。

    他弯下身摸了摸地面,地面潮湿而阴冷。“等一下,同志们!”他冲他们喊,“不能在这里睡……同志们,起来,坚持一下……”没有一个站起来。他跨过他们,摸索着岩壁向洞里面走。脚下有一两寸深的积水,空气中混杂着一种腐臭的气味儿。他转了一圈儿,又摸索着走出来——这是一个十几米深、四五米宽的山洞。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比起里面来,后生们躺下去的地方还算好一些。

    他站在倒在地上熟睡的担架队员身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塞着。他知道,他们是太累了。每个人都扛着弹药和武器,在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上跑了三十多公里,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没命地奔跑,不断进行战斗,即使是铁人也会累得倒下去。他不能不让他们休息,尽管他知道这对于他们是极端危险的。他把牙咬得“咯咯”响,摸索着整理他们的睡姿。他又回到了洞口,趴在喜子身边。

    最近几天,战斗开始收缩进行,葛满康的担架队基本上完成了搬运伤员的任务。红军在临阳镇缴获了大量武器,一位红军营长命令葛满康的担架队转变为运输队,让他们跟随大部队往黄河岸边转移,从罗家川渡口把这些武器搬运到黄河西岸去。

    出发以前,为了防备万一,红军营长派两个战士来教担架队员使用武器。在一个山坳里,担架队员练习了射击。来自马家崾岘的五个后生,除了绍平以外,其他四个人都在村子里练习过射击,那是他们追随在赤卫军后边,软磨硬磨才办到的事情。摸过枪和没有摸过枪就是不一样,所以,打靶的时候,喜子、双柱、友娃和狗剩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受到红军的称赞,葛满康也觉得脸上很有光彩。绍平趴伏在地面上,双手微微有些颤抖。

    “不用害怕,”红军战士说,“第一次打枪就是很紧张,放松弛,放松弛就可以了……”

    其实绍平不是紧张,他是因为突然得到这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权利而激动——这说明他跟喜子、双柱他们没有任何区别,这说明他真正成为了这支队伍的成员,没有人认为把武器交给井云飞的儿子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喜子他们甚至站在身边鼓励他指点他。他练习得非常认真,在红军战士的口令下,不断向“敌人”射击,打得越来越好。这一天对于绍平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节日。

    清晨,东方出现了鱼肚白,红军开始静悄悄向北转移,担架队被夹在红军队伍中间,离开临阳镇,踏上归程。和部队在一起,有了纪律约束,没有人敢于笑闹,但是,在即将回家的十二个后生心中,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激动的迷人的清晨啊!他们回头看了看沉浸在浓厚晨雾中的临阳镇,心中荡漾着一种离开一个值得记住的地方的感觉。他们知道,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成为他们渡过黄河以来的转折点,从此,回家,回到安宁、甜蜜的故乡本土,回到自己的父老兄弟身边,就成为了他们的心灵目标。那是一个温馨的目标。

    一开始路途很平坦,双柱扛着弹药箱,肩头上横放了四支步枪,但这并不影响表达他此刻的心情,哼着一支不成调儿的歌曲。喜子看了看走在身边的绍平,轻声问道:“回去以后,你第一件事要做什么?”绍平已经很善于跟同伴聊天,先是一笑,然后说:“我呀,我先得睡它三天三夜……”喜子开心地笑起来。

    喜子心里想,绍平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心里藏着数不尽的弯弯绕绕,他很直爽,永远说的都是心里话。村里人把他想得太复杂了,尤其是那些对绍平抱有很大成见的人,总忘不了五年前绍平和双柱打架的事儿,总觉得这个不言不语的后生脑子里转着许多别人无法了解的念头。其实他不是这样的人。过河以来,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没落在别人后边,他跟大伙相处得很好;眼下他跟双柱也已经非常要好,就像经过很长时间考验的朋友;呼三牺牲的时候,绍平多么伤心……喜子要把这一切都告诉马家崾岘人,他要让马家崾岘人知道:绍平是一个非常好的后生。

    人们,包括喜子在内,仅仅把绍平的这一系列表现作为他们的一种发现,谁也不知道,这短短的十二天,绍平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所有的行为,其实正是这种内心深刻变化的结果。所以,当担架队和红军一道踏上归程向罗家川渡口方向进发的时候,绍平比任何人都激动。一种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使他浑身充满了永远也消耗不尽的活力。领取弹药的时候,绍平除了背两箱弹药之外,还试图再多背两支步枪,被葛满康严厉制止了——葛满康发现这个后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拼死命的劲头。

    但是现在,上路几个小时以后,绍平在前前后后照顾别人的过程中,肩膀上仍旧压了四支步枪,和双柱一样。绍平这样做已经没有任何要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意思,自从呼三死后,他很少想到这个问题。他从一切方面依附在担架队这个群体上,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一切……身体很疲劳,但是他的精神却无比舒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